农药微囊制剂优势突出,市场规模将达13亿美元
農藥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用重大,人類對農藥的剛需長期存在。然而當前存在農藥施用量大、持效期短、不穩定、毒性高導致的農產品安全、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國提出了農藥“減施增效”的戰略需求,2022年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再次強調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施增效。
傳統農藥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已不能滿足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需要,利用微膠囊技術設計農藥微囊制劑,可實現農藥的對靶沉積和可控釋放,在促進農藥減施增效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農藥微膠囊是微膠囊技術的應用之一,是指以高分子材料為壁材,通過化學、物理或物理化學的方法,將農藥活性成分(固體或液體)包覆起來,形成一種具有半滲透性囊壁的微囊包裹體,特殊的核-殼結構可實現對化學物質的物理阻隔和控制釋放功能,從而長期、穩定地發揮藥效,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農藥微膠囊優勢
農藥微膠囊技術作為農藥緩釋技術的一種,在使用時可以噴霧、拌種、涂抹、灌根,是安全、高效、經濟地使用農藥的理想劑型,相較于其他傳統制劑有諸多優點:
(1) 控制釋放
通過不同制備方法、調節農藥微膠囊中農藥的含量以及囊壁性質可實現對農藥活性成分控制釋放的作用(立即釋放、延時、定時釋放或長效釋放等),從而有效控制釋放劑量,釋放時間,以滿足不同防治對象的需要。
(2 )利用率高
有效抑制了紫外光、空氣、水、微生物和其他化學物質對農藥活性成分的不利影響,降低了農藥的揮發、分解、氧化和流失速率,提高了農藥活性成分的穩定性,提高農藥的利用率。
(3) 持效期長
提高農藥藥效,大大延長農藥的持效期。微膠囊化后一般殺蟲效果可提高15%~30%,原藥使用量最低可減少50%,持效期延長2~8倍,最高可達到250天,從而減少施藥的數量和頻率,省工省藥。
(4) 降低毒性,安全環保
農藥微膠囊化后,一般毒性可降低10~20倍,有的可降低幾百倍。農藥活性物質被包裹在囊壁中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使農藥異味減輕,易燃性、接觸毒性降低,減少對作物的藥害,對生態環境綠色友好。
(5)加工性能好
通過微膠囊化,可以使液體或氣體農藥固態化,容易實現與其他農藥或助劑的混合而不發生化學反應,有利于制劑復配、加工、貯存和運輸。
市場概況
根據阿譜爾(APO Research)研究統計及預測,全球微膠囊農藥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了5.6億美元,預計未來將持續保持增長的態勢,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13億美元,實現利潤的豐厚增長。在2023—2030年的預測期內,該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1.3%。
目前,國內農藥微囊制劑銷售額不足5億元人民幣,市占率不及1%,而農藥微囊制劑在美國市占率約為10%,我國在技術、生產設備以及規模等方面與國外仍存在一定差距。
經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24年6月,我國農藥登記數據總量46,979條,其中農藥微囊制劑登記產品數量共計333個,僅占0.71%;農藥微囊制劑登記產品中農藥類型以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為主,劑型涉及微囊懸浮劑、微囊懸浮-懸浮劑、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等,其中,微囊懸浮劑為主要劑型(255個)占76.6%。可見,農藥微囊制劑數量及種類還相對較少,可開發空間巨大。隨著國家農藥化肥雙減政策的深入推進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農藥微囊制劑在中國市場將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正愈發受到眾多生產企業的關注,并被視為農藥行業的下一個黃金賽道。國內廠家明德立達、江蘇艾津已成功開發了農藥微囊制劑產品并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