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市场增长快,拜耳在多领域持续创新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舒晓婷 2024/8/12 9:04:43
“作为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拜耳作物科学十分尊重中国政府的政策。我们也希望能够依托我们的创新技术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为中国市场和中国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Alfonso Alba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 拜耳作物科学是拜耳集团的三大事业部之一,迄今在中国市场布

   “作為深耕中國的外資企業,拜耳作物科學十分尊重中國政府的政策。我們也希望能夠依托我們的創新技術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為中國市場和中國合作伙伴創造更大價值。”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經理Alfonso Alba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 

       拜耳作物科學是拜耳集團的三大事業部之一,迄今在中國市場布局業務超60年,面向水稻、玉米、小麥、果蔬等作物領域,致力于為中國農戶提供創新技術與服務。

       長期以來,拜耳作物科學積極推動再生農業發展。Alfonso Alba強調:“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希望與再生農業發展愿景保持一致。我們除了希望銷售更多產品,實現更多商業利潤,也真心希望對可持續農業與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當前,生物制劑發展備受關注。在Alfonso Alba看來,雖然生物制劑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很小,但增速非常快。可以說,生物制劑是中國農化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以每年10%~20%的速度在增長。這一細分市場未來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

       談及生物育種技術發展趨勢,Alfonso Alba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十分高興看到中國正在“擁抱”生物育種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的創新應用有助于減少農藥使用、提高生產效率。“我非常確信,因其所創造的價值,生物育種技術將取得非常迅速的進展。”

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區總經理Alfonso Alba

為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21世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農業議題保持關注。在你看來,這將為外資企業帶來哪些機遇?

       Alfonso Alba:對于中國來說,糧食安全是重要的戰略支柱。要保障糧食安全,意味著需要生產更多糧食。同時,也意味著依托創新和技術,以更加可持續的方式生產糧食。如何做到生產更多,對環境影響更小?綠色農業是可供選擇的路徑之一。我相信,在此背景下,拜耳可以參與其中,依托我們在作物保護、種子與性狀、數字化3個領域的技術,作出更多貢獻。我認為,拜耳非常好地順應了中國的戰略。雖然我們在一些特定市場仍待獲得經營許可證,但我們對逐漸能夠參與并貢獻我們的技術持有信心。

       《21世紀》:拜耳作物科學在中國市場有何競爭優勢?

       Alfonso Alba:我們憑借創新、高質量產品以及投資、培訓和技術,樹立了良好品牌聲譽。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中,我們仍然致力于為市場注入創新元素。與此同時,我們正在擁抱開放式創新理念,加強與中國企業的戰略合作。

       《21世紀》:拜耳作物科學在中國布局業務已經60多年,迄今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有何規劃?

       Alfonso Alba:我們在中國各地投資了許多培訓以及研究中心。其中,我們在中國杭州投資400多萬歐元興建的新供應中心2025年將實現投產。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拜耳作物科學對于中國農業繼續快速發展所持有的信心。我們在農業生產和研發領域進行大量投資,以期做好準備,迎接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整體來看,拜耳作物科學在中國市場中所處的地位是穩固的。我們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良好發展,未來將繼續在中國市場扎根和布局。

       作為深耕中國的外資企業,拜耳作物科學十分尊重中國政府的政策。我們也希望能夠依托我們的創新技術為中國農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為中國市場和中國合作伙伴創造更大價值。正如我提到的,當前拜耳的一些技術在中國市場尚未獲得應用許可。希望這一局面將來能有些改變。

持續研發新型性狀

       《21世紀》:從全球業務布局來看,拜耳作物科學在作物保護、種子和性狀方面有何創新?

