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万商会】广西田园李卫国:现代农服的探究与探索
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衛國
農服前幾年特別熱,這幾年已經到了落地的時候了。今天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給大家做個分享。
一、農服的定義和發展
什么叫農服?以交換為目的,為種植業者提供的農業勞動,目前情況習慣下特指替代體力勞動的作業活動。
現代農服的發展,從聯產承包就出現了。
1.最早出現區域性農服。從聯產承包的一開始,北方的犁地耙地、小麥播種就由區域性的農服承擔。
2.跨地域的社會化農服。隨著勞動力價格的提升、社會資本的積累、收割機械水平的發展,麥客跨區收割從21世紀初起在中國流行!
二、現代農服的崛起和邏輯
現代農服為什么會崛起?現代農服的開始,我覺得無人機應該是功不可沒,無人機的出現讓現代化的服務成為可能。
廣西田園與中航618所合作開發的F811農用無人作業視頻2012年3月17日首次在中央電視臺亮相,以植保無人為先鋒的植保農服成了社會關注熱議農服現象的開端。
2012年,無人機熱開始。以植保無人機為代表崛起現代農服產業。截止2022年年底,中國農業服務上采購的無人機超過15萬臺,活躍的無人機超過10萬臺,年作業超過3億畝次。
現在的植保無人機已廣泛用于水稻植保、施肥和直播,也廣泛使用于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植保、施肥,甚至被應用于小麥播種!經過這幾年,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
現代農服產業崛起的邏輯:
1.勞動由家庭勞動和企業內部勞動轉化為社會化勞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2.農業勞動由家庭勞動或組織內部勞動轉化為社會化勞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底層邏輯。單個耕種主體的勞動向社會化服務轉變。這就是一種必然。
三、廣西田園在農服領域的探索
(一)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劉易斯拐點。農村勞動力由無限供給走向短缺的歷史性轉折點,勞動力價格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2008年開始,田園開始在這個領域布局。
(二)思考勞動力價格上漲趨勢對農藥行業和農業產業的影響
施藥勞動會成為病蟲害防治的重要甚至主要成本;高工效農藥及施藥技術的研發具有戰略價值;導致專業化社會服務取代小農戶簡單工具勞動,植保農服產業將在國內進入一個新的成長期。
(三)農服產業的探索歷程
先后創辦并運營植保作業公司——廣西農博士、江西農博士。探索后的結論:沒有數倍工效的作業設備,專業化植保服務業無法生存!
2.開發高工效農藥及施藥設備。在這個領域,田園開發一些超低容量制劑及施藥設備、藥肥、藥種、種肥藥械技術。包括林業—高工效施藥技術,果樹低容量水肥藥一體化智能噴施系統。
3.探索構建植保及綜合農事服務新模式。
4.縣域農服主體的培育探索。
(四)農服模式的基本定格
渠道商針對農戶,以提供免費打藥服務為吸引,將作物種子和肥料兩類農資中的一種或兩種,加上全程病蟲害多次防治所需用的農藥一次性推廣給農戶的銷售模式。聯盟成員依托聯盟高工效農藥及植保技術,聯合肥料企業、種子企業支持新型渠道商開展“種肥藥配套,免費打藥”,種肥藥械肥配套服務,農資農服集成推廣的新的渠道模式。
模式運行的要點。平臺商直接面向大戶;通過從事打藥服務的村級服務站/隊面向散戶。
轉型的批發商+自行發展的村級服務站/隊,轉型的零售商+村級服務站/隊,批發商與零售商整合合作+村級服務站/隊。
批發與零售功能整合,原來的零售功能轉為平臺商的合伙人或業務經理功能,村級服務站承擔新零售功能——服務與零售一體化功能。
經營產品為作物全程分次農藥套餐+(種子和肥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農藥產品技術分次模塊化,整季集成化相比農戶自防有明顯的增產作用。
引入農資以外的農產品收購和金融協同支持農服主體。
2022年廣西農博士農服南北方合計在全國支持服務了近500個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支持服務組織植保作業1000萬畝次。
四、對農服未來的預測
1.產業鏈模式,環節縮短、功能集成;
2.農服的基層單元。由種地中農兼業的村級服務站站點;
3.農服的主體經營單位。縣域或若干鄉域范圍的農服平臺商;
4.農服組織需要的是以作物為中心的作物集成技術,而非單一的產品技術;
5.農服組織的興起可以解決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
6.農服組織的興起后,農資經營將不再需求這么多的從業人員了;
7.渠道商值得拓展的擺脫內卷的新模式。
我們現在要想增長,就意味著要搶別人的市場,如果硬拼,一定是殺敵一千,自損三千。我認為,農服是渠道商擺脫內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