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托管”将成为托起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父親都65歲了,還非要下地種田。畢竟當了一輩子的農民,舍不得扔掉肩上的鋤頭啊!”
6月16日,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八魚村村民告訴記者,在目前仍然居住在八魚村的農民心中,種地仍然是第一位的。
“可話說回來,地不給他們種,又能給誰呢?他們的年紀都這么大了,兩三年之內還行,可10年之后呢?到時候就該‘有地無農’了吧。”
記者最近在渭南農村走訪時發現,傳統的“一家一戶各自為戰”分散式經營已難以適應市場需求,而土地加速流轉之后,現有的農村勞動力結構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也并不相配。拿農民務果來說,當今市場對果品質量的把控度和標準一致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面對誰來種地、誰來務果、怎樣務好果的現實問題,渭南市結合本地果業發展實情,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果園托管,有力推動了果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激活了現代農業的“一池春水”。
果園托管實現增效雙贏
6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白水縣的果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金豐公社,說起果園托管,金豐公社業務負責人姚麗玲如數家珍,她說:“我們自2018年開始試搞果園托管,效果非常好,群眾非常支持。到目前為止,已建成鎮村托管服務站73個,托管果園從2018年的460畝發展到現在的6798畝,與8個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簽約全年技物托管協議。2019年,公社嘗試為托管果園投保農業自然災害保險,當年即為群眾賠付16.4萬元損失,2020年此項賠付116萬元,2021年達3556萬元。公社采用縣、鎮、村三級服務,實行‘一個電話到果園’技術跟蹤服務,農資、農藥統一采購,大大降低了成本。公社還配備開溝施肥機、沖肥車、自走式迷霧機、手推式打草機等農業生產機械130余臺,參與托管作業人員800余名,有效地解決了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等因勞動力缺乏造成的土地荒廢問題。”
說著說著,門外進來一位風塵仆仆的老者,他正是被金豐公社托管的果園主人。老人名叫劉建勤,他說:“沒托管的時候,我家這10畝果園一年收入最多6萬元左右,自托管后,蘋果品質完全不一樣了,不僅個頭大,產量也上來了,價格也好,去年這10畝果園賣了10萬余元。”
這種“保姆式”的托管模式明顯讓劉建勤輕松不少:“雖說沒托管的時候10畝蘋果一年能賣個幾萬塊錢,但每年天氣變化等因素沒辦法控制,收入也不固定。打藥、剪枝、施肥、澆水等,麻煩著嘞,托管給公社,這些都不用我操心了!”
在白水縣四季香蘋果專業合作社下屬的一片果園,映入眼簾的是一片80余畝的初掛果幼樹,說起這些樹,果園的主人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他說,他這80畝蘋果是一年栽樹,兩年見果,三年收效。他就是要讓周圍的老農戶們看看,傳統的果園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形勢了。
作為全國農業科技先行縣試點之一,白水縣按照農業生產標準化思路,試點打造以縣、鎮、村三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組織編寫了《白水縣產業扶貧模式措施機制規范手冊》,并發放宣傳,讓群眾能認識到如何托管以及托管流程、托管效果等,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托管工作。同時,鼓勵農戶選擇信譽度高、生產化水平高、技術體系健全、經營效益良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果園托管,通過提前簽訂托管協議,最大程度保障農戶的權益。目前,白水縣托管果園10.11萬畝,涉及農戶1.33萬戶,畝均多收入1500元以上。
好好搞銷售,為什么要麻煩地搞果園托管呢?6月15日,在白水縣美華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面對記者的提問,該公司總經理李小勇意味深長地回憶道:2014年,他下崗回鄉創業,成立美華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經歷了白水縣蘋果產業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的全過程,而現在,他成了白水縣蘋果產業變革最直接的參與者。
起初,他主要做蘋果經紀生意,隨著市場的越做越大,他發現客戶對高端果品的需求愈來愈多,白水縣的優質蘋果往往供不應求。2016年,在不斷尋找優質貨源的過程中,李小勇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周圍的果園都按公司的標準管理不就沒問題了?于是,美華果業托管模式應運而生——公司提供調配好的農藥化肥,果農負責種植;蘋果上市后,由公司以高于市場價0.1元至0.2元的價格統一收購,全程給予技術指導并保價收購。
“這樣,我的優質貨源問題解決了,果農們也能賣個好價錢,一舉兩得!同時,每一份托管協議都意味著果農對我們的信任和期望,我們也會繼續加強果園管理,讓蘋果帶動更多群眾脫貧、增收、致富,讓白水蘋果從這里走向全世界。”李小勇信心滿滿地說。現如今,他的銷售市場早已不僅限于國內市場,更是遠銷東南亞等國外市場。
對企業來說,果園托管緩解了資金匱乏、沒基地、營銷果品質量不一等問題;對果農來說,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質量,增加了收入。
特色化托管運行
促進果業發展提質增效
“如今老了,干不動了,娃娃們都在城里工作,接我去也住不習慣,幸虧人家美華公司替我管著這幾畝蘋果園,修剪、施肥、打藥、銷售,我啥啥都不用管,每年還能分我不少錢,養老足夠了,娃娃們也都放心。”
6月15日,白水縣堯禾鎮薛圪勞村一位70歲的張大爺對記者說“剛開始那年,我心里也犯嘀咕,總覺得把自己的果園交給別人管心里不踏實。但就是那一年,我的蘋果多收了2000多元呢!”
