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肥和增效物质,从边缘到主流
用增效肥打開肥料的天花板。 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提升農產品的收益。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肥料增效拉至最高位置,于是, 各種各樣的由增效物質和增 效技術堆積的增效肥開始展現在公眾面前。 而近幾年,增效肥名稱的提出,也標志著增效肥完成了從邊緣到主流的市場演化。
行業對肥料增效的追求由來已久,像最開始的緩控釋肥、控失肥以及穩定性肥料,這些產品嚴格意義上來講都算是為提升肥料施用效果的高效肥料。 業內人士表示,減肥增效其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協同增效(藥肥一體化)、科學施肥(水肥一體化、肥機一體化)、功 能增效(增效物質)、增效 技術等。
對于生產和研究增 效肥的企業而言,在肥料中添加增效物質是肥料增效的有效途徑,所以就生產端而言,研究的重點在于增效物質和增效技術。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 秘書長李光在“2024 復合肥及肥料助劑技術創新發展論壇”上指出,復合肥及肥料助劑技術的創新發展,對于保障我國 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推動農業可持 續發展,以及守護國家糧食安全 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世界對肥料增效有不 同的看法和認知。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肥料助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海大生物董事長單俊偉認為,增效肥 是一個很好的肥料發展方向。
增效顧名思義就是增加肥料的效果,其表現就是提高作物對肥料的利用率,增產、增效的同時,增加肥料對作物和土壤環境的綠色協同。單俊偉表示,對增效肥的要求應該是—減少種植 者的投入成本,提高產出。
云圖控股副總裁闞夕國也表示,增效肥將成為頭部企業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云圖控股是行業內較早開始提倡增效肥的,云圖增效肥料研發包括高效原料、增效助劑、工藝技術、 肥效生測四維體系。對于增效,云圖控股的理念就是肥料增效、糧食增產、 農民增收。
川金象·瑞象農業副總經理曾茂認為,增效肥料是通過添加特定的增效技術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減少肥 料流失、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的一類 肥料。肥料增效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 更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調和努力,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
山東施諾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總監韓金波認為,肥料增效,可以理解為通過優化配方組合或添加增效 物質達到肥料效能提升的技術途徑。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肥料助劑 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福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福琳認為, 肥料的增效無非就是圍繞著提高作 物的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強化兩個方 面。 主流市場、主流企業對增效產品 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也推高了肥料增效劑的需求量。
據上市公司年報公開信息,增值肥料目前年復合增長率在 15%—20%,增速較快。 山東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全政表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肥料折純用量 5000 萬噸,功能增值肥料的增 效市場 50 億元。
據國際肥料協會預計,到 2026 年全球 穩定性肥料總量將達到 2700 萬噸。 增效行業目前處于爆發增長的階段,很 多業內人士認為處于野蠻生長狀態。
由于增效肥料在管理上目前不是特別 清晰且品類繁多,目前在農業農村部登記的 肥料增效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
迄今為止,農業農村部登記種類只有硝化抑制劑和脲 酶抑制劑,所以在歸類上就比較尷尬且產品魚龍混雜。
肥料增效劑在行業標準中的解釋是這樣的:肥料生產或應用過程中,添加至肥料, 通過改善肥料養分供應、促進植物吸收養分等提高肥效的物質。
中科帝元副總經理丁仕奇介紹,肥料增效可以通過添加特定的非養分物質(即肥料 增效劑),提高農作物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從而達到增產、改善品質、提高抗逆性的目 的。
肥料增效需要從“肥料—土壤—作物 ” 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調控。
河南省中威春雨植物營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愛中則認為,能發掘作物自身潛能、 平衡植物營養、強化植物抗逆性、優化植物 自身免疫力、讓植物健壯生長、對植物基因 表達有著最佳效果,使作物改善品質、增產豐收,同時提高肥、藥效率,減少肥、藥用量,并且低毒、無殘留,與環境友好,屬于這個范疇的營養物質或類營養物質都應屬于增效物質。 隨著增效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充,增效劑產品也越來越多。
增效劑的分類及增效肥的種類繁多,亂 花漸欲迷人眼。
增效劑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有按增效 物質的來源劃分的(動物源、植物源和礦物 質源),有按增效物質的功能劃分的(生根型、 抗逆型、提質型),有按照產品的使用方法劃 分的(底施類、滴灌類、葉噴類)……林林 總總。
海大生物董事長單俊偉認為,增效物質有很多,但是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認知它。
首先,這種特殊物質到底是從哪得來的,是酶解提取得到的,是生物合成的,還 是天然的礦物質? 其次,要說明它是什么,它的增效機理是什么。再次,它的資源的可獲得性和持續性如何。最后,也是重點,它的表現效果如何。 到底能起到哪些作用?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還是能提升作物的品質?還是能增加作 物的抗逆性?
