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大会】刘永强:云南葡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崗位專家 劉永強
葡萄病蟲害防控理念
植物健康概念內涵
植物健康狀態
各種生理功能平和或平衡的自然狀態平和就是適度,就是恰好。平衡,就是各器官、組織及它們的功能之間配合得當、恰到好處。自然狀態是植物應該具有的本然狀態。植物沒有受到脅迫就平和,平和中有平衡;植物受到脅迫時,一些機能(防御反應、應急反應等)不平和了,但各種機能平衡。對于植物個體本身,維護和保持的各種生理功能平衡三個最為重要的內容是:植物對營養的需求和環境營養供應能力的平衡、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植物健康水平與生長量(負載量)的平衡。
土肥水管理、定向栽培、產量與質量的控制等栽培學內容
對于植物個體之外,維護和保持的各種生理功能平衡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內容:避免有害生物的侵害、避免植物種群內部的競爭、避免生態系統中其它物種的競爭及化感作用。
有害生物防控(病蟲害害防治)、種植密度、雜草及其他有害生物控制
1974年在第一次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學術討論會上,形成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共識。
1975年,由農林部召開的全國植物保護工作會議上,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確認為我國植物保護的工作方針。
云南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方案
南方新發展葡萄栽培區域設施延遲栽培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模式
設施避雨栽培(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避雨栽培)配套的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模式
一年兩熟栽培配套的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模式
南方干旱河谷非埋土區域釀酒葡萄配套的病蟲害防控技術模式
云南高原及川西優質特色葡萄產區配套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模式
云南重要病蟲害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
3.1 葡萄霜霉病
發生與危害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上的第一大世界性病害,多發生在溫和潮濕的葡萄種植區域。該病害是氣候主導的流行性病害,危害嚴重,一般年份造成損失達20%—30%,嚴重年份可達70%—80%,甚至使一些葡萄園顆粒無收,造成毀滅性損失。
綜合防治技術:抗性品種利用;避雨栽培;化學防治。
防治時期:開花前、落花后、封穗前至轉色期
防治藥劑:烯酰嗎啉、霜脲氰、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等。
2022年葡萄霜霉菌抗藥性的檢測
3.2 葡萄灰霉病
發生與危害
葡萄灰霉病近十幾年在中國葡萄上的危害日漸加重,造成損失 20%左右,發病嚴重的果園病穗率可達 40%以上;雖然有高效殺菌劑和先進的貯藏技術,但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產后損失依然高達50%,一般損失在20%—30%左右;對于釀酒葡萄,除了影響產量,主要是影響品質,由于灰霉病菌的侵染,造成葡萄中營養成分的變化,用混雜或含有灰霉病病果的葡萄釀造的葡萄酒,有怪味或味道欠佳,并容易被氧化和被細菌感染,不易存放,影響葡萄酒的陳釀和年份。
綜合防治技術
抗性品種利用——葡萄品種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一般容易裂果品種、果皮比較薄的品種,比較感??;一般歐亞種比較感病,巨峰系品種及其他雜交種比較抗病。
