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除草效果不好?往往与这3个原因有关
為何防治效果差?
1、雜草抗性。草甘膦作為廣譜性除草劑,自上世紀70年代上市以來,已經有50多年了,長期重復而單一地使用,許多雜草的抗藥性逐年增強,對草甘膦產生抗性的雜草種類也不斷增多,尤其是那些以種植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為主的地區。
2、使用方法不當。草甘膦是一種內吸性除草劑,除草效果的好與不好,關鍵是雜草的吸收。農戶在使用時,有時為了懶省事,經常會出現不進行二次稀釋、攪拌不均勻、用水量不足,或者噴灑不均勻、漏噴等現象,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除草效果不佳。
3、環境條件影響。草甘膦的除草效果,除了跟空氣濕度、用水量有關,還受溫度的影響,氣溫高比氣溫低時用藥效果好,在25℃左右,隨著溫度的升高雜草對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而氣溫低于15℃時,使用效果就不理想。
另外,很多人把草甘膦當作“萬能”除草劑,實際上,草甘膦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治效果較好,但對一些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很多人錯誤的認為,草甘膦可以所有雜草“通殺”,有些雜草死草效果不好,就不斷加大藥量,反而進一步促進了雜草抗性的產生。
如何提高防除效果?
1、避免長期單一用藥。首先,草甘膦是廣譜除草劑,不是萬能藥,也不是全譜藥,并不能殺死所有的雜草,應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合適的除草劑與草甘膦混用或使用混劑;
其次,草甘膦需要通過雜草莖葉吸收,才能發揮作用,只能防治已經出土的雜草,而對于未出土的雜草,卻無能為力,因此,可以將草甘膦與一些土壤處理除草劑混用,如乙草胺、異丙甲草胺等,“一殺一封”,既能延長除草劑的持效期,又可節約重復施藥成本;
第三,為了擴大除草譜、減緩雜草抗性,也可以將草甘膦與莖葉處理除草劑的混用,如2,4-D、二甲四氯鹽、麥草畏、三氯吡氧乙酸等,既可提高防效,又可解決雜草抗性問題。
2、添加助劑。當防治效果不理想,很多農戶習慣加大除草劑的防治劑量,這樣往往會導致更高抗性的產生,還會導致藥害發生,同時也會增加防除成本和污染環境,一定要合理控制用藥量,可以在配置藥液時,加點助劑,如有機硅等,成本也不高,不但能提高藥液的粘著性和吸附性,還能促進雜草的吸收,提高藥劑利用率和防除效果。
3、提高施藥水平。即便是相同的藥劑,不同的施藥水平,防除效果也會千差萬別,在使用時,應不斷總結學習,逐步提高施藥水平,養成二次稀釋、充分攪拌、水量充足、均勻噴灑等用藥習慣,施藥前注意氣象條件,如溫度、濕度、風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