“關于托管方式,家家戶戶情況都不一樣,為了能把每戶的果園托管好,我們針對不同的果農制定了不同的托管模式,有的半托,有的全托,有的反托,還有產品入股等。”美華果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小勇說,“我們在實施果園托管模式后,為了進一步保證蘋果品質,組建了土肥測配室、農殘檢測室,還邀請縣園藝站果業技術人員長期入駐公司,現場指導,組建技術機械培訓隊,提高果園機械化水平,實現了農資直供,保證了農資的質量、價格、環保,降低了生產投入成本。”
張大爺因為年紀大了,勞動力不足,于是,李小勇建議張大爺把果園“全托管”給了他的公司,公司為張大爺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銷售后收入按比例來分成就行。
為適應不同農戶和市場需求,美華果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2016年開始探索總結,最終在2018年推出了半托管、全托管、反托管和產品入股四種果園托管模式,果農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美華果業推行的果園托管模式,減少了我的前期投入資金,標準化的管理蘋果品質也得到了保障,蘋果價格逐年提升,我們村里的人積極性越來越強,都愿意托管果園。”薛圪勞村另一位果農高興地向記者說道。
如今,薛圪勞村里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少了,歡聲笑語多了,一派祥和氣象。
2019年“美華托管模式”被農業農村部合作經濟指導司評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之一,并在全國進行推廣。截至目前,美華果業的托管模式和組織體系覆蓋了白水縣13個村,帶動白水縣2213戶果農連年增收,通過“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產業園區)+貧困戶”組織體系,幫助851戶2460人成功脫貧,走出了一條蘋果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開辟了一個小生產適應大市場的好路徑!
同樣,在大荔縣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果園托管的新路子也正在這里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我今年50歲,還能干,主要需要合作社給我提供技術、農資,幫我賣個好價錢就行。”6月16日,在大荔縣羌白鎮八魚村,成片成片的冬棗大棚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晶瑩剔透地冬棗掛滿枝頭,散發著陣陣清香,棗農王大哥正在棗園里查看他的冬棗長勢。“今年這冬棗長勢可以,預計7月初就可以成熟上市了。”
王大哥的棗園和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簽訂的是“半托管”協議,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在生產技術方面對王大哥提供有償技術和農資跟蹤服務,并簽訂高出市場價0.1-0.2元的收購價格,待冬棗出售后,雙方各算各的賬。
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全喜說:“‘半托管’模式說起來簡單,用起來實在,也是我們這占絕大數農戶選擇的托管方式。但我們也會將部分托管的果園再托管給有經驗、有勞動力的職業農民或種植大戶管理,超出部分的收益和果農平分,低于保底產量部分從托管費中扣除,我們企業對所有托管戶進行補貼,這種也就是‘反托管’模式。”
目前,“半托管”模式是渭南市各縣區生產中的主要托管方式。陜西碩農農業工會、臨渭區長壽塬農民專業合作社、富平縣大方天璽公司等均以“半托管”模式為主,其他模式為輔的方式進行生產作業,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著果業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托管模式。
各種托管模式相得益彰、相互補充,“全托管”是“半托管”的一種深化,解決了沒能力經營果園的問題,“反托管”是“全托管”的一種持續和延伸,利用了務果能人,緩解了“全托管”中企業、合作社人、財、物相對不足的問題。
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果園托管面積14.5萬畝,每年將在白水、蒲城、澄城、合陽、富平、大荔、臨渭等果業主產縣區各實施5000畝以上。長期以來,渭南市不斷總結、優化果園托管模式,市上多次召開果園托管工作推進會,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引導,各縣市區對托管企業組織了多品類、多形式的技術培訓,將技術資源向托管企業一線傾斜,在產業發展支持項目中重點支持果園托管工作,為果園托管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渭南市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楊軍說:“果園托管是新時代果業經營模式的重大創新,以社會化托管服務推動果業發展走向現代化,要立足于果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切實減輕農民多角色為一體的果園經營壓力。同時,要創新多種托管模式,破除觀念上因循守舊的問題,讓更多果農從中受益,從而推動渭南果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華夏之根,河山圣地,人文渭南,四季果香。今年,渭南果業發展進入“十四五”規劃之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渭南市鄉村振興果業發展規劃(2021-2025)》,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實現小農戶與現代果業有機銜接,促進一二三融合發展,增強果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黨建為引領、企業為主體,按照“資源互補分攤,集約、機械管理,降本提質增效,產業融合共生”的思路,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以市場需求為核心,積極實施果園托管,建設高效務實、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運行體系。
同時,以利益聯結為前提,實現要素資源共享;以企業為主體,務求高質量供給;以高效為根本,合理設置托管層級與形式;以降本為關鍵,科學配置生產要素;以融合發展為目標,培育產業聯合體,全方位扎實推進果園托管。“十四五”期間,渭南市將全面提升現有托管模式,將果園托管技術創新推廣工程作為市級六大果業重點示范工程之一作以整體推進。到2025年,全市新增果園托管企業38余家,托管企業總數超百家,托管面積達到50萬畝,使果園托管成為渭南果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