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草莓市场成本收益分析,全省平均每亩净利润为1.3万以上!

作者:中国果树等 2023/2/9 9:58:01
江苏省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优质草莓主产区之一。据统计,2018年江苏省草莓栽培面积1.93万hm2,产量超过55万t,居全国前4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健康消费的理念日益增强。草莓消费特征由追求优质高产高效转向质量安全与优质大果并重。江苏省草莓产业发展正式进入产业发展转型期,逐步实现绿色生产、现代销售渠道、健康消费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优化草莓生产成本和效益,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

江蘇省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優質草莓主產區之一。據統計,2018年江蘇省草莓栽培面積1.93萬hm2,產量超過55萬t,居全國前4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健康消費的理念日益增強。草莓消費特征由追求優質高產高效轉向質量安全與優質大果并重。江蘇省草莓產業發展正式進入產業發展轉型期,逐步實現綠色生產、現代銷售渠道、健康消費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圖片

優化草莓生產成本和效益,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需求,是當前草莓產業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江蘇省草莓種植戶投入產出情況的調查,分析草莓生產者在生產經營中的現狀,為草莓生產經營主體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收益提供一定的建議。

調查方法


01

圖片

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2019年4—6月,江蘇省草莓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團隊組織多次生產者調研。我們根據江蘇省各地經濟發展、草莓種植面積分布等情況,對連云港、徐州、淮安、鹽城、南京、鎮江、蘇州等地展開實地調查。本次調研主要采用集中訪談和入戶調研2種形式。產業經濟團隊各成員分別與農戶一對一進行交流,填寫問卷。在體系內各個基地的積極協同配合下,調研工作順利完成。草莓產業經濟團隊及時獲取本年度江蘇省草莓生產情況的一手數據。本次共完成調研問卷358份,均為有效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草莓種植戶的基本特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社會經歷等)、草莓生產過程中主要投入要素成本(種苗、農藥、肥料、棚膜、機械、用工等)、2018—2019年生產季的草莓收入和產量、銷售渠道及銷售價格、草莓種植的品種、新技術的采用情況等。

02

圖片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連云港東海39份、連云港贛榆30份、徐州47份、淮安盱眙38份、鹽城43份、南京湯山26份、南京高淳19份、南京溧水48份、鎮江42份、蘇州26份。調查中男性占比88.55%,女性占比11.45%,樣本年齡分布集中在50~59歲,占比63.13%,這也符合目前江蘇省草莓種植戶趨于老齡化的特征。樣本的受教育程度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3.07%,高中學歷占比23.18%,初中學歷占比52.79%,小學及以下學歷占比20.95%。有效樣本的分布符合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特點,能夠科學合理地為調研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結果與分析



01

圖片

江蘇省草莓生產現狀

草莓種植規模

江蘇省草莓種植戶平均種植面積為7.5畝,最小值為0.8畝,最大值為80畝。我們把種植面積在5畝以內認定為小規模,種植面積5~10畝認定為中等規模,種植面積超過10畝認定為大規模。表1統計了調研區草莓種植規模情況。從全省種植規模來看,江蘇省目前小規模草莓種植戶占據主要種植群體,占比達53.63%。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及勞動力供給情況成為制約單個家庭草莓種植規模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地區來看,連云港贛榆、鎮江句容及淮安盱眙以小規模種植為主,占比超過75%。鹽城、南京江寧和蘇州則以中等規模和大規模為主,中等以上規模種植戶占比超過70%。

表1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種植規模及占比

圖片

草莓品種種植結構

圖1展示了近2年江蘇省草莓種植戶主要品種選擇情況。從草莓種植戶品種選擇情況來看,紅顏仍然是草莓種植戶的首選品種。2018年約有71%的農戶選擇種植紅顏,而上一年度的比率為73%,兩者幾乎持平。

圖1  2017年與2018年江蘇省草莓品種種植結構

圖片


表2和表3分別列出了2017年和2018年草莓各品種在各地區的種植面積。2018年紅顏種植面積遠高于其他品種,占全部樣本的63%。與2017年相比,紅顏種植面積占比進一步增加,這說明紅顏目前依然是江蘇省草莓主栽品種。主要原因是紅顏作為傳統品種,具有種植歷史長、種植技術成熟、口感佳等優勢。2018年其他品種種植面積從大到小依次為久香、甜查理、寧玉、寧豐、香蜜、章姬、法蘭蒂,以上8個品種是目前江蘇省種植的主要草莓品種。

