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特色种植大会】黄建全: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管理技术
天津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樹研究所、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天津試驗站站長黃建全
2011年起,我國鮮食葡萄產量已穩居世界首位,2014年起葡萄栽培面積已躍居世界第2位。特別近lO年來,葡萄栽培面積、產量迅猛上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葡萄生產大國。
葡萄果實市場最新發展需求,需要標準化管理技術。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什么是優質葡萄?
天津地區給消費者提供的產品,要安全無農藥殘留;
穗形美觀,大小適中;
果粉完整、均一;
有香氣(草莓香型、玫瑰香型比較受歡迎);
酸甜適中;
果粒中等(五角硬幣大小的)等特點的產品更受消費者認可,另外最好是無核,且葡萄園環境要好。
全國鮮食葡萄單穗標準:
果穗形狀:圓柱形(長、短)、圓錐形;
果穗大小:500克/穗、1000克/穗,或更大、或自然重;
果粒數要根據品種特性、商品性、最佳品質、負載量等確定。
而這些標準都是要根據市場不斷變化的。唯有變化才是永恒不變的!
2013年前日本陽光玫瑰標準750克/穗;2014后日本陽光玫瑰標準500—600克/穗。
要根據市場需求改變種植技術。
優質才能優價。近年來我國精品葡萄種植進步很大。北方地區包括天津、河南、河北等也越來越重視包裝。
有一些葡萄就是像藝術品一樣的。譬如天津葡萄種植工匠的目標:精品浪漫禮物選擇!
一、標準化之葡萄的架型、樹形、葉幕形。
要實現葡萄標準化,就要了解葡萄的架型,樹形,葉幕形。
1.葡萄的架型
葡萄的架型主要包括籬架、棚架、Y形架、柱式架。目前,天津地區葡萄的架形主要包括籬架、棚架、Y形架。
架型之籬架:由支柱和鐵絲所形成的架面與地面垂直,一般架柱高180—200cm,第一道鐵絲距離地面50—120cm,第二道鐵絲距離第一道鐵絲35—40cm,第三道鐵絲距離第二道鐵絲30—40cm。
葡萄枝蔓分布在其立面上,在鮮食葡萄和釀酒葡萄實際生產中應用都比較廣,尤其是北方埋土防寒區。
主要有單架籬、雙籬架等,目前我國常用的為單籬架,其優點是通風透光、有利于果實品質的形成、作業方便、便于機械化管理。
架型之棚架:由支柱和鐵絲所形成的架面與地面平行或傾斜,一般棚面高度180—220cm、寬度400—60cm。
葡萄枝蔓主要分布在離地面較高的棚面上,在區域性鮮食葡萄實際生產中有一定應用。主要有大棚架、小棚架和棚籬架(有棚架籬架)等。
目前生產中最常用的為小棚架,其優點是土、肥、水管理集中在較小的土壤范圍內、地上枝蔓可以利用較少的空間、更適于山地葡萄園,生產中應加強樹體夏季修剪,防治棚面蔭蔽。觀光示范園內常用大棚架。
架型之柱式架:用木棍或單柱(不用鐵絲)臨時支撐植株主干(一般高度為80—100cm),使葡萄枝蔓在離地面一定高度的空間內生長,多年主干增粗后即可撤除支撐物,適于密植、管理方便,但易造成通風透光不良,國外(如法國)部分地方使用。
架型之Y形架:由支柱、兩道橫梁和三層五根鋼絲所形成的架面,一般架柱高180—200cm,第一道鐵絲一般距地面70—120cm,固定在架柱上;第一道橫梁距第一道鐵絲35—40cm,長度60—90cm,第二道兩根鐵絲固定在橫梁的兩端;第二道橫梁距第一道橫梁30—40cm,長度120—160cm,第三道兩根鐵絲固定在橫梁的兩端。
上述架形的大小在實際應用中各地有較大變化。
我們種植葡萄使用架形,要因地制宜,要活學活用,注意:不能呆板的應用知識。
要結合使用,創新應用。
2.葡萄的樹形
