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为贵州“头雁”开讲智慧农业

作者:中山大学 2024/9/3 14:43:07
2024年9月1日,金秋送爽,在这一年一度的“开学日”,中山大学贵州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课堂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机械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罗锡文教授作题为《智慧农业实践与应用》专题报告,向贵州“头雁”学员细谈智慧农业现状与未来,精彩剖析

        2024年9月1日,金秋送爽,在這一年一度的“開學日”,中山大學貴州省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課堂迎來了一場學術盛宴。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機械學家、中國農業機械和農業工程學科的奠基人羅錫文教授作題為《智慧農業實踐與應用》專題報告,向貴州“頭雁”學員細談智慧農業現狀與未來,精彩剖析“農業+科技”結合之妙。 

 

  “貴州是自己半個家,沒有貴州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課程伊始,羅錫文院士回顧了他1970年大學畢業后在貴州銅仁農機廠長達9年的工作經歷,講述自己與貴州這片土地的深厚情誼。同時,他認為現代農業需要帶頭人,而“頭雁”培育項目就是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中的關鍵一環,希望學員們能把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帶回到家鄉,進而推動貴州農業現代化進程,為貴州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課程中,羅錫文院士圍繞智慧農業概念及其關鍵技術、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等方面展開講解。他認為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智慧農業的發展,將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能夠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的矛盾。“實現智慧農業,需要具備數字化感知、智能化決策與精準化作業、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他指出,智慧農業行業近年來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各地都在探索推動建設無人農場、智慧農場,與此同時,北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快速發展也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關鍵技術突破方面,羅院士也詳細列舉了當前我國在智慧農場、無人農場等方面的實踐成果。“農民很關心無人農場,產量行不行?效益行不行?”羅院士舉例,2021年,由他帶領的團隊在廣東增城的水稻中采用了無人農場的模式、無人農場的技術,種植的優質絲苗米19香,產量達到了662.29公斤/畝,當地老百姓平均水平是500公斤/畝,他們比老百姓高出了32個百分點。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總結了智慧農業帶來的三大變化——“耕牛退休、鐵牛下田、專家種地”。 

  羅錫文院士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啟迪性強,引發現場同學們的強烈共鳴。在現場問答環節,同學們紛紛抓緊機會,向羅院士踴躍提問,80歲高齡的羅院士思維敏捷、思路清晰,針對學員們提出的疑難困惑都給予了詳細的解答,給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實操性的意見及建議。 

  講座最后,羅錫文院士寄語“頭雁”學員:“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智慧”的支撐,希望更多年輕的力量投入到農業強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同時,智慧農業的發展也將推動更多尖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加快農業機械化持續進步、進而為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更高層次的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為打造農業強國添磚加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