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亩育种基地做强“农业芯片”,国内外科研团队齐聚
2024/7/31 14:29:54
1000亩新品种展示基地、3000亩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3万亩育种基地……在北京市通州区,肥沃的土地得到科技赋能,不断育出数智农业成果。在近日举行的市科协智库通州行上,通州区于家务乡副乡长苏永恒介绍,该乡正在向本市首个以整乡推进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乡镇迈进,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农业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种业之乡”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于家务乡农
1000畝新品種展示基地、3000畝生物育種試驗示范基地、3萬畝育種基地……在北京市通州區,肥沃的土地得到科技賦能,不斷育出數智農業成果。在近日舉行的市科協智庫通州行上,通州區于家務鄉副鄉長蘇永恒介紹,該鄉正在向本市首個以整鄉推進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鄉鎮邁進,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農業相關支持政策的出臺,“種業之鄉”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于家務鄉農業用地5.8萬畝,占全鄉面積的60%,具備發展現代種業的先天優勢。蘇永恒介紹,在這里,農業不再是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模樣,自動化的溫室控制系統、毛細化灌溉、數字孿生的生產環境……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已有7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科研團隊,在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集聚。
育種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是本市首家獲得中國合格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認證的第三方機構,農作物育種加速器平臺集“作物加代、基因型檢測、表現型采集”于一體,田間全過程服務平臺提供農機作業、植保作業、水肥管理等全過程專業化服務。為推動農業育種加速,園區搭建起5個服務平臺,推動種業這一“農業芯片”加速進化。
2023年,于家務鄉已建成3600畝高標準農田,今年將繼續建設1.7萬畝高標準農田,逐步實現全鄉70%以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蘇永恒表示,屆時,該鄉將成為本市首個以整鄉推進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鄉鎮。以此為基礎,大量農業企業落戶“種業之鄉”,方圓平安豆芽廠為本市提供70%以上的豆芽菜,花仙子已發展成為北方最大鮮花育種基地,京研益農的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極高。
京津、京滬、首都環線3條高速穿鄉而過,讓于家務鄉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節點之一。在本次活動中,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河北唐山等地的農業主管部門也到會分享了發展經驗。無人車可以自動巡檢菜地果園,農戶通過手機軟件就能查看大棚內溫濕度等數據,奶牛養殖能精準飼喂、產奶自動計量……智慧農業的發展,讓京津冀地區在農業數據實時監測、設施設備智能控制、自動化精細化種養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
“其實早在20年前,我們就圍繞京津冀地區,提供環京一小時物流圈的數字化應用,近年又持續協助北京市建設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數據科學與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峰說,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在農業產業數字化、種業數字化、養殖數字化等方面,持續發揮數據要素的作用,為鄉村振興奠定數據基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