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6峰会】周普国:新周期下农药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向與會會長 周普國
很高興能參加由《農資與市場》傳媒主辦的D26中國農化行業年度領袖峰會,與大家一起相聚在美麗浪漫的海濱之城青島。在這里,我代表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向與會的領導、專家、來賓、新聞媒體及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對D26中國農化行業年度領袖峰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經過26多年的發展,《農資與市場》傳媒主辦的中國農化行業年度領袖峰會不僅是一場農資精英價值圈層的年度聚會,也是一次年度學習與成長的價值盛會,更是已經成為我們農資人把脈和縱覽農化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明年更難嗎?既是今年峰會的主題,也是一個永久性的時代難題,因為中國農化行業從來都是在克服多種艱難險阻,趟過千山萬水,從無到有,由弱到強,40年走完其他國家上百年的道路,成為全球產業鏈最完整,法制法規比較健全的農業大國。
明年更難嗎?我想我們至少從以下4個維度來解答。
政治經濟形勢依舊復雜嚴峻,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變革周期。地緣沖突、能源危機、糧食短缺、通脹高企、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因素明顯增加。世界秩序在破與立中顛簸動蕩,全球經濟在困與韌中艱難復蘇。這些因素都給農藥走出去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農藥產值3,500億元,農藥產量約186萬噸。目前,我國農藥生產企業1,775家;農藥行業從業人員約100萬人;農藥經營從業人員約63萬人;農藥經營門店32.5萬家;定點經營門店1.3萬家。
截止到今年8月份,我國登記的農藥產品達到45733個,同質化率70%,嚴重產能過剩。在此背景下,農資行業也難避更為動蕩和多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企業普遍反映,行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市場需求疲軟、企業內卷嚴重、行業調控縮緊、創新賦能乏力,發展進入相對緩慢的瓶頸期。
政策趨嚴,趨緊,環保加壓、競爭加劇。今年年初以來,受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前期疫情期間庫存積壓,西部地區新上產能釋放的影響,原藥價格劇烈波動,農藥行業相對步入下行軌道,產量同比減少,出口貿易回落,產品價格下滑,行業效益持續下行,產能過剩明顯,競爭加劇,當前農藥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亟待破局。具備技術、規模、資金等優勢的行業領先企業優勢不斷凸顯,行業整體向著集約化、規模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企業唯有創新,才能走得更遠。
農藥是確保糧食安全不可或缺的投入品,是夯實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的助力器,是貫徹生態文明長遠建設的關注點。所以,今后農藥行業還必須立足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尊重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尊重行業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中求變,穩健提質,穩健蓄勢,穩健增長;堅持走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堅持走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之路,堅持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之路,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深入研究國際市場波動規律和,穩住出口份額,實施數字智能戰略增強發展動能,加強經銷商隊伍建設推進科學安全用藥,研發創新取得自主研發新突破。
明年更難嗎?市場何時才能走出低谷?拐角在何處?我們該如何直面明年?該以怎樣的姿態去迎接明年,穿越周期,重拾信心,重啟增長?
對我們企業自身而言,無論行業形勢多么嚴峻,在行業新形勢、新業態下,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知,厘清自身優勢。緊緊圍繞農藥綠色高質量發展,聚焦綠色發展,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定好位、加大生物農藥研發投入,加大生物化學農藥、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產品研發推廣力度;
一定要圍繞產業政策加大宏觀研究、做好資源儲備,延伸產業鏈;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繼續專注于穩定的產品質量控制管理;以作物需求為核心,持續關注并監測大宗糧食作物、果樹作物及特色經作的全程生育期的病蟲草害及其危害規律及特征,堅持全程作物解決方案;圍繞植保市場加大國際開拓力度;圍繞農藥應用加大對經銷商和種植戶的科學指導;同時做好在細分市場的深耕挖潛,有效建立起更深更強的競爭護城河。
沒有一個凜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此,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愿與農資與市場傳媒一起竭誠為與會的各位同仁們全力服務,讓我們一起堅定信心,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農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