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挣走了果农的血汗钱?

作者:果树种植新技术 2024/7/30 11:20:12
从果农的苹果园到城市卖场,苹果的外销都经过哪些环节?是谁挣走了果农的血汗钱?央视网记者历时四天、1700公里,从陕西彬县到浙江嘉兴、上海,分别跟随果商、司机、超市采购,对收果过程、外运、终端市场分销等环节进行了全程追踪采访,以一组一目了然的数据让我们了解一个苹果走过的所有历程。生产:果农一年里最主要的收入账本:总产15000斤苹果,总收入18587元。成本9000元,约每斤苹果的成本为6毛。成本分


圖片


從果農的蘋果園到城市賣場,蘋果的外銷都經過哪些環節?是誰掙走了果農的血汗錢?央視網記者歷時四天、1700公里,從陜西彬縣到浙江嘉興、上海,分別跟隨果商、司機、超市采購,對收果過程、外運、終端市場分銷等環節進行了全程追蹤采訪,以一組一目了然的數據讓我們了解一個蘋果走過的所有歷程。


生產:果農一年里最主要的收入

賬本:總產15000斤蘋果,總收入18587元。成本9000元,約每斤蘋果的成本為6毛。

成本分配:農資及人力

發生地:陜西彬縣


圖片

張進軍有七畝果園,上一次化肥要花接近2000元,一年上3到4次。另外還要打農藥,老張說自己一個人干不動,打3次,打一次的費用就要400元。另外,從掐花開始到后期的套袋、下果都需要請人工,“一個人一天60元,大概1000多元”,總成本大約9000元。

辛苦了一年,除去9000塊的成本,張進軍共賣了11542斤蘋果,合18467.2元,這些錢是老張在這一年里最主要的收入,其孫子上學,日常開銷。

收購:果商兩次分揀里的玄機

賬本:共收購蘋果13噸,因收購價格不等,取均價,支付約42600元,人工費1526元,筐子費用6800元,運輸費5600元,運到嘉興后,平均成本為每斤接近2塊2。

成本環節:收購、人力、包裝、運輸費

發生地:陜西彬縣

圖片

果商老邱,1萬斤蘋果需要一個一個從手里挑過,二次分揀的過程。張進軍的蘋果以70(蘋果果徑,毫米單位)起步,也就是打包出售。挑好的蘋果拿到院子里,工人第二次按照果徑大小完成分揀,分別挑出75、80、85、乃至100等不同級別,并在筐子上分別貼上“85特級富士”、“90特級富士”等字樣的標簽,值得注意的是,按70起步的蘋果,再二次分揀后,最低標準都變成了75。

人工成本分別為:4個搬運工,每人一百元;4個分揀工,每人60,10個裝筐工人每人50元。另外就是給代辦的提成,一斤3分錢,共提成346元。成本還有裝蘋果的筐子,以及包裝袋等共980個筐子,每個筐子批發價為7塊錢,共花去他6800元。最后,所有蘋果全部上車:共11542斤,合計18467.2元。

運輸:跑單趟是賠錢的

賬本:總運費6600元,耗油總費用3800元,用餐費用100元,司機提成300元(司機工資不計),車損不計,單趟成本4200元,凈收入2400元。

成本環節:貨車耗油、過路費(未直接發生關系)、人力

發生地:禮泉、彬縣——嘉興、上海

圖片

陳大偉,40萬元購買的新車,一個月前剛找了新司機高光,每個月要給高光付工資4000元,另外每跑一趟車,還要給高光300元提成。而他這趟車的總運費只有6600元。分別是兩個客商的,一個是禮泉冷庫里拉出來的蘋果(箱裝紅富士),運往上海共有3噸,1000元運費;老邱的13噸蘋果要送到嘉興,運費為5600元。

“接近4000塊錢的油錢,吃飯都不算,這一趟我掙1000多塊,我的車損一個月可是1萬吶”。另據統計,從彬縣東上高速公路,分別在駛出陜西、河南、安徽、江蘇、南京長江二橋以及到達嘉興下高速時需要車輛交費,共6個交費出口,陳大偉介紹,如果他的車拉的不是農產品,那么按10噸計重,從陜西到上海,他需要交4000元左右的過路費。


市場批發:卸貨時完成第三次分揀

賬本:市場管理費270元,卸貨人工費用400元,代銷商收取3%提成+每筐2元。

成本環節:管理費、人力、市場租金、稅收等

發生地:嘉興果品市場

圖片

嘉興鋪貨的小邱,商老邱的兒子,從嘉興果品市場西大門進場,需要向市場繳納進場費,16頓貨,270元。而這個費用則需要小邱來承擔。

他需要承擔的另外一個費用則還有卸貨工人的工錢。980筐蘋果,卸一筐蘋果4毛錢,總共約400元。在市場里的這一次卸貨,完成了自收購之后的第三次分揀——卸果工人從按照蘋果筐上的75、80、85、90、95等不同標簽分別碼放,各地次一級批發商以及超市配貨商在看貨時,老板的要價也因此不等。其中大部分90、95蘋果進入大型超市賣場,而75、80、85這樣的小果徑蘋果則經過二次批發后,分散進各級蔬菜水果市場。


零售:第四次分揀包裝后,蘋果價格達到最高

賬本:超市成本未知

成本環節:場地物業租金、人力、水電稅收及各項管理費用

發生地:嘉興、上海水果超市及百貨賣場

圖片

在嘉興市內最大的一家水果連鎖超市,已經完成包裝、貼標的陜西彬縣蘋果,他們2塊3進貨,到超市里賣4到5元。而一家該品牌連鎖超市里看到這一批次的蘋果,售價分別為4塊5和4塊8,最高的為精品甘肅紅富士,賣到了12塊8。即使這樣,市場副總說也不掙錢,連鎖超市場地租金高,另外還要人員工資等。

百公里之外的上海普陀區山華水果批發市場里,陜西“延安富士”批發價4塊3,筐裝的洛川蘋果批發價為3塊5。同樣位于普陀區銅川路的樂購超市真北店里,特級陜西紅富士的標價則高達9.8元。這一價格是截止目前在嘉興、上海、西安等地大型超市里采訪發現最貴的。


至此,從陜西果園到都市賣場,起步價格僅1塊6的蘋果,在歷經3400里路后,等吃到嘴里的時候,已然升值至4塊5至9塊8,但其實,蘋果還是那個蘋果。

到底,是誰掙走了果農的血汗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