傳統的樹形有適于冬季埋土地區的無主干多主蔓扇形和獨龍蔓形等、適于露地越冬地區的有主干多主蔓扇形和直立獨龍蔓形。
近年出現了適于冬季埋土地區的傾斜式單龍蔓形和傾斜式雙龍蔓形等。適于非埋土防寒的的單干雙臂形、一字形、H形、X形等。
樹形也稱為葡萄的整形方式。就是人為地將樹體多年生枝蔓修整成一定的形狀,使其具有牢固的骨架和發育良好的結果母枝,即冬季修剪后的樹形,樹形(整形)主要通過一定的修剪手段來完成。
樹形之傾斜式單龍蔓形:簡稱“廠”形,僅有一條龍蔓,主蔓(龍蔓)基部幾乎與地面平行,沿行向(一般向北)以較小的夾角延伸20—30cm后逐漸上揚到第一道鐵絲,在第一道鐵絲上形成一條單向、多年生的臂,長度視株距而定。在水平單臂上配置間距15—20cm的3—5個結果枝組(視臂長而定),在每個結果枝組上配置1—2個短結果母枝(短枝),結果枝組的密度可根據葉幕形進行調整。適宜籬架、Y形架和棚架栽培模式。
傾斜式雙龍蔓形:有兩條龍蔓,主蔓基部幾乎與地面平行,沿行向(一般向北)以較小的夾角延伸20—30cm后逐漸上揚到第一道鐵絲,在第一道鐵絲上形成兩條單向、多年生的臂,長度視株距而定。在每條單臂上配置間距20—30cm的2—4個結果枝組(視臂長而定),在每個結果枝組上配置1—2個短結果母枝(短枝),結果枝組的密度可根據葉幕形進行調整。適宜籬架、Y形架和棚架栽培模式。
樹形之單干雙臂形:簡稱“T”形,一般有一個直立主干(高度50—120cm左右),在第一道鐵絲上配置方向相反的兩條多年生臂(長度視株距而定),分別綁縛在第一道鐵絲上。
在每個臂上配置2—4個結果枝組(視臂長而定),在每個結果枝組上留1—2個短結果母枝,結果枝組的密度可根據葉幕形進行調整。適宜籬架,Y形架,棚架栽培模式。
樹形之H形:一般有一個直立的主干(高度180—220cm左右),到達棚面頂部后首先沿行向分出兩條方向相反的主蔓,其上再配置與行向垂直的四條側蔓,在每個側蔓上按15—25cm(視品種而定)的間距配置1—2個短結果母枝,兩個主蔓及四個側蔓的長度、結果枝組的數量根據株行距進行調整。適宜棚架栽培模式。
3.葡萄的葉幕形
葉幕是葉片集中分布的區域,葉幕形是由當年萌發的新梢及其葉片構成的葉幕形狀。
葉幕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單元。
架式、果實品質及單位產量與葉幕形密切相關。
葡萄的基本葉幕形一般有籬笆形(籬壁形)、平面形(水平形或斜面形)及最新發展的V形等。
葉幕形之籬笆形:適合于籬架栽培的傾斜式單龍蔓形、傾斜式雙龍蔓形和單干雙臂形等樹形,新梢(主梢)按一定間距垂直向上生長,高度一般為12—18個葉片(視架面高度及品種而定),即新梢頂端高出頂層鐵絲20cm左右,整體葉幕呈籬笆形狀。
架型:單籬架;樹形:單干雙臂形或T形;葉幕形:籬笆型葉幕。
葉幕形之平面形或水平葉幕:平面形葉幕適合于棚架栽培的傾斜式單龍蔓形、傾斜式雙龍蔓形和H形等樹形。新梢(主梢)按一定間距平行沿水平架面(或傾斜架面)向前延伸生長,長度一般為12—18個葉片(視品種而定),整體葉幕呈水平狀態。
葉幕形之“V”形:適合于Y形架栽培的傾斜式單龍蔓形、傾斜式雙龍蔓形和單干雙臂形等樹形。新梢(主梢)按一定間距分別沿兩個向外傾斜的斜面向上生長,長度一般為12—18個葉片(視品種而定),即新梢頂端高出兩個上端外延鐵絲20cm左右,整體葉幕與行向的橫截面呈V形,即兩個由第一道鐵絲向外傾斜的籬笆形葉幕。
當我們進入綠色的葡萄園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葡萄的架式,隨后看到的是在這種架式下采用的那種樹形與修剪方式,以及這種樹形下的葉幕形。
葡萄為木質藤本植物,以枝蔓攀緣于支架而呈一定的樹形。葡萄的蔓生特性使得我們不得不隨時對枝蔓進行整蔓、綁枝、修剪等工作,對樹體管理的工作量通常較大,這也是葡萄與多數喬灌木果樹的區別,利用好了也會是優勢,比如觀光旅游,葡萄作為觀光旅游是很好的資源。
二、標準化的關鍵是葡萄品種的選擇
萬事開頭難!
