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苹果的目的是“卖好”,日本苹果从种植到市场销售有着一条相对完善的链条。首先,是日本果农从源头开始对质量给予控制和保障农林水产省的官员介绍说,本政府对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极严,既不允许生产,也不允许使用,违者无论商家或农户都将受到极重的惩罚。同时日本果农的诚信,还要通过组织的保障,每逢收货季节,果农先将自己采摘的苹果分类后交到农协检验,农协对每户的苹果都编号备查,然后方可上市销售。在弘前市的
“種好”蘋果的目的是“賣好”,日本蘋果從種植到市場銷售有著一條相對完善的鏈條。
農林水產省的官員介紹說,本政府對農藥等有害物質的控制極嚴,既不允許生產,也不允許使用,違者無論商家或農戶都將受到極重的懲罰。

同時日本果農的誠信,還要通過組織的保障,每逢收貨季節,果農先將自己采摘的蘋果分類后交到農協檢驗,農協對每戶的蘋果都編號備查,然后方可上市銷售。在弘前市的水果市場,可以看到每家那個要參加拍賣的蘋果箱上都掛有某某農械的標簽,標簽上面的編號代表某一相應的果農。如果產品出了問題,調查時憑這一編號既可查到應該負責的果農,非常便捷。日本果園里的蘋果葉片寬大厚實,葉色深綠均勻,頁面潔凈光滑,專家認為,要達到這般水平,需要非常精細的管理。第三是通過分批采收和適時采收保證蘋果內外部的品質和風味,日本蘋果從儲藏到運輸再到批發后進入市場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
每個環節都要通過先進的設施將蘋果保存在適合的溫度中,業內稱為冷鏈,這樣不但有利于蘋果品質的控制,更能防治和減低采摘后一些病害的發生。
據介紹,日本蘋果產區的各個農協都沒有自動化生產線,果農收貨的果實直接交到農協的選果處理場,再由農協進行商品化生產銷售。
弘前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日本60%左右的鮮蘋果是通過農協銷售出去的,月20%-30%是由果農委托批發商銷售,很少部分通過嚴格檢測后由果農直接賣給超市。第四是果農-果協-市場間順暢的流通體系,使產品得以有序,快捷的到達消費者手中。例如在占地386萬平方米的東京大田花果菜批發市場,大廳內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碩大的電子屏幕一組組數字閃個不停,批發商個購買商的吆喝此起彼伏,市場管理人告之。全國各地的蘋果都是通過農協直接送到這里的再經過拍賣方式銷售給批發商進入市場,一天下午看到銀座的一個個水果超市中擺放著許多新鮮的水果。老板說都是當天從大田市場進的貨,日本果農種植蘋果的特點是緊盯市場,他們通過了解蘋果領域的國內外市場信息,確定自己的經營思路。38歲的片山壽伸是津輕市柏鎮的果農,近幾年他根據國際市場消費的不用需求,將自家生產測蘋果產品細分為兩個市場,一部分賣到歐洲,一部分賣到中國北京,廣州,上海,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現在,他正在組織一些果農成立農業操作規范協會,并派人到歐洲學GAP規范標準,準備進一步擴大出口。

陪同的弘前大學黃春孝老是說,他在北京,上海的大超市看到,日本的“陸奧”蘋果一個就能賣到60元到80元,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日本蘋果不僅種植精細 ,而且“賣”的講究。由于近期有消費者提出,現在市場上好吃不好吃的蘋果都由于精細的園藝管理,長的非常好看。所以同樣價格下無從判斷哪一種口味更好,于是日本針對此意見正在推廣一種能夠“測糖’的儀器,消費者可以在購買時用氣測定含糖量,之后再決定是否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