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草莓市场成本收益分析,全省平均每亩净利润为1.3万以上!
江蘇省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優質草莓主產區之一。據統計,2018年江蘇省草莓栽培面積1.93萬hm2,產量超過55萬t,居全國前4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健康消費的理念日益增強。草莓消費特征由追求優質高產高效轉向質量安全與優質大果并重。江蘇省草莓產業發展正式進入產業發展轉型期,逐步實現綠色生產、現代銷售渠道、健康消費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01 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2019年4—6月,江蘇省草莓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團隊組織多次生產者調研。我們根據江蘇省各地經濟發展、草莓種植面積分布等情況,對連云港、徐州、淮安、鹽城、南京、鎮江、蘇州等地展開實地調查。本次調研主要采用集中訪談和入戶調研2種形式。產業經濟團隊各成員分別與農戶一對一進行交流,填寫問卷。在體系內各個基地的積極協同配合下,調研工作順利完成。草莓產業經濟團隊及時獲取本年度江蘇省草莓生產情況的一手數據。本次共完成調研問卷358份,均為有效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草莓種植戶的基本特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社會經歷等)、草莓生產過程中主要投入要素成本(種苗、農藥、肥料、棚膜、機械、用工等)、2018—2019年生產季的草莓收入和產量、銷售渠道及銷售價格、草莓種植的品種、新技術的采用情況等。 02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在調查樣本中,連云港東海39份、連云港贛榆30份、徐州47份、淮安盱眙38份、鹽城43份、南京湯山26份、南京高淳19份、南京溧水48份、鎮江42份、蘇州26份。調查中男性占比88.55%,女性占比11.45%,樣本年齡分布集中在50~59歲,占比63.13%,這也符合目前江蘇省草莓種植戶趨于老齡化的特征。樣本的受教育程度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3.07%,高中學歷占比23.18%,初中學歷占比52.79%,小學及以下學歷占比20.95%。有效樣本的分布符合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特點,能夠科學合理地為調研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01 江蘇省草莓生產現狀 草莓種植規模 表1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種植規模及占比 草莓品種種植結構 圖1展示了近2年江蘇省草莓種植戶主要品種選擇情況。從草莓種植戶品種選擇情況來看,紅顏仍然是草莓種植戶的首選品種。2018年約有71%的農戶選擇種植紅顏,而上一年度的比率為73%,兩者幾乎持平。 圖1 2017年與2018年江蘇省草莓品種種植結構 表2和表3分別列出了2017年和2018年草莓各品種在各地區的種植面積。2018年紅顏種植面積遠高于其他品種,占全部樣本的63%。與2017年相比,紅顏種植面積占比進一步增加,這說明紅顏目前依然是江蘇省草莓主栽品種。主要原因是紅顏作為傳統品種,具有種植歷史長、種植技術成熟、口感佳等優勢。2018年其他品種種植面積從大到小依次為久香、甜查理、寧玉、寧豐、香蜜、章姬、法蘭蒂,以上8個品種是目前江蘇省種植的主要草莓品種。 表2 2017年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品種種植面積 表3 2018年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品種種植面積 就各品種種植面積占該地區草莓總種植面積的比率而言,紅顏在南京、蘇州、鎮江、淮安、鹽城均占第一(表3)。相較于樣本調研的其他區域,上述地區消費水平更高,消費者愿意為口感好的草莓支付高溢價。草莓種植戶正是看準了消費偏好,更加注重銷售價格而不是單位面積產量,因此多選擇單產不高而口感深受大眾喜愛的紅顏。其他地區如連云港、徐州等地由于消費水平相對較低,更愿意選擇高產品種,通過產量的提升獲得更高的收益。當然,種植面積結構差異還可能受到品種種植技術成熟度、當地農技推廣部門有主推品種等因素影響。 2018年甜查理種植面積占全省草莓種植面積的9%,且主要由徐州農戶種植。總體來看,該品種綜合性狀表現良好,高抗草莓灰霉病和草莓白粉病,對其他病害抗性也很強,適應性廣。其他新品種如妙香、甜寶、桃熏、白雪公主等種植面積也有所增加,但是對農戶來說,新品種種植風險較高。一方面,農戶的種植經驗有限,難以確保新品種的產量;另一方面,草莓消費市場仍認可主流草莓品種,如紅顏、章姬等,農戶無法預測市場動向,不能判定新品種銷售價格,即使采用新品種也是先小范圍內嘗試,故當前新品種的種植面積較小。 02 江蘇省草莓種植成本與收益分析 草莓生產成本分析 在草莓生產過程中,主要成本有:定植苗、農藥、化肥與有機肥、蜜蜂、滴灌帶、土地租金、大棚折舊費、機械折舊費、棚膜與地膜、生產用工、外包機械、水電費等,具體統計數據見表4。 表4 江蘇省各地區平均每畝草莓生產成本(元) (1)種苗投入。全省草莓種苗平均每畝成本約為3296.81元,各地區之間差異明顯。具體來看,連云港地區種苗投入最高,平均每畝達4531.28元,徐州、淮安、鹽城地區種苗投入次之。南京、蘇州、鎮江地區種苗投入較低,每畝約2600元(表4)。造成連云港地區種苗投入高的主要原因是種植密度大,每畝定植苗數在10000株以上,而其他地區定植苗數一般在6000株左右,種植密度較小。其次,定植苗來源不同是造成投入差異的另一個原因。根據調查結果,以全部自繁、自繁+外購、全部外購這3種方式獲得定植苗的成本分別為0.36、0.53、0.58元/株,平均成本為0.46元/株。相較于全部自繁方式,全部外購定植苗造成種苗投入直接成本增加61%左右。圖2統計了各地區定植苗來源情況。連云港地區外購定植苗的草莓種植戶數量最多,因此定植苗平均成本高。與2017年相比,連云港地區以自繁方式獲得定植苗的草莓種植戶數量有所增加。總體來看,預計未來連云港地區種苗投入會有所下降。 圖2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定植苗來源情況 此外,定植苗存活率也是影響各地區種苗投入差異的重要原因。