栽培措施合理——氣傳病害與通風透光有關:避雨栽培加重灰霉病的發生風險;套袋栽培:如果在套袋前沒有經過充分的保護和殺菌處理,比不套袋發病風險大。
化學防治——初侵染來源,減少初侵染來源:清除病組織、清除病果。防治時期,開花前;落后后;封穗前;轉色后。
3.3葡萄白粉病
發生與危害
葡萄白粉病的危害包括:果粒酸度高、不能成熟,造成果實品質的下降,喪失食用價值和加工價值;枝條不能成熟、運輸和傳導機能下降、生長量和生物量減少,花芽分化、營養儲藏、枝條越冬等受到影響;果實受害后容易造成裂果,從而引發灰霉病、酸腐病及腐生性霉菌等的二次侵染,發生腐爛等,成為進一步危害直接誘因;葉片被侵染,影響光合作用等等。葡萄遭受葡萄白粉病危害,流行年份可造成減產60%左右,發病嚴重的果園減產80%以上。
綜合防治技術:初侵染來源—— 減少初侵染來源:清除病組織;秋季落葉期、萌芽期防治
防治時期:萌芽前后、開花前后、落葉前后;結合生長季節監控。
防治措施:藥劑防治;栽培上,避免郁閉;
用藥位置:保護幼果;葉片、枝條、果實并重。
? 保護劑
硫制劑:石硫合劑、多硫化鋇、硫磺等
福美雙、百菌清等
保倍福美雙
? 內吸性劑
常用藥:甲基硫菌靈、多菌靈
三唑類:三唑酮、稀唑醇、腈菌唑、苯醚甲環唑等
醚菌酯、大黃素甲醚、武夷菌素、芽孢桿菌制劑、乙嘧酚磺酸酯、丁香菌酯、四氟醚唑等
3.4 葡萄炭疽病
發生與危害
葡萄炭疽病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韓國、日本等國均有此病的報道,多發生
在溫暖、潮濕的葡萄種植區域。
在我國一般年份造成損失達1-30%,嚴重年份可達50-80%,甚至使一些葡萄園顆粒無收。
綜合防治技術
初侵染來源——減少初侵染來源:清除卷須、葉柄、去年的枝蔓等;發芽后的藥劑防治 。
防治措施——套袋栽培;避雨栽培。
3.5 葡萄酸腐病
發生與危害
葡萄酸腐病近年來已成為葡萄生產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造成大量果實腐爛,影響葡萄和葡萄酒的產量和質量。危害嚴重的果園,損失可達30%—80%,甚至可導致絕產,嚴重制約葡萄產業的健康發展。
綜合防治技術:
品種抗性利用
在雨水多的區域種植不易裂果的品種;禁止不同成熟期的品種混合種植。
農業措施
結合葡萄園栽培管理,避免果實上出現傷口、避免果穗過緊。套袋栽培。
誘殺技術
使用氣味誘殺劑進行誘殺。
3.6 葡萄葉蟬
習性
葡萄斑葉蟬以成蟲在葡萄枝條老皮下、枯枝落葉、石塊、石縫、雜草叢等隱蔽場所越冬,越冬前體色變為褐色、橘黃色、綠色或土黃色。越冬成蟲離開越冬場所后,首先在梨、杏、桑、棗、白楊及榆樹等樹木上活動,但不產卵,葡萄萌芽后進入葡萄園為害。
葡萄二黃斑葉蟬與葡萄班葉蟬習性相似。
綜合防治技術
栽培措施合理
避免果園郁閉,清潔田園衛生;
物理防治措施
黃板誘殺;
化學防治
防治時期:落葉期(落葉前20天)、萌芽期、開花前。
防治藥劑:新煙堿類殺蟲劑如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
3.7 螨類害蟲
種類:癭螨、短須螨、二斑葉螨、茶黃螨等;
綜合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措施
清潔田園;
化學防治
防治時期:落葉期(落葉前20天)、萌芽期、第一代和第二代若螨。
防治藥劑:有效藥劑:礦物油、D-檸檬烯、乙唑螨腈、阿維菌素、螺螨酯、乙螨唑、聯苯肼酯
殺卵藥劑:螺螨酯、乙螨唑
殺成螨藥劑:丙溴磷、阿維菌素、聯苯肼酯
復配較好藥劑:阿維? 丙溴磷、聯苯? 乙螨唑
3.8 薊馬類害蟲
種類
煙薊馬、西花薊馬等;
習性
多以成蟲和若蟲在葡萄、雜草和死株上越冬,少數以蛹在土中越冬。在葡萄初花期開始發現有薊馬為害幼果的癥狀。
綜合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措施
清理葡萄園雜草,燒毀枯枝落葉,保持園內整潔。初秋和早春集中消滅在蔥蒜上為害的薊馬,以減少蟲源。
化學防治
防治時期:萌芽后、開花前、幼果期。
防治藥劑:乙基多殺菌素、溴蟲氟苯雙酰胺
3.9 蚧殼蟲類害蟲
種類:東方盔蚧、葡萄粉蚧、康氏粉蚧、長尾粉蚧等。
綜合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措施
清除越冬場所(扒樹皮、涂石灰或機油、清除雜草等。
化學防治
防治時期:萌芽期、第一點若蟲期(花前)、套袋前(或封穗前)。
防治藥劑:螺蟲乙酯、噻嗪酮、吡丙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