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拜耳扭亏为盈计划,作物科学部门或将被分拆
當年并購孟山都有多轟動,現在圍觀變革就有多唏噓。
拜耳是德國制藥和農用化學制品公司,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11月20日,拜耳股價暴跌近20%,創下12年來低點。導火索是其寄予厚望的抗凝藥物asundexian在一項針對預防防高危患者卒中的三期大規模臨床試驗中療效被證明不如百時美施貴寶(BMS)和輝瑞開發的抗凝藥物阿哌沙班(Eliquis,艾樂妥)。這一臨床被停止。除此之外,拜耳還面臨一項價值高達15.6億美元的除草劑訴訟風波。
拜耳在11月8日最新發布的財報中顯示,2023年前9個月,拜耳實現銷售額為103.42億歐元;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6.8億歐元,同比大幅下降31.3%,主要原因是作物科學部門的收益下降;凈利潤則為-45.69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為5.46億歐元。
隨后,這家德國制藥商公布了一項全面改革的戰略,包括減少大筆投資,專注于其早期產品線,并計劃利用其在德國國內的資源來降低成本。
-01-
專注于早期管線
在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拜耳新任首席執行官Bill Anderson表示,盡管最近令人失望,但拜耳的早期產品線“健康”,仍有可能產生積極的里程碑。他說:“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8個INDs,另外還有一些正在努力推進中。”
制藥部門負責人Stefan Oelrich表示,該公司認為規模較小的特種藥物和適應癥尤其有潛力,這些藥物的開發成本較低。包括一種用于帕金森病的干細胞治療候選藥物bemdaneprocel,將于明年開始Phase II的開發;以及用于亨廷頓病和龐貝病的基因治療項目,處于Phase I。
在其他方面,拜耳將充分利用其在德國的資源來提高支出效率,包括毒理學、臨床前、工藝和臨床開發工作。Bill Anderson說:“當你進入(開發)后期,這些資源比波士頓或加州的類似資源更具成本效益。”
-02-
不會進行大額并購
盡管Bill Anderson再三保證,周三,拜耳的股價還是下跌了3%,跌至33歐元。
該公司不會進行大規模并購。拜耳在2018年以630億美元收購農業公司孟山都(Monsanto)后,導致估值損失300億美元。
Bill Anderson說:“我們認為,把股東的錢用在這類資產上并不是最好的選擇。過去10年,該行業在這類交易上的記錄相當糟糕。”
-03-
考慮分拆一個部門
上周,在發現微生物污染后,拜耳從美國市場撤回了一批抗癌藥物Vitrakvi。本月早些時候,拜耳從美國市場撤回了濾泡性淋巴瘤治療藥物Aliqopa,原因是驗證性試驗結果令人失望。
在停止了其抗凝藥物assundexian在有中風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中的III期試驗后,拜耳仍在繼續推進另一項III期研究,用于預防已經患有缺血性中風的患者的再次中風。制藥部門負責人Stefan Oelrich說:“與房顫不同的是,二級卒中預防目前不應該用市場上銷售的口服抗凝劑治療,對適當治療選擇的需求非常高。”該試驗預計將于2025年10月完成。
Bill Anderson表示,這些事件不僅對拜耳構成挑戰,也對投資者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得到這樣的數據令人失望,這是沒有辦法的。”
在公布第三季度財報時,拜耳宣布對其業務結構進行全面改革,Bill Anderson表示,成本太高,決策太復雜,利潤太低。該公司正在削減管理職位,并將為董事會成員提出新的薪酬體系。它還將考慮將消費者健康或作物科學部門從公司的其他部門中剝離出來。
激進投資人一直在施壓。但該公司已排除了將制藥、消費者健康和作物科學業務分拆成三部分的可能性。
分拆其中一個部門并削減債務將給拜耳帶來更大的財務靈活性。但有分析師稱,這可能不足以對制藥業務進行充分投資,并刺激投資者所期待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