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先享受利好
筆者在微信搜索欄檢索合成生物學和關于合成生物學的發展,發現很多專家對此有不同的見解。
一位對合成生物學賽道研究多年的專家表示,對于大家來說,合成生物學的創新能力和市場能力已經成為了發展的首要考慮因素。前幾年合成生物學還沒有走到商業化階段,大家很多時候在為技術買單,其實商業化表現并不及預期。但是如今合成生物學工具層的加速進步,助推了中下游企業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創新,進一步降低生物制造的成本,商業化能力也在逐步增強,這昭示著合成生物學產業化的巨大潛力和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性影響。
就目前合成生物學在農資行業的應用來說,優勢在于:
1.利用合成生物學改造或改良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將在解決未來糧食危機及維持可持續生態環境中起到更關鍵的作用。
2.通過生物合成方式開發適用于農資行業的生物基增效劑如γ-氨基丁酸、5-氨基乙酰丙酸、褐藻寡糖等可有效提高農藥化肥的利用率,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促進農作物根系生長,調控植物內源激素的釋放,提高農作物的抗脅迫能力,實現農作物增產保產。
當然,一個新興產物的優勢較為明顯時,其所帶來的挑戰也更加嚴峻。
筆者對農資企業進行詢問時,交流對象不是企業負責人就是企業研發技術老師,他們無一例外都說到了合成生物學在農資行業的技術挑戰和應用挑戰。
對于農資行業來說,除了技術挑戰以外,最大的問題莫過于應用場景的推廣。目前合成生物學對于農資行業的應用推廣問題主要有:(1)市場需求不明確。農資市場的需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候變化、種植結構、病蟲害發生情況等,這些因素使得農資市場的需求難以準確預測,給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帶來了一定困難。(2)市場推廣難度大。由于合成生物技術是新興技術,農民對其了解有限,且對新技術持謹慎態度。
因此,在市場推廣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宣傳和教育,以提高農民的接受度和認知度。(3)市場競爭激烈。農資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外企業紛紛進入市場爭奪份額,合成生物技術在農資行業的應用需要面對來自傳統農資產品和國外先進技術的雙重競爭壓力。
常大勇表示,盡管合成生物學技術發展迅速,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進一步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別是在大規模生產和商業化方面,如何降低成本以實現商業可行性是一個重要挑戰。并且,合成生物學涉及大量的基因和生物材料,如何有效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第一,形成產品創新。合成生物學將為農資行業帶來新的產品創新機遇。例如,通過基因編輯和代謝工程等技術,可以開發出更高效、環保的農藥、肥料和生物刺激素等產品,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第二,助力精準農業實施。合成生物學可以為精準農業提供技術支持,比如,開發針對特定病蟲害的生物農藥,根據土壤和作物需求定制肥料。這將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和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合成生物可以提供更清潔、高效的生物制造技術,減少對傳統化學合成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比如,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生物基材料和化學品,不但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有助于推動農業包裝材料、生物降解農膜產品應用和發展。
第四,改良作物遺傳性狀,形成新型的高效育種手段。利用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技術進行作物遺傳改良,已成為培育更加抗逆、高產、高品質新品種的關鍵手段。這些新品種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對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依賴,還能幫助農民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從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推動行業變革,促進行業整合。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可能會推動農資行業的深刻變革,并促進行業內的整合,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那些具備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將處于更有利的地位。這些企業可能會通過并購、戰略合作、技術許可等多種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整個行業的集中度。
農業環境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體系。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如果能夠利用合成生物學去整體解決農業的問題,針對這個體系里面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環境,以一個性價比較高的方式獲得植物源的營養,再作用于植物,這就是合成生物學應用于農資行業最大的一個成果。
陳成作為一個多年研究生物的人,對此深有感觸,其實合成生物學落地最大的難題就是怎么選一個很好的產品,通過技術壁壘、證件壁壘、經濟效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把企業盤活并很好地發展。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中,能夠研發出偉大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將合成生物學盡可能為農業所用,就能打開智慧產業或者智慧世界的大門。如果叩開這個大門,未來的前途就會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