徐州、淮安及鹽城定植苗投入較高主要是由于2018年定植苗存活率太低,導致后續補苗費用激增。圖3展示了2018年9—10月草莓苗第一批定植后的存活率情況,全省定植苗平均存活率為75.18%。其中,鹽城、徐州、淮安地區的定植苗存活率僅為61.23%、66.06%、69.34%。第一批苗存活率低不僅使得草莓生產成本增加,還影響了草莓上市時間及后期草莓產量,進而影響草莓種植戶收益。提高第一批定植苗存活率是江蘇省未來草莓產業發展的首要工作。 圖3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定植苗平均存活率 (2)農用機械、大棚折舊費用及土地租金。草莓生產中農用小機械主要包括開溝機、旋耕機和拖拉機。總體來看,全省機械畝折舊費用均值為666.00元,各地區差異比較明顯(表4)。一般來說,影響機械折舊費用的主要因素是草莓種植規模。蘇州地區單個農戶種植規模較大,因此機械折舊費用較低。而連云港、鎮江地區種植面積較小,因此機械折舊費用較高。從機械投入來看,種植規模較大的農戶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由于自投工難以核算,且家庭生產之間投入差異不大,因此僅考慮雇工成本。根據中國農業統計年鑒江蘇省設施蔬菜雇工平均價格,把雇工價格設定為80元/工。由表4可知,各地區雇工成本差異懸殊。除種植規模不同引起的雇工人數差異外,種植戶的性質也是一重大影響因素。淮安市盱眙縣的三河農場系省屬國有企業,旗下農戶需根據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從種植規模、農資購買到田間管理、果實銷售形成一定標準化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戶自身管理水平較高,雇工反而會降低其工作效率,因此更傾向于選擇家庭種植,雇工成本很低;而鹽城地區以小農戶個體私營為主,加之種植規模較大,只得提高雇工成本以滿足生產需要。 草莓生產收益分析 圖5為江蘇省各地區草莓種植過程中的總成本、毛收入及凈利潤。整體來看,全省平均每畝草莓銷售收入為25930.65元,各地區之間銷售收益差異明顯。但相較于其他農作物來說,草莓種植收益優勢明顯。分地區來看,鎮江地區草莓銷售收入最高,平均畝收入達38387.16元;其次是蘇州、連云港地區,平均畝收入也達到30000元;徐州、淮安地區草莓銷售收入相對較低,其中,淮安地區平均畝收入僅13381.33元。 圖5 江蘇省各地區草莓種植成本、毛收入及凈利潤 各地區之間銷售收入差異與該地區種植歷史和后期發展相關。例如,鎮江地區草莓種植歷史悠久,地理位置佳,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草莓銷路多元化使得草莓銷售壓力小,故整體經濟效益更高。而淮安地區草莓種植戶信息交流較少,新技術指導與市場推廣欠缺,單產普遍不高,加之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城市內部消費水平較低等因素,造成草莓平均銷售價格較低,收益偏低。 全省平均每畝凈利潤為13464.95元,其中,蘇州、連云港、鎮江地區凈利潤最高,平均每畝凈利潤超過15000元;徐州、淮安、鹽城地區凈利潤相對偏低。凈利潤的差異主要來自于當地投入成本及銷售收入的差異。由于江蘇省各地區生產資料價格差異不大,草莓種植凈利潤的主要差異即銷售收入差異。南京、蘇州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消費市場容量上,均占有一定優勢;連云港、鎮江地區草莓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成熟、銷售渠道多元,總體效益高;而徐州地區最近幾年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很多草莓種植戶種植經驗不足,淮安地區草莓種植技術相對落后,市場需求沒有蘇南地區大,因此凈利潤相對偏低。 01 結 論 本文詳細分析了江蘇省草莓的生產成本和收益,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草莓產業的優勢及劣勢,基于上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對于草莓種植戶而言,最重要的投入成本仍然是農業生產資料(種苗、農藥、化肥)的投入,其中,種苗的投入成本最高,大約占總投入成本的30%。現階段綠色防控技術、種苗繁育技術等逐漸優化,進一步降低了草莓種植的風險。但部分農戶思想觀念傳統,在草莓生產過程中仍采取自繁自育自銷的模式,品種更新慢,新技術采納率低,專業化水平低,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種苗投入成本,但種苗的成活率難以保證,后期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果實質量、產量也受到影響。 其次,近幾年草莓種植設施化、集約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江蘇省草莓以鋼架大棚和簡易溫室的促成栽培方式為主,僅有極少部分采用露地栽培方式,因此大棚折舊費用、棚膜地膜使用費用在總投入中占較大比例。 第三,江蘇省草莓生產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但是草莓作為果蔬生產對象,對農業用工的需求較大,因而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雇工帶來的成本明顯上升。從成本收益分析的結果來看,草莓生產的規模效應有限,往往受其經營方式影響。因而,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經營規模應與經營方式相匹配。 02 建 議 第一,科技創新。對于草莓產業來說,一方面要鼓勵培育、發展優良的新品種,特別是抗病免疫的品種,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步伐,要集成草莓安全防控技術,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采后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另一方面要推進機械化進程,鼓勵采用先進機械和省力化栽培模式,減少雇工成本。通過實現品種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在提升草莓質量和產量的同時,減少草莓種植戶農資投入成本及管理成本,從而為農戶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