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推出四唑虫酰胺专利杀虫剂国腾®:精准定位水稻鳞翅目害虫,助力农户丰产丰收!
今年4月以來,國內疫情多發,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確保糧食供給充足穩定,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作為引領全球創新的農業科技企業,拜耳作物科學始終致力于將先進的產品和技術引入中國。 5月20日,“國騰?駕稻,豐收來報”拜耳國騰?水稻上市會成功舉辦,展現拜耳新一代創新殺蟲劑國騰?作為更安心的水稻蟲害治理方案如何為中國糧食生產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總經理Alfonso Alba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國騰?是拜耳推出的創新產品,致力于造福中國農戶。2020年是‘拜耳更多水稻’全程解決方案上市的第十個年頭,有了國騰?的加入,拜耳將為農戶朋友們提供更安心的水稻蟲害治理方案,助力防效增產兩手抓。”
拜耳作物科學大中華總經理Alfonso Alba在線致辭
精準定位 創新專利產品直擊痛點
近年來,鱗翅目害蟲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日趨嚴重,而拜耳國騰?的有效成分四唑蟲酰胺對鱗翅目害蟲防治高效。數據對比顯示,拜耳國騰?具有殺蟲活性高、持效期較長、以及作物安全等特性,于2021年9月正式在中國取得水稻上的登記。
會上,拜耳作物科學市場開發經理徐浩智表示國騰?技術定位要點關鍵詞是早、混、連。作物生育早期是作物生長發育的起點,此時田間蟲口相對整齊,防治適期容易掌握,并且作物生長早期的有效防治可降低作物后期的蟲口壓力。對于拜耳國騰?,害蟲卵孵高峰期是其最佳的用藥窗口。
在2020年12月國騰?上市會期間,全國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李永平也強調了國騰?在水稻上早用藥:“雙酰胺類產品,諸如國騰?持效期比較長,可以早些用藥,甚至在孵卵高峰期用藥,對害蟲控制都有顯著作用。”
隨著鱗翅目害蟲對雙酰胺類化合物的耐藥性逐漸上升,害蟲世代間及世代內重疊嚴重,田間種群為多個蟲態共存,將國騰?與不同作用機理且對大齡蟲活性高的藥劑混配使用,將更有助于作物高效生產。而兩次連用國騰?將有效防治一個害蟲世代:間隔10-14天連用兩次國騰?即可覆蓋一個二化螟世代入侵水稻的窗口,提供更可靠的防蟲控害效果。
國騰?技術定位關鍵詞——早混連
據2021年拜耳作物科學820萬畝次水稻的試驗結果顯示,國騰?蟲害治理方案滿意度超過98%,備受廣大農戶認可和信賴。
持續深耕 合作推動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底,拜耳新一代創新殺蟲劑國騰?登陸中國,并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的指導和各省市縣植保站的支持下成立了國騰?研究院,致力于通過多方合作和本地化技術防治方案的開發,助力國內種植戶實現更安心的蟲害防治。
縱觀整個鱗翅目殺蟲劑市場,30%以上是通過雙酰胺類化合物進行防治的。國騰?作為雙酰胺類的新星,以其更高效的活性,成為渠道經銷商幫助種植戶更安心防治田間蟲害的利器。
在會上,拜耳透露了國騰?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當前,國騰?是20%的四唑蟲酰胺懸浮劑單劑,因此混劑的開發是近幾年開發四唑蟲酰胺的重要工作。未來,拜耳將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創制出符合農戶生產實際需求的復配制劑。
據拜耳作物科學資產經理李正清介紹,目前拜耳國騰?在全球已經登記51種作物和77種靶標,在中國,拜耳國騰?已獲得包括甘藍、水稻、柑橘、辣椒、蘋果樹、番茄在內的6種作物登記。未來隨著市場開發,國騰?計劃擴作的作物和靶標將達十幾種,旨在為廣大中國種植者提供更持久高效的蟲害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拜耳作物科學始終以創新為基石,立足中國農業發展與種植者需求,持續引入領先的技術、產品和服務。未來,拜耳將不斷加強、擴展業內合作,積極整合種業、植保以及數字化農業的創新研究成果,為廣大中國農戶提供更加豐富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中國農業現代化與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