苗木選擇的問題很重要!苗木的品種選擇、苗木的質量選擇、苗木的商品化選擇。
品種的選擇
品種發展需要注意區域化、良種化、商品化。葡萄品種的區域化會促進良種化,良種化促進商品化。
譬如,確定生產方向,生產釀酒、鮮食、制汁、制干品種。釀酒品種根據葡萄酒的要求而有所差異具有糖度、酸度、香味、色澤,出汁率高,酒質醇厚,還有比如冰酒需要特殊氣候條件。制汁選擇糖度高,出汁率高;制干,選擇無核或少核品種;
以上都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
如天津主要是生產鮮食品種,在色、香、味、形等質量方面要有嚴格要求,果穗較大,果粒較大,排列較疏松,著色好,甜味濃,香味足,成熟時間,最重要的還要考慮到消費者的習慣性愛好,銷售的方式,銷售的對象。
在一個地區,可以栽培的品種可能有很多,但應根據生產方向的要求,逐步選擇最適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方向的優質、穩產、有效益的品種,淘汰其它的品種。
在一個地區,由于立地條件的不同和小氣候條件的影響,品種的成熟期也會有所改變。
如,在設施里可提前或推遲成熟期。這樣對于葡萄的銷售要準確的在時間作出判斷。
砧木的選擇
我國對葡萄砧木品種方面的研究相對國外來說還是很少的,嫁接苗木的利用率也相對自根苗扦插來說比例很少。國外是非常重視砧木品種及嫁接苗木的。
隨著我國對外開發程度提高,品種資源引進增多,難免會帶入病蟲害,此外,我國的葡萄產區也存在如寒冷、干旱、高溫、多濕、鹽堿等不利于葡萄種植的自然條件,因此可以考慮嫁接栽培,來保證葡萄生產的健康發展。
例如,北方地區利用山葡萄和貝達beta作砧木,嫁接栽培品種,提高葡萄根系的抗寒性。
常用到的砧木品種還有SO4、5BB、1103P、山河二號、抗砧3號、101—14等等。
這些品種作用,有的是高抗抗根瘤蚜,有抗線蟲的,抗鹽堿的,抗干旱的等功能。
特別注意:不同的的砧木抗性是不同的。
三、標準化管理技術之葡萄的夏季修剪
綠枝修剪是在生長季中進行的,所以又叫夏季修剪,其實就是補充冬季修剪,是保證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主要是留芽量的確定、葉幕的管理、產量的控制)的 關鍵。
夏季修剪其實就是包括:抹芽、定稍、摘心、副梢處理、成熟期摘除果實附近的老葉、環剝、疏果、果穗修剪等。花前主要是留芽量確定,抹芽定梢,摘心,副梢管理四個方面任務。
留芽量確定就是冬季修剪后留下的芽眼數量,它決定了每株和每畝葡萄的產量。在一定范圍內,產量隨著留芽量的提高而提高,但是達到一定限度后,留芽量的提高會降低萌芽率、植株的長勢,芽眼的結實性,葉幕層的透光性和葡萄的質量。
因此合適的留芽量是很重要的。確定留芽量是花期前的第一重要的。
抹芽與定梢。
在芽已經萌動但尚未展葉時,對萌芽進行選擇去留為抹芽。當新梢長到15—20cm、能辨別出有無花序時,對新梢進行選擇,根據情況是去或留,就為定梢。
抹芽和定梢可以將冬季修剪量進一步調整到更合理的水平,目的:除去無用的枝條,初步預定葡萄的產量,減少病蟲害,便于當年冬季的修剪。
定梢最好選擇在,萌芽和開花之間,新梢基部還沒有變硬時,分2次進行。
時間上把握好,過早,會漏掉后期生長的新梢,過晚,花費時間長,操作不便,養分會有損失。留枝量的即留果量的多少,根據每塊地的實際情況,及銷售的客戶及銷售價格來決定。
摘心與截頂。摘心是把主梢嫩尖至數片幼葉一起摘除。截頂是將高于預定葉幕層頂端的部分完全剪除。
兩者的目的基本相同是:通過去除新梢頂端的生長部分,防止落花落果,防止干旱危害,便于機械操作,改善果穗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害,保持枝條的直立性。