表2  2017年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品種種植面積

圖片

表3  2018年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品種種植面積

圖片

就各品種種植面積占該地區草莓總種植面積的比率而言,紅顏在南京、蘇州、鎮江、淮安、鹽城均占第一(表3)。相較于樣本調研的其他區域,上述地區消費水平更高,消費者愿意為口感好的草莓支付高溢價。草莓種植戶正是看準了消費偏好,更加注重銷售價格而不是單位面積產量,因此多選擇單產不高而口感深受大眾喜愛的紅顏。其他地區如連云港、徐州等地由于消費水平相對較低,更愿意選擇高產品種,通過產量的提升獲得更高的收益。當然,種植面積結構差異還可能受到品種種植技術成熟度、當地農技推廣部門有主推品種等因素影響。

2018年甜查理種植面積占全省草莓種植面積的9%,且主要由徐州農戶種植。總體來看,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良好,高抗草莓灰霉病和草莓白粉病,對其他病害抗性也很強,適應性廣。其他新品種如妙香、甜寶、桃熏、白雪公主等種植面積也有所增加,但是對農戶來說,新品種種植風險較高。一方面,農戶的種植經驗有限,難以確保新品種的產量;另一方面,草莓消費市場仍認可主流草莓品種,如紅顏、章姬等,農戶無法預測市場動向,不能判定新品種銷售價格,即使采用新品種也是先小范圍內嘗試,故當前新品種的種植面積較小。

02

圖片

江蘇省草莓種植成本與收益分析

草莓生產成本分析

在草莓生產過程中,主要成本有:定植苗、農藥、化肥與有機肥、蜜蜂、滴灌帶、土地租金、大棚折舊費、機械折舊費、棚膜與地膜、生產用工、外包機械、水電費等,具體統計數據見表4。

圖片


表4  江蘇省各地區平均每畝草莓生產成本(元)

圖片

(1)種苗投入。全省草莓種苗平均每畝成本約為3296.81元,各地區之間差異明顯。具體來看,連云港地區種苗投入最高,平均每畝達4531.28元,徐州、淮安、鹽城地區種苗投入次之。南京、蘇州、鎮江地區種苗投入較低,每畝約2600元(表4)。造成連云港地區種苗投入高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密度大,每畝定植苗數在10000株以上,而其他地區定植苗數一般在6000株左右,種植密度較小。其次,定植苗來源不同是造成投入差異的另一個原因。根據調查結果,以全部自繁、自繁+外購、全部外購這3種方式獲得定植苗的成本分別為0.36、0.53、0.58元/株,平均成本為0.46元/株。相較于全部自繁方式,全部外購定植苗造成種苗投入直接成本增加61%左右。圖2統計了各地區定植苗來源情況。連云港地區外購定植苗的草莓種植戶數量最多,因此定植苗平均成本高。與2017年相比,連云港地區以自繁方式獲得定植苗的草莓種植戶數量有所增加。總體來看,預計未來連云港地區種苗投入會有所下降。

圖2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定植苗來源情況

圖片


此外,定植苗存活率也是影響各地區種苗投入差異的重要原因。徐州、淮安及鹽城定植苗投入較高主要是由于2018年定植苗存活率太低,導致后續補苗費用激增。圖3展示了2018年9—10月草莓苗第一批定植后的存活率情況,全省定植苗平均存活率為75.18%。其中,鹽城、徐州、淮安地區的定植苗存活率僅為61.23%、66.06%、69.34%。第一批苗存活率低不僅使得草莓生產成本增加,還影響了草莓上市時間及后期草莓產量,進而影響草莓種植戶收益。提高第一批定植苗存活率是江蘇省未來草莓產業發展的首要工作。

