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2:国际粮价创十年新高,中国粮价怎么走?

作者:中新社 新农观 2022/1/7 11:52:22
1月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21年11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3%,创十年最高纪录。其中,除了6月和7月价格指数出现了短暂的回调外,其他9个月都呈上涨之势,并且粮价指数涨幅超40%以上,创下10年来的新高。再结合疫情、通胀以及能源危机这3大因素,2022年国际粮食行情很难恢复到往年的平均水平。而在谷物中,小麦供需仍然偏紧,而种植成本对玉米的影响存疑,大豆则受天气影响仍在波动

1月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2021年11月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7.3%,創十年最高紀錄。其中,除了6月和7月價格指數出現了短暫的回調外,其他9個月都呈上漲之勢,并且糧價指數漲幅超40%以上,創下10年來的新高。

再結合疫情、通脹以及能源危機這3大因素,2022年國際糧食行情很難恢復到往年的平均水平。而在谷物中,小麥供需仍然偏緊,而種植成本對玉米的影響存疑,大豆則受天氣影響仍在波動。

圖片

而除了上述“3大威脅”外,拉尼娜現象會對產量造成多大影響也成未知數。因此總體來看,2022年全球糧食市場仍然供需偏緊,價格大概率仍將高位震蕩,甚至不排除仍會繼續上漲。

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阿巴斯安認為,短期內國際食品價格可能不會下跌。荷蘭合作銀行也在報告中指出,在2022年,通脹現象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不會是暫時的,供應鏈斷裂、極端天氣、化肥價格上漲三大問題不會在明年有明顯緩解。

那么在這樣的格局下,中國又會如何應對呢?

從口糧來看,結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專家的普遍認識,2022年中國小麥、大米價格仍將以穩定為主。

就當前國內市場來看,小麥價格在漲破1.5元的大關后,國儲拍賣立即釋放信號,麥價徐徐而落。今年小麥大概率會回歸口糧,而口糧涉及14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因此口糧必須穩。
另一方面,當前玉米價格雖然還在徘徊,但總體上高點和低點基本已有輪廓,后續大體將會在這個區間震蕩。
而今年大豆的政策是“擴大豆”,因此后續不排除會在價格或者補貼方面有所變化。
最后,對于化肥價格,國內調控不可謂不大,從去年下半年國家出手大力調控煤炭價格后,煤價大幅回落。并且多部門協力大力保障化肥生產企業全力生產增加庫存,以保障今年的春耕農需。

因此,雖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輸入型通脹的影響,但是一直以來我們的糧食自給率極高,抵御性極強,因此受影響也極為有限。在“保供穩價”的大前提下,今年國內糧食市場以震蕩趨穩為主。

(來源:中新社 新農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