副稍處理。在主梢摘心后,往往會促進副梢的生長。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情況,對副梢進行不同的處理。有三種方式供大家借鑒。
主梢摘心后,頂端留1—2個副梢延長生長至預定葉幕層頂端,以后可以采用截頂方式處理。可對二次副梢全部抹除,對主梢中下部再次發出的副梢,可根據架面的枝葉分布和通風透光狀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主梢摘心后,分次抹除所有的副梢,強迫主梢頂端的冬芽萌發,再將冬芽副梢反復摘心或截頂。比如玫瑰香葡萄上憋冬芽修剪法。
主梢摘心后,對所有的副梢都留一葉摘心,同時抹除該葉的腋芽,使其喪失二次副梢能力。
摘葉是在葡萄著色期至成熟前期摘除果穗附近的葉片,以改善果穗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其溫度,防止果穗病害,提高果實的著色和成熟度,也便于打藥、采收等作業。
但是要注意,光照強烈的地區,摘葉容易引起果實日灼病發生。
摘葉時應摘除面對太陽升起方向的葉片;為了促進果實成熟在轉色期摘葉;為了便于采收,就在采收前進行。
注意:摘葉是摘除果穗附近光合能力差的老葉。如果摘葉太早,或太多,就會降低有效葉面積,從而降低樹勢和果品質量。
環剝就是指環狀剝除一年生枝或主干下部的韌皮部(3—6mm寬),使光合產物多向果穗輸送,有利于果實的成熟和提高果品的質量。通過環剝切斷當年生部分的聯系是暫時的,大約在6周左右,新的韌皮組織的生長,環剝的效應將逐漸消除。
根據不同的目的,環剝的時間也會不同。花期環剝,有利于提高坐果率、提高果粒的大小;在轉色期環剝,有利于著色和提高含糖量。在冬季修剪時,盡量將環剝部位剪除。
果穗修剪用于提高鮮食葡萄的外觀(形狀、果粒大小)和內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品質。果穗修剪包括去除部分果粒、保證果穗形狀和剪除果穗。
果實坐果后,果實膨大期疏果也是合理控制產量,保持果穗均勻整齊的一項重要措施,
這一時期,根據實際情況,特別是精品果園,一定要按照標準,精細的抓好果穗的整理,疏除小果、病果,由于果實增大,需要疏除一些果實較多的果穗,從而提高果品的質量。
另外,葡萄園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理念 。
作為食品的生產者,必須保證食品安全;從道德層面講,食品的生產者,有責任、有義務保證生產出的食品是安全食品。
農藥、化肥等,是葡萄園生態體系的外來物質,使用時一定要全面評估,在保證果實安全的情況下,有節制使用、科學使用。
介紹了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灰霉病、黑痘病等病原菌性病害發生情況以及防治方法。還介紹苗木問題、土壤中除草劑危害、氣灼病、果皮銹斑等問題解決方法。并以巨峰葡萄為例進行介紹了相關栽培技術。
我們總結葡萄精品園:著色香、玫瑰香、陽光玫瑰、密光等園成功的因素
市場定位:根據自己葡萄園的位置,產量,確定好銷售對象,采摘?超市?朋友圈?公司定制?地攤?水果批發市場?
樹立自己的品牌。
質量優質。
安全用藥、食品安全。
技術人員:自己種提升自己技術,雇人,選好。
技術要真正過硬。
最好具有觀光旅游功能,葡萄園的綠化美觀便于旅游采摘,顧客和采購商認可,利于銷售價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