       Alfonso Alba:我們正在轉變發現和開發新分子的方式,從基于對數百萬個分子的篩選轉向通過CropKey技術來設計和構建分子結構。這有助于推動新的想法和產品。展望未來10年,這一新的作物保護產品的研發方式預計將對中國和全球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這讓人感到興奮。

       此外,我們繼續在大豆、玉米、小麥和棉花等作物育種領域引領創新。在生物技術方面,我們持續開發新的性狀和產品,特別是針對許多市場出現的耐藥性問題。比如,針對大豆,我們有第4代抗蟲性狀、第5代耐除草劑性狀,玉米的抗根蟲性狀也已研發至第4代。這些創新助力全世界的農民解決面臨的抗藥性等問題。

       《21世紀》:對于拜耳作物科學來說,數字技術在推動農業創新的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Alfonso Alba:我們推出數字化解決方案,旨在幫助農民以更少的成本實現更多的生產。例如,我們依托Fieldview數字農業平臺,從農場獲取百萬數據,集成分析后為農戶提供關于土壤條件與合適種植的農作物等精準信息。Fieldview數字農業平臺正在美洲地區廣泛使用,特別是在農田種植規模較大的區域。當前,我們正在探索將其更好地、更合適地應用于亞洲地區。

生物育種技術創造經濟價值

       《21世紀》:以基因編輯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正在蓬勃發展。根據你了解的情況,中國生物育種技術進展如何?

       Alfonso Alba:十分高興看到中國正在“擁抱”生物育種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的創新應用有助于減少農藥使用、提高生產效率。從全球范圍來看,近年來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正在為整個產業發展勾畫出良好圖景。目前,拜耳作物科學在中國的技術應用以及在實驗室中處于研發階段的技術探索都在取得很好的成果,我很高興看到這一進程的發生。

       《21世紀》:你對生物育種技術在中國的產業應用前景有何看法?

       Alfonso Alba:正如我已經提到的,生物育種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和減少農藥使用方面的影響已經得到證實,生物育種技術應用為農民以及整個農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從全球來看,20多年前這項技術就開始應用,并未出現任何負面影響。現階段,中國也開始采用此項技術。我非常確信,因其所創造的價值,生物育種技術將取得非常迅速的進展。

       當然,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在于各方需要繼續努力,讓整個社會更加了解生物育種技術帶來的益處,了解這項技術對于環境、農業和經濟的價值。簡單來說,基因進化如何之快,而生物育種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種子更快、更好地進化。

       《21世紀》:企業進行生物育種研發主要面臨什么挑戰?有何建議?

       Alfonso Alba: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投資傳統育種以及生物育種技術,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撐。無論企業規模如何,都希望自身實現的發明和創新成果能夠順利申請專利。因此,創造良好的環境,對生物育種技術研究領域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這十分重要。

       我認為,中國在保護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2022年頒布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為更好地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建立了法律框架,這將有助于鼓勵企業繼續在中國市場進行投資。

       此外,生物育種技術的研發十分昂貴且復雜,研發過程可能會帶來行業內部的整合。中國市場相對分散,涵蓋了成千上萬的小規模企業。未來,在技術和創新領域的投資,可能需要更大的規模經濟來支撐,需要企業能夠負擔創新所需的投資。

遵循再生農業倡導的理念

       《21世紀》:長期以來,拜耳作物科學積極推動再生農業發展。請問,你如何看待再生農業的重要性?拜耳作物科學圍繞再生農業有何探索以及期待?

       Alfonso Alba:再生農業強調用更少的農業投入,實現更高水平的產出,并促進自然環境保護。

       拜耳作物科學遵循再生農業所倡導的理念,在相應框架下開展產品研發與商業活動。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希望與再生農業發展愿景保持一致。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希望銷售更多產品,實現更多商業利潤,也真心希望對可持續農業與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我認為,再生農業并非一時興起,而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未來,要繼續推動農業發展,并圍繞再生農業進行探索,離不開利益攸關方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持續進行創新。

       《21世紀》:生物制劑是業內比較關注的話題。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生物制劑市場前景?

       Alfonso Alba:生物制劑包括生物肥料等不涉及合成化學的農業產品。雖然,生物制劑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很小,但增速非常快。生物制劑是中國農化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以每年10%~20%的速度在增長。我認為,這一細分市場未來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我們正在致力于優化投資組合,為生物制劑發展作出自身貢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