其實,無論作用于肥料的肥料增效劑, 還是作用于土壤、植物的肥料增效劑,其效 果一般都和添加的量相關,添加過多或者過 少都不合適,過少沒用,過多會增加成本甚至過猶不及。
譬如,NBPT 以純氮量的 0.5%—2.5% 作為添加量;DMPP 一般以純氮量的 1%—5% 作為添 加量;CP 一般以純氮量的 0.25%—0.5% 作為添加量;控釋肥包膜材料一般用到尿素量的 2.5%— 4%,其他添加物質也各有自己適合的添加量。
山東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耿全政指出,目前增效市場存在諸多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監管不嚴,沒有相應政策法 規履行,各種增效產品魚龍混雜,優劣難辨。 為什么說增效劑真假難辨呢? 很多業內人士指出,因為增效劑并沒有 統一的國家標準,部分類別只有行業標準。 甚至有企業連企業標準都沒有。
部分增效劑企業表示,增效肥料的標準和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是行業的一個痛點,市 場上存在一些虛假宣傳和不合規產品,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行業規范是大勢所趨,只有合法合規的增效肥料與肥料增效劑才能被行業廣泛接 受。
中科帝元副總經理丁仕奇認為,進一步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完善行業標準,推動行 業標準化發展,對增效肥料和肥料增效劑行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山東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全政也認為,未來肥料增效的機會點還是 在于產品本身,比如增效產品的有效性、合規性、性價比及產品品控。
目前行業做增效劑的企業很多,一些是老牌的增效企業,一些是外行業跨界而來, 也有一些是合成生物等新興企業。
增效劑企 業規模基本上都不大,行業市場處于高度分散狀態。 使用量小、品類繁多是增效劑產品、增效劑企業做不大的兩個原因。
以大北農為例, 其聚谷氨酸產能若滿負荷運轉的話,能滿足所有企業添加使用還有余量。單個增效劑需求有上限,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當然,增效劑市場亂不是因為企業規模小,而是因為攪局者多。
通過對增效企業的走訪可知,市場痛點 綜合起來大致是 :
有的產品缺乏科學依據 ;
有的產品效果不明顯,甚至可能對土壤和作 物產生負面影響 ;
有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踩踏致使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規范和標準 化程度不夠,等等。
海大生物單俊偉倒是看淡競爭,他認為,市場的問題未來只有通過市場的力量解決, 讓消費者來選擇產品,讓沒有銷量的產品自然被淘汰。
即便是業內都對增效肥報以極大的信 心,但是增效劑這個賽道依然是小眾賽道。
正如臨沂中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璐說的這樣,市場現在顯示的最大問題是頭部企業占據的份額不大,整個市場處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階段。如果能像大肥一樣,某個廠家能在行業內率先由一款產品或者一類產品來定義某一項增效功能,那 將是大機會。
增效劑市場縱然有很多痛點,但是機會 點也更加明顯。 川金象·瑞象農業副總經理曾茂認為,市場的機會很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環保 要求提升 ;農業科技進步帶來了更多創新機會;農民對高效、環保肥料接受度逐漸提 高;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的發展為增效肥料 市場都帶來新的增長點。
增效肥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全球農業綠 色發展的推進和環保政策的加強,以及全球 人口的持續增長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增效市 場獲得了廣闊的空間,市場容量將持續擴大。 預計未來幾年,增效肥料市場將保持高速增 長,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需求 將顯著增加。
為了向上發展,企業就不得不持續創 新。
持續創新就會遇到兩個難題 :技術門檻高,研發投入大。
目前,增效物質特別是在合成生物學 加持下的增效物質,打開了行業創新的天花 板。
生物合成是一種以生物質為碳源、以細胞為底盤、以能源為驅動,低碳綠色的物質 制造方式。如果把成本對應到公司能力上, 那么成本是由碳源能力、菌株能力、工藝能 力和工廠規模這 4 個能力所決定的。工藝和 規模對成本很重要,但是未來降低成本的天 花板在菌株上。 碳源將會是生物制造的底層命題,也將 是合成生物學的重要抓手。
國慶前夕,筆者一行來到了位于江蘇鹽城的藍晶微生物生產基地,在這里,筆者一 行看到了合成生物學與數字化、自動化深度 結合(70% 的研發都是利用機器人完成),以 及行業發展的另外的可能性。他們用一種顛 覆式的菌株研發和工藝研發,縮短了新產品 從研發到產業落地的周期。
藍晶微生物CEO張浩千介紹,合成生 物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解決原料、產品中的 各種問題,他們目前正在做現有原料的直 接替代和對現有產品的直接提升。
藍晶從第一代碳源切換為第二代碳源, 極大提升了供應鏈的安全度且顯著降低了 生產成本,其土壤微生態制劑多生菌脂就是 生物合成的一種新型的肥料增效劑。 從某種意義上講,增效物質就是肥料 行業的“天工開物”,提升并改造著行業。 很多增效劑企業都愿意做產業鏈協同,為企業賦能,共同做產品的落地。
海大生物單俊偉表示,現在海大生物 與 200 多家企業端用戶展開合作,其中還 包括 40 多家大型上市企業。
術業有專攻, 其實,像活性物質的挖掘(到底哪些活性物質對增效肥料能起到增效作用?在提取技 術上怎么能使它的成本更低,養分更好?) 不是簡單的事情,更別說合成生物學了,對 技術的要求和積累就更高了。
海大將持續 在海洋生物資源方面深度挖掘,挖掘一些 新型的藻類,再將原有的藻類純化,包括 對它的不同分子量的作用的研究等,為行 業賦能。
近幾年,像海大生物、南京軒凱、廣西漢和等企業在生物合成方面做得都還不 錯。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光在 會議中指出,近年來,我國在復合肥及肥料 助劑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財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例 如,肥料助劑的創新應用,如增效劑、穩 定劑、防結塊劑等,改善了肥料的性能和 質量,延長了肥料的儲存和使用期限。 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的崛起,也代表 著增效肥和增效物質從邊緣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