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补有机质,菌肥就别用了!
團粒結構的形成能使土壤變得疏松、綿軟,保水保肥性能增強,水、氣、熱更加協調,減少土壤板結,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氣和促進根系發展,為農作物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
另外,菌肥中的菌賴以生存的條件是有機質。土壤中有足夠的有機物或腐殖質時才能被微生物菌利用,進而使土壤微生物快速繁衍,激活營養元素。微生物菌在土壤中作用主要是產生各種酶,分解各種養分,產生各種酸和二氧化碳,給作物提供更多養分。而微生物菌要成活和繁殖,土壤中要有足夠的有機質才行。所以我們提倡有機肥和和菌肥搭配使用!
再有,不同菌種在土壤中將起到不同作用,供您參考 枯草芽孢桿菌:可增加作物抗逆性、固氮。 巨大芽孢桿菌:能釋放出可溶磷、鉀元素及鈣、硫、鎂、鐵、鋅、鉬、錳等中微量元素。 地衣芽孢桿菌:能抗病、殺滅有害菌。 蘇云金芽孢桿菌:能殺蟲(包括根結線蟲),對鱗翅目等節肢動物有特異性的毒殺活性。 膠質芽孢桿菌:具有溶磷、釋鉀和固氮功能,能分泌多種酶,增強作物對一些病害的抵抗力。 涇陽鏈霉菌:具有增強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長的能力。 菌根真菌:能擴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對原根毛吸收范圍外的元素(特別是磷)的吸收能力。 光合菌群:是肥沃土壤和促進動植物生長的主力部隊。 凝結芽孢桿菌:可降低環境中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提高果實中氨基酸的含量。 米曲霉菌:能使秸稈中的有機質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 淡紫擬青霉菌:對多種線蟲都有防治效能,是防治根結線蟲最有前途的生防制劑。
土壤理化性狀的改善,加強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從而最大限度促使有機物分解轉化,產生多種營養物質和刺激性物質,反過來又刺激微生物的生長發育,促進作物生長,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另外,功能性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周圍形成優勢種群,抑制或拮抗有害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減輕了作物發生病害的程度,進而起到增加產量的作用。
首先是根的趨水趨肥性,使根系有一種內在的向外向下伸長的刺激,缺了有機質的土壤含水性差,各類肥料溶液向根部“表達”能力差,致使根系生長的內在刺激不足;其次,土壤微生物同根系的互動,是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
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是有機質的缺失,而不是由于使用化肥。這并不是說化肥對土壤板結沒影響。有機質缺失,化肥對土壤板結影響的烈度就更加凸顯。而有機質豐富,化肥被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化肥殘留于土壤中的硫酸根、氯離子、亞硝酸鹽等物質會因轉化為水溶有機化合物, 以及豐富的土壤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而無害化,使土地可以永續耕作。
所以歸根結底,化肥“使土壤板結”的負面作用并不是化肥之過,而是人們忽視了向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機肥料的結果。
土壤中有機質不足,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碳源不足,致使根際微生物群落稀疏,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太弱,根系就失去了生長的外部刺激。
土壤板結和藥害(土壤中農藥殘留嚴重)造成農作物多種病害。如果土壤中有機質豐富,這些危害是可以減輕甚至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