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普信瞄准蓝莓市场,利用智能化、数据化技术打造蓝莓集群产业链
諾普信近日關于旗下藍莓業務的管理和運營體系在平臺上進行了回答。該公司藍莓業務屬于全資子公司光筑農業集團,按藍莓種植地域劃分為四家旗艦公司,分別管理云南紅河、文山、普洱、保山四大基地集群的藍莓業務,基地采用先進的生產和管理設備,種植采收加工基本一體化,綜合運營能力強大。本文詳細介紹了諾普信在藍莓產業的積極布局。
藍莓生長管理自動化 產量較平穩
目前,云南藍莓包括在建基地共有34個基地,按照業務類別可分為建設園、生長園、產后運營三大部分。公司第三批建園馬上進入完工階段,將累計完成定植建園超2萬畝(包含已投產面積)。第四批建園也進入籌備建園階段,預計年底完工。生長園實行管理和技術雙線并行的模式,管理層和技術層都參與跟投激勵。管理線:旗艦公司總-場長-隊長(150畝),技術線:技術部長-技術主管-技術落地工(25畝/人),形成統一的標準化結構管理模型。
藍莓生長園的水肥灌溉系統,主要是以色列耐特菲姆和荷蘭Priva智能灌溉系統,在生長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植株生長狀態、氣象數據等因素設置不同系統參數,全流程實現低濃度高頻率自動化水肥灌溉。
種植大棚可實現實時通風、御寒保暖、防風防雨抗旱等,能夠在極端天氣下對藍莓進行對抗性保護,最大限度減少極端天氣的不良影響。藍莓全周期產量呈拋物線形態,屬于南高叢品種,兩、三年達到旺產之后產量會平穩、后期有小幅下降。
標準植株密度是384株/畝,旺產后一株苗達4-6kg產量水平,因品種、水肥等因素有所差異。受品種迭代、植株生命周期、根系生長等因素影響,藍莓植株一般6-8年需進行新一批的更換。
產后運營全程實現數據化
產后運營體系主要分為預測、采摘、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對投產效益影響較大。預測實行日預測、周預測與月度預測;預測內容主要包括品種、果徑規格、成熟量和產量等。所有的產品市場投放,配備采摘工、分揀、包裝工和物流排期等都根據預測來匹配安排,目前已形成良好的總調度管理模型。
采摘工人通過自建采摘隊+勞務外包工來解決,今年啟動掃碼采收系統,全程實現數據化,隨時跟蹤每一箱藍莓的采摘工人、棚號、隊號、品種、采摘時間、重量以及出入庫管理等數據溯源和進程,通過每天采收和加工等進行數據分析和沉淀,逐步構建出每個動作的管理標準圍欄值。在農場基地旁邊都配套加工中心,種植采收加工基本一體化,最大限度減少藍莓原果在非冷鏈狀態的時長。加工中心主要功能為分揀、包裝、預冷、冷庫、庫存、出貨,今年已有11個加工中心投入使用。目前布局四大營銷中心:華北、華東、華南和西南。
藍莓銷售主要采用定金+預付款全覆蓋后才可發貨。定價更多取決于市場當下的供需關系,根據市場情況比較密切調整價格。銷售模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To大B渠道,另外一種是具有線下終端門店體系的渠道,例如百果園。接下來,面向藍莓C端的消費屬性,將繼續推動渠道下沉,不斷提高渠道運營力、產品品牌力。
資金投入壁壘高 專利品種品質高
核心壁壘,應該說是一種綜合運營能力,包括人才結構與隊伍、時間窗口和植保技術、配套資源等綜合情況。目前在云南連成片、達到一定規模、適合種植基質藍莓的土地,不大好流轉;相較于其它作物,藍莓的建園成本較高,六到七萬的首年每畝建設投入成本,有一定資金投入壁壘。
在種苗方面,核心在于如何拿到更好更多的專利品種。
植保能力、水肥管控和基質調配等都是公司自有體系,公司二十多年的農業服務能力,具有專業性和系統性優勢。另外公司針對藍莓做了較多科研課題,例如通過科研技術使藍莓物候期調整,實現提前開花、提前成熟、較早上市等。通過自己調配的水肥配方及剪枝等技術方式,將藍莓成熟打產季節提前1-2個月,且不影響藍莓品質。目前已進行了小試,很快可以應用到公司大范圍藍莓品種推廣。
種植的藍莓包括專利品種和公開品種,專利苗有成熟早,大果多,甜度高,品質好等優點,公開苗具備種植管理相對容易、上量快、種苗成本低等特點。專利苗與公開苗搭配,適當避免同一時間大批量成熟造成采摘壓力,拉長整體上市供應時間周期。
公司農藥制劑業務現金流季節性明顯,上半年發貨賒銷為主,下半年清收和回款。現在藍莓種植開始產出,經營性現金流正好覆蓋上半年,很好的互補了農藥制劑的現金流情況。同時,作為農業種植生產者,從事農產品自產自銷,免增值稅和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