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果蔬提质增产绿色措施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1/26 9:18:08
设施农业作为明显区别于露天种植的栽培方式,为我国农业反季节种植提供了新思路,也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产物。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设施农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技术也趋于成熟,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设施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随着设施栽培果蔬的农户逐渐增多,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土壤退化、病虫害严重、农作物果实质量不高等问题越发严重,再加上化学农药、化肥的滥用,设施果蔬质量每况愈下。那么,该


設施農業作為明顯區別于露天種植的栽培方式,為我國農業反季節種植提供了新思路,也是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產物。在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中,設施農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技術也趨于成熟,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的設施種植技術也在不斷改進。


隨著設施栽培果蔬的農戶逐漸增多,所帶來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土壤退化、病蟲害嚴重、農作物果實質量不高等問題越發嚴重,再加上化學農藥、化肥的濫用,設施果蔬質量每況愈下。


那么,該拿什么拯救棚內的果蔬?
PART01
設施果蔬種植問題多發
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最好的狀態是無蟲無病、營養均衡、產量高、質量好。
然而外部環境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過大,就會導致出現不同的栽培問題。
五種常見問題造成困擾
通常設施農業在栽培中遇到的問題有以下 5種:
1.環境問題。低溫弱光、土壤退化、C/N(碳氮比)降低、土壤環境紊亂、有效營養固化、農業生產成本逐步提高。
2.病害問題。農藥與化肥大量使用,造成保護地內有益菌和有益生物的大量死亡,微生態失調、障礙因素多變、多重病害疊加并日趨嚴重。
3.品質問題。水肥管理不當易使作物營養失衡,從而導致作物內部轉化合成不均衡,降低農產品品質。
4.抗性害蟲問題。不科學應用化學農藥,導致害蟲抗性增長速度呈指數增加。
5.農殘問題。不重視化學農藥安全間隔期與肥料過量使用,導致采摘后蔬菜瓜果中硝酸鹽含量與農藥殘留超標,對人體造成傷害。

在上述五大類問題中,設施果蔬生長的最大限制因子其實是低溫弱光和土壤退化,這也是設施種植最大的兩個痛點。

兩大痛點問題亟待解決
相比于露天種植,設施種植有棚膜覆蓋,不能直接接受光照,造成棚內光照時間短,且由于覆蓋材料的不同,透光率強弱也有所差別,從而導致棚內低溫弱光。地溫低會影響作物生根長葉、開花結果,進而影響果蔬質量。
設施種植不受季節限制高頻次用地,再加上棚內高溫高濕、用水用肥不合理等原因,會導致土壤退化,出現土壤酸化 /鹽漬化、C/N降低、微生物菌群紊亂、土壤根結線蟲、連作障礙等。

image.png

PART02
體質增效的路徑和方法
對于進行設施種植的果蔬,栽培過程中會發生不同的栽培障礙因素,譬如移植前期需進行土壤修復,解決土壤障礙問題;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各個生育時期需要進行病蟲害防控,但是需要顧及農藥抗性問題;在各個生長階段還需要解決逆境障礙,考慮作物最后果實的品質效益問題。
自提倡減肥增效以來,生物肥料、農藥不斷激起農資市場的漣漪。利用生物肥料、農藥進行綠色防控,在防治病蟲害的基礎上還能改善棚內土壤健康,為我國設施栽培提供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
移植前期土壤修復—解決土壤障礙問題
根據北方設施農業果蔬土壤健康評價體系,針對設施土壤退化可以科學調理、對癥下藥。
比如利用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來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土壤水肥保持能力,

