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主流 才能紧跟“潮流”——访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兴旭
記者:提到心連心,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家化肥企業,典型的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好像和“潮”相差甚遠。您怎么理解“潮”這個字,什么樣的企業才算“潮”?
劉興旭: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講,我認為企業存在的最終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社會價值,為社會作出貢獻,這也是我們心連心的宗旨和理念。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企業的追求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統一起來,使我們企業做出來的產品、企業存在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符合時代的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就是“潮”。
記者:按照這一理念,心連心是如何讓自己“潮”起來的?劉興旭:作為一家資源型企業,自身要發展,就必須做到低成本和差異化相結合。所謂的“低成本”,就是消耗最少的資源;所謂的“差異化”,就是把產品性能做到最高端。
劉興旭: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跟上技術發展的潮流,引進新潮的人才、新潮的設備乃至管理方式,將生產效率提升上去,把成本降下來。
另一方面就是要緊跟市場需求的潮流,研發新潮的產品。我們建立了300多人的研發隊伍,專門圍繞“如何使農業更高產、作物品質更高端”這個課題,研究“如何少一點農業面源污染、少一些排放,提高一些化肥利用效率”,讓我們的產品更好地提升作物品質和性價比,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記者:我國正在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心連心在這方面未雨綢繆,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為什么會提前花大力氣布局綠色發展?
劉興旭:剛才說到,我們認為企業發展要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成為被社會認可、受人尊重的企業,不危害社會、不讓社會為企業的發展“買單”,這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們在環保領域提前近20年就下了大功夫,前后投入超百億元去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比如,我們的煙囪排放標準,全部按照嚴于國家標準20%—30%的水平來制定,個別指標實際會更低、更嚴格,現在我們被認定為環保績效評價A類企業。其實,投入了環保設施,不但保證了生產的穩定運行,反而會使綜合成本下降。
記者:心連心本是做化肥出身的企業,但是現在很多化工產品也做到了行業第一,有什么秘訣?
劉興旭:我們認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盡力做到最好。我們一直在說“潮”,潮就是要引領需求,把產品做到高端化。我們按照這樣的原則去配置企業的各類資源,比如,我們的糠醛產品現在是行業第一,我們做之前就先到客戶中間大量調研,最終在大家認為的好產品的基礎上,再對品質、指標有一個提升,最終的產品受到市場認可。
記者:心連心未來有什么謀劃?
劉興旭:高質量發展是國家未來對民營企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們公司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們一方面會繼續堅持聚焦潔凈煤化工升級,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深耕細作化肥主業,持續研發、推廣高端肥料,助力中國農業綠色發展,讓廣大農民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另一方面,繼續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向上游煤炭、下游高附加值精細化工品和醫藥中間體延伸,實現全價值鏈價值最大化,以更強的綜合競爭力領跑行業,致力成為中國最受尊重的化肥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