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整村托管″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
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高里鄉景安村全村人口3620人,耕地5089畝,17個生產隊,黨員112名,58名村民代表。
滿術平是景安村村支部書記,從上任之初就一心想為村里做些實事,但一直受限于村里的經濟條件,″現在種地不賺錢,年輕人都出去了,留下來種地的都是老人。″每當說起農民種地問題,滿書記都憂心忡忡。
2019年,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與數字農業(以下簡稱MAP)落地定興。MAP定興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經理張冠軍了解到景安村的情況后,多次與滿書記進行溝通,結合MAP戰略與景安村的實際情況,給出了″整村托管″的解決方案。
所謂″整村托管″,就是在堅持農民對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農民以土地入股,將經營權托管給MAP,市場化運作,收益權共享。
為充分利用當地農機資源和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由村兩委領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播種和澆水環節,包括種植方案、農資供應、田間管理、植保飛防、收割收購等其他環節全部由MAP負責。在利益分配時,合作社與農戶通過″保底+分紅″的方式獲得收入。
探索之初,景安村村干部林敬對″整村托管″存在疑慮。種了多年的地,種什么、怎么種,林敬自己清清楚楚,″別人種,也許收成還不如自己種″。其實,當時就連滿書記自己心里也犯嘀咕,覺得不托底。 但要想改變現狀,只能試一試,給MAP一個機會,也給景安村老老少少一個機會。
2020年10月1日,景安村開始著手流轉村民土地,經過半個月時間流轉了1150畝,開始托管種植冬小麥。土地托管后, 張冠軍本人擔任農藝師,專門服務托管地塊,通過參考MAP智農歷史數據,制定了專門的種植方案。
在管理過程中,MAP團隊充分利用MAP智農隨時進行線上巡田,定期走訪踏查地塊,密切關注田間作物長勢情況并時常與農戶交流農田技術相關問題。
植保作業期間,MAP團隊指導農戶用藥配藥,同時整合當地的農機合作社資源,高效完成了農田植保作業,不僅有效預防農田病害,還為農戶減輕了負擔。
作物成熟后,MAP團隊依據當地行情,對接下游合作用糧企業收購作物。
自2021年10月到2022年6月一個完整種植季下來,扣除農戶每畝1000元保底收入后,畝均純收益485元,村集體與村民按照1:1分紅,村民和村集體分別增加收益近30萬元。
由于實現了土地經營的規模化和統一化,為提高種植效益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2022年春季,MAP結合技術優勢和資源整合優勢,探索托管種植″澳洲燕麥青貯接茬種植夏玉米″方案,預估2022年村集體收益將達到40萬元-50萬元。
″跟中化合作收成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我們的麻煩也少了。″這回,林敬對MAP豎起了大拇指。
滿書記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現有的種植情況和托管收益,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對村集體在經營中的付出和MAP的托管模式比較認可,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信任!″滿書記成了MAP的義務推銷員,積極邀請其他村的村支部書記來景安村觀摩考察。
″整村托管″模式立足于村集體的土地資源優勢,不僅拉動了村集體的經濟增長,同時也解決了農村現有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適應了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形勢。
景安村土地托管規模從最早的1000多畝到2000多畝,定興縣土地托管規模如今也發展到了25000畝,老百姓積極踴躍,托管意愿強烈。
通過近三年的實踐,張冠軍和同事們總結認為,他們在定興的成功主要取決于解決了當地農村發展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通過完整的產業鏈條調動了村集體的經濟意識,以成熟的模式挖掘了內生性動力;二是MAP提供全程種植解決方案以及技術服務,保證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中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基層組織力、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著力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與質量。″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明確提出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在MAP主導的托管模式下,農民與土地建立了新型生產關系,推動了農業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同時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使土地生產要素作用最大化,確保農民在收入不減的前提下從低效的土地勞動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