image.png

并能夠調節土壤酸堿度促進農作物吸收。其中礦物質能夠及時緩解土壤中的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有機質能夠增加土壤的疏松性、透氣性、保水性、排水性;微生物則可以建立起農作物生長的微環境,從而激活有益微生物、改良微生物環境、促進有機質分解、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目前應用比較多的腐殖酸類有機肥,不僅能夠為設施作物提供能量、刺激根莖生長、提高細胞活力、釋放氧氣(根系生長必備),還可以螯合鉀、鈣、鎂等大中微量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調節 C/N比、養護有益菌群、吸附土壤微粒、疏松土壤。
而添加貝萊斯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等活菌的制劑,也能夠顯著緩解設施土壤退化。
生育時期病蟲障礙—解決農藥抗性問題
目前我國設施農業在病蟲害方面樹立了綠色防控理念,即利用生態調控(分作物篩選出一批功能植物如蜜源,可招引天敵,蝗區生態改造)、農業防治(灌水滅蛹,高溫悶棚、高溫覆膜防治地下害蟲、牧雞牧鴨)、生物防治(生物農藥、天敵,以蟲治蟲、以蜻治蜻、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理化誘控(燈誘、色誘、食誘、性誘、迷向、防蟲網)、科學用藥(高效低風險化學農藥、高效精準施藥機械與施藥技術)等,進行溫室大棚等的病蟲害處理。
具體可以使用生物殺蟲劑如甘藍夜蛾核型

image.png

多角體病毒+微生物菌劑防治地下害蟲,針對根結線蟲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淡紫擬青霉。薊馬的防治分為兩種,一種是葉面噴施:18%D-檸檬烯 +球孢白僵菌 /金龜子綠僵菌 +除蟲菊素葉面噴施直接接觸侵染或間接交叉感染,間隔 7-10天,連續防治 2—3次;另一種是滴灌:18%D-檸檬烯(滾雷)+球孢白僵菌 +噻蟲嗪,生物化學結合,20—30天滴灌一次。小菜蛾、棉鈴蟲、毒蛾、刺蛾等抗性鱗翅目害蟲也可以使用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控。

生長階段逆境障礙—解決品質效益問題
調控并平衡氮、鉀、鈣、鎂、鐵、硼、鋅等供應對果蔬優質生產十分重要。
植物體內養分含量會影響 Ca離子在果實中的濃度,施入過量鉀肥、鎂肥都會減少果實中鈣的含量,必須平衡土壤中的鈣、鉀、鎂 的含量。在營養元素不平衡的情況下,針對作物缺鈣可以
使用佰艾歐黃金鈣,為作物補充適當的鈣營養,或者與其他復合肥、微生物菌肥、氨基酸水溶肥、腐植酸類有機肥復配混用,促進作物吸收。
除了必要的營養元素之外,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植調劑和有機營養肥料也是提升果蔬品質的不可或缺的產品。
在作物脅迫障礙中,具有植物健康功能的植調劑香菇多糖 /氨基寡糖素等在作物脅迫“冷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香菇多糖片與氨基酸 /多肽類 /蛋白質類配合使用具有抗病毒、抗凍害等功能。具有提質增效功能的植調劑蕓苔素內酯+海藻源生物刺激素可以有效緩解果蔬生長期間的藥害脅迫,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嘧啶核苷類抗菌素等可緩解作物葉片病害脅迫。
海藻類生物刺激素海藻多糖 /寡糖、甘露醇、甜菜堿、昆布多糖、巖藻多糖等在促進果蔬品質方面有提高作物抗鹽性、抗旱性、抗高低溫能力,促進光合作用、解除藥害的作用;海藻提取物中富含多種有益中微量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如碘、硒等,在能夠很好地滿足作物對不同元素的需求的同時,還有避免作物出現缺素癥狀、修復微傷口的作用。
如今的農資產品,從以品牌、有效含量、增加產量為賣點,進一步轉變為以土壤健康和改善品質為目的,并從化學防控深度轉變為生物防控。相信在綠色防控措施的積極推進下,設施果蔬的種植環境也會更加友好。
(文章整理自“2024漿果產業綠色生產發展大會”吳俊清課件《設施農業土壤修復及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理論與實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