圖3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定植苗平均存活率

圖片


(2)農用機械、大棚折舊費用及土地租金。草莓生產中農用小機械主要包括開溝機、旋耕機和拖拉機。總體來看,全省機械畝折舊費用均值為666.00元,各地區差異比較明顯(表4)。一般來說,影響機械折舊費用的主要因素是草莓種植規模。蘇州地區單個農戶種植規模較大,因此機械折舊費用較低。而連云港、鎮江地區種植面積較小,因此機械折舊費用較高。從機械投入來看,種植規模較大的農戶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圖片
全省草莓大棚畝折舊費用為1062.77元,其中連云港最高,為1460.12元;淮安最低,為642.11元(表4)。連云港地區氣溫較低,一般需要建造日光溫室(暖棚),建造成本非常高,是普通大棚的3倍左右。淮安盱眙地區的大棚整體建造比較簡易,所以大棚建造費用偏低。
全省每畝土地租金為1238.25元,其中蘇州地區最高,為2192.04元;鎮江地區最低,為625.28元。由于所調查鎮江地區的大棚均為自建,即土地租金中不包括大棚租金,因此鎮江的平均土地租金最低,這也跟鎮江草莓種植歷史悠久、產業發展比較成熟有關。
圖片
(3)棚膜與地膜費用。全省平均每畝棚膜與地膜費用為1454.37元,各地區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徐州地區最高,為1796.52元;淮安地區最低,僅1058.78元(表4)。一般來說,相同類型的棚膜和地膜在地區間價格差異較小。棚膜與地膜投入費用的差異主要來自以下3個方面:一是棚膜的規格不一樣,在厚度和透光等性能上存在差異,從而價格有所差別;二是地膜的類型不一樣,江蘇省地膜目前主要分為普通黑膜和銀灰膜2種,銀灰膜具備普通黑膜的基本功能之外,防蚜蟲效果比較好,2種膜在不同地區的使用情況受當地農資供應商和農戶個人決策的雙重影響,在購買價格上也存在差異;三是部分地區由于自然氣候或是部分草莓種植者個人決策差別,可能會使用2~3層膜,如徐州地區。此外,不同的草莓種植戶每年更換的棚膜層數也存在差異。
(4)生產用工成本。圖4展示了不同種植規模下草莓生產勞動用工的差異。總體來說,草莓總用工量隨著面積擴大而逐漸降低,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其中,小規模草莓種植雇工量較少,只在定植和打老葉等農忙時雇工,一個家庭勞動力基本能夠滿足草莓生產需要;中等規模草莓種植對雇工需求明顯增加;大規模種植必須依賴雇工才能滿足正常生產需要。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單位面積雇工量呈倍數增加,結合調研情況推測是由于怠工、機會主義等原因使得監督成本增加。
圖4  不同種植規模的自投工量和雇工量
圖片


由于自投工難以核算,且家庭生產之間投入差異不大,因此僅考慮雇工成本。根據中國農業統計年鑒江蘇省設施蔬菜雇工平均價格,把雇工價格設定為80元/工。由表4可知,各地區雇工成本差異懸殊。除種植規模不同引起的雇工人數差異外,種植戶的性質也是一重大影響因素。淮安市盱眙縣的三河農場系省屬國有企業,旗下農戶需根據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從種植規模、農資購買到田間管理、果實銷售形成一定標準化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戶自身管理水平較高,雇工反而會降低其工作效率,因此更傾向于選擇家庭種植,雇工成本很低;而鹽城地區以小農戶個體私營為主,加之種植規模較大,只得提高雇工成本以滿足生產需要。


草莓生產收益分析

圖5為江蘇省各地區草莓種植過程中的總成本、毛收入及凈利潤。整體來看,全省平均每畝草莓銷售收入為25930.65元,各地區之間銷售收益差異明顯。但相較于其他農作物來說,草莓種植收益優勢明顯。分地區來看,鎮江地區草莓銷售收入最高,平均畝收入達38387.16元;其次是蘇州、連云港地區,平均畝收入也達到30000元;徐州、淮安地區草莓銷售收入相對較低,其中,淮安地區平均畝收入僅13381.33元。

