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特肥大会】冯卫东:特肥市场年度发展报告——舌尖上的特肥
《農資與市場》傳媒總編 馮衛東
特肥其實是在2012年由農資與市場提出。
當時我們的理解何為特肥,其實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特殊技術、特殊原材料或者特殊工藝生產的產品。
特肥近兩年的發展情況,我們可以用“舌尖上的特肥”一詞來概括,因為我們發現特肥產品是否能賣好,跟吃有關。哪一年某個農產品價格貴,特肥就會賣得好。
譬如前幾年柑橘價格非常好,于是很多特肥企業紛紛進入廣西市場;后來又做四川,因為眉山的晚熟柑橘價格非常好;現在做柑橘的特肥企業又開始進入云南市場,因為云南的沃柑價格好。再譬如,藍莓價格不錯,大家紛紛進入了藍莓市場;再譬如,金菠蘿價格不錯,特肥又進入了金菠蘿市場。
我們發現特肥的市場走向跟農產品價格有關系,如果農產品價格賣得好,特肥就賣得好。
舌尖上的特肥另外一層意思在于農產品品質的提升。使用特肥產品使產品品質有提升,口感很優良,好吃的農產品自然也能賣出好價格。
而特肥又是一個“長坡厚雪”賽道。
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長坡,指的是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空間巨大,企業發展的天花板遠沒有到來;厚雪,指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夠強。
看一個行業的發展,不能只看一兩年,不要只看短周期,要從長周期看。
行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特征
我國特肥發展
2021—2023年我國特肥產量占比從28.6%上升至30.2%;我國特肥市場規模連年增長,2023年預計將達到1968億元。特肥登記證、備案數量也同樣熱度不減。從登記證的數量我們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特肥行業里面。
而特肥的春天也才剛剛開始。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更大地激發特肥市場活力。
并購整合,加速推動特肥進入新的增長周期。
借收購快速獲取核心技術, 豐富企業產品線;或利用雙方業務協同效應, 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巨頭紛紛入局,深度攪動特肥市場
全球十大肥料企業,加拿大Nutrien、美國美盛公司、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Uralkali)、白俄羅斯鉀肥(Belaruskali)、雅苒(YARA)、摩洛哥磷酸鹽公司(OCP)、CF工業公司、以色列化工集團(ICL)、德國鉀鹽集團(K+S Group)、歐洲化學集團(Eurochem Group)。其中已經有不少肥料企業入局特肥市場,并占有不小的市場份額。
部分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外企巨頭
本土的復合肥企業也幾乎都涉足特肥行業。專業經營特肥企業也越來越多,新三板特肥企業上市的也越來越多。
大企業入局,使得功能性大肥將成為市場成長主力,規模性特肥企業也將涌現。
跨界“打劫者”洶涌而來,人保、動保、原料企業頻入行業。
新材料、新技術提升產品想象力,產品也更具有張力。
新舊材料迭代升級。譬如魚蛋白、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甲殼素、微藻VS菌根菌、木霉、貝萊斯、多肽、糖肽、糖類(花粉多糖、香菇多糖)、糖脂。
各種新材料、新技術研發的新型生物刺激素和增效類產品。
海大生物:功能特肥及生物刺激素專業制造商,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海洋生物功能特肥)。
金必來:AMF叢枝菌根真菌菌劑,解決植物營養吸收、土壤重金屬傷害等難題。
大井生物:專業木霉研創生產商,打造生物增產新方案。
西班牙西羅葛拉:聚焦生態,照亮可持續發展農業。西羅葛拉擁有歐盟銅制劑登記,擁有膠體液肥劑型專利,與西班牙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研發生物刺激素和微生物制劑。
一畝神:以獨特工藝深耕碳酶螯合中微量元素。
浩辰生物:從人保、動保板塊,跨界進入植物營養板塊,創新“植物源磷酸二氫鉀”,并依托生物合成技術優勢,不斷將一系列的功能產品貫穿于人保、動保、植保三大領域。
杭州永航:國內高端進口植物營養產品供應商和服務商。
四川絡布:開辟飛防級磷酸二氫鉀新賽道。掌握閃溶核心技術——熱熔微噴工藝,與四川大學合作開發增值型飛防級磷酸二氫鉀。
四川愛隆:有機微量元素創導者。母公司吉隆達集團·專注有機微量元素27年,全球最大的有機微量元素企業,年銷售額7個多億。
施派作物:開辟植調藥肥新品類。
坤禾生物:微生態肥全產品鏈智造服務商。
云圖控股:做全球領先的高效種植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
金雨豐:專注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
火車頭:專注土壤修復25年。
特肥行業的未來充滿想象。想象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和它一起成長!
從特肥大田化到大田特肥化
前幾年,是特肥的大田化,現在則是大田特肥化。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糧食增產重心:大面積提高單產!明確提出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
如何進一步提升產量,答案就是特肥。2022年與2023年各類特肥施用量占比顯示,大田作物特肥使用量占比從37%提升至41%。
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持續時間長:一季度,低溫雨雪冰凍造成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20省(自治區、直轄市)636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006.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97.5億元。
西南地區干旱,一季度,云南、四川、貴州等省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63.6萬畝。
現階段我國土壤污染以重金屬污染為主,受污染耕地總面積1.5億畝。土壤修復菌劑登記數量124個,生物修復菌劑1個。
這些逆境環境阻礙著作物的生長,而許多特肥產品恰恰可以在這些逆境中發揮其功能。這里的市場空間十分具有想象力。
從特肥大田化到大田特肥化,長板更優的產品的受歡迎程度明顯高于功能更全的產品。
從特肥多渠道化到多渠道特肥化
當下特肥行業處于多渠道博弈時期,如線上與線下,線下多渠道業態,線上多渠道業態,經銷商與其他渠道業態、企業內部等之間的博弈。
這些博弈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當下已經從特肥多渠道化到多渠道特肥化。也就是說,所有渠道都在主動地入局特肥。
海南綠生農資有限公司、海南得福農業有限公司、海南粵海農資(集團)有限公司、海南棹耀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恩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潤德利集團有限公司等海南優秀的經銷商均在以不同的形式入局特肥行業。
從特肥方案化到方案特肥化
簡單產品銷售的傳統模式,進入高維賽道。幾乎所有的解決方案都在加入特肥產品。
譬如,(品質大肥+高效特肥)、創造更好回報。大肥保營養,特肥出效果。大肥基礎帶動特肥,特肥效果強化大肥。
當下,單一的、階段性的產品銷售服務模式正轉向“產品+技術+服務”的綜合的、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譬如,豐云農服一作物一方案,一畝地一套餐;譬如,國光股份推出作物全程解決方案
以滿足農業規模化需求,增產增收+單畝價值量大增,大田全程解決方案爆發在即。
現在,農資市場基本上是無“特”不銷時代。
愿各位都能在特肥這個“長坡厚雪”大賽道,憑借自己的特色和能力,收獲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