圖5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種植成本、毛收入及凈利潤

圖片


各地區之間銷售收入差異與該地區種植歷史和后期發展相關。例如,鎮江地區草莓種植歷史悠久,地理位置佳,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草莓銷路多元化使得草莓銷售壓力小,故整體經濟效益更高。而淮安地區草莓種植戶信息交流較少,新技術指導與市場推廣欠缺,單產普遍不高,加之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城市內部消費水平較低等因素,造成草莓平均銷售價格較低,收益偏低。

全省平均每畝凈利潤為13464.95元,其中,蘇州、連云港、鎮江地區凈利潤最高,平均每畝凈利潤超過15000元;徐州、淮安、鹽城地區凈利潤相對偏低。凈利潤的差異主要來自于當地投入成本及銷售收入的差異。由于江蘇省各地區生產資料價格差異不大,草莓種植凈利潤的主要差異即銷售收入差異。南京、蘇州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消費市場容量上,均占有一定優勢;連云港、鎮江地區草莓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成熟、銷售渠道多元,總體效益高;而徐州地區最近幾年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很多草莓種植戶種植經驗不足,淮安地區草莓種植技術相對落后,市場需求沒有蘇南地區大,因此凈利潤相對偏低。

結論與建議





01

結 論

本文詳細分析了江蘇省草莓的生產成本和收益,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草莓產業的優勢及劣勢,基于上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對于草莓種植戶而言,最重要的投入成本仍然是農業生產資料(種苗、農藥、化肥)的投入,其中,種苗的投入成本最高,大約占總投入成本的30%。現階段綠色防控技術、種苗繁育技術等逐漸優化,進一步降低了草莓種植的風險。但部分農戶思想觀念傳統,在草莓生產過程中仍采取自繁自育自銷的模式,品種更新慢,新技術采納率低,專業化水平低,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種苗投入成本,但種苗的成活率難以保證,后期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果實質量、產量也受到影響。

其次,近幾年草莓種植設施化、集約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江蘇省草莓以鋼架大棚和簡易溫室的促成栽培方式為主,僅有極少部分采用露地栽培方式,因此大棚折舊費用、棚膜地膜使用費用在總投入中占較大比例。

第三,江蘇省草莓生產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但是草莓作為果蔬生產對象,對農業用工的需求較大,因而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雇工帶來的成本明顯上升。從成本收益分析的結果來看,草莓生產的規模效應有限,往往受其經營方式影響。因而,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經營規模應與經營方式相匹配。

02

圖片

建 議

第一,科技創新。對于草莓產業來說,一方面要鼓勵培育、發展優良的新品種,特別是抗病免疫的品種,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步伐,要集成草莓安全防控技術,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采后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另一方面要推進機械化進程,鼓勵采用先進機械和省力化栽培模式,減少雇工成本。通過實現品種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在提升草莓質量和產量的同時,減少草莓種植戶農資投入成本及管理成本,從而為農戶增加收益。

圖片
第二,構建現代銷售渠道。新鮮草莓具有貯存、保鮮時間短等缺點,傳統的銷售渠道難以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現代銷售渠道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訂單式農業產業根據訂單來種植草莓,可大大減輕供需不匹配問題;網上銷售平臺可以實現產銷直接對接,開辟農產品銷售新渠道;農超對接使得農戶與大型超市、農產品市場建立合作關系,拓寬草莓銷售渠道等。通過現代銷售渠道,拓寬農戶收入來源,降低草莓在銷售過程中的損耗率,減少生產成本及銷售流通成本,最終達到收益的提升。
圖片
第三,經營主體人才培養。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短,整體素質不高,在生產過程中濫用農藥、化肥的現象屢見不鮮。濫用農藥、化肥不僅增加了農戶的直接購買成本,造成污染后對農產品及地塊的傷害也不容小覷,間接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和用地成本,因此提升草莓生產經營主體素質是草莓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工作。通過示范基地建設、種植大戶協同以及龍頭企業參與,為普通農戶起到示范作用;同時發揮江蘇省農業科技戰線技術力量的骨干作用,聘請專家、教授對農戶進行培訓,使得農戶認識到過度用藥、用肥的危害,了解常見病蟲害,做到精準施藥、有的放矢,從而減少農藥、化肥成本。
文章來源:中國果樹等(有整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