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绿豆生产技术意见
包括東北、西北及華北北部,是我國綠豆主要出口基地和優勢產區。受2021年秋季降雨偏多影響,春季土壤墑情較好,有利于適期播種。同時,降雨偏多也增加了根腐病、暈疫病、菌核病、葉斑病等發生風險。
(一) 輪作倒茬
選擇高粱、玉米、春小麥、谷子等前作物茬口種植綠豆。整地一般為秋翻或春耕,翻耕后注意保墑,及時耙、耢、起壟和鎮壓。播種前結合整地施足底肥,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左右。
(二) 選用良種
推薦種植適合外貿出口的大籽粒或適宜豆芽生產的中小粒、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品種。大籽粒品種要求籽粒碧綠、有光澤、飽滿整齊,百粒重6.5克左右;中小籽粒品種要求粒型整齊、出芽率高,百粒重5.0-6.0克。
(三) 適期播種
適播期從5月中旬至6月上旬。其中,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部適播期在5月中旬至下旬;吉林西北部為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遼寧西北部為5月上中旬至6月中下旬,最晚不遲于6月25日。一般采用壟上開溝條播、點播或機械播種。精量播種畝播量1.0-1.25公斤,覆土深度3-5厘米,并根據土壤墑情適時鎮壓保墑。結合播種將種肥一次性施入,一般畝施磷酸二氨10-15公斤、尿素1.5-2公斤、硫酸鉀3-5公斤。
(四) 合理密植
一般早熟品種、低水肥地塊密度為每畝1.2-1.5萬株,中熟品種、中等水肥條件的適宜密度為每畝1.0-1.2萬株,晚熟品種、高水肥條件的適宜密度為每畝0.9—1.0萬株。
(五) 田間管理
開花前中耕除草1-2次,初花期及時防治暈疫病和菌核病。花莢期根據墑情澆水1-2次,土壤肥力較差的地塊,可結合澆水或最后一次中耕畝追施尿素3-5公斤。重視雜草防除,在播種前約一周起壟并噴施除草劑;在播后第2天至第4天將除草劑噴施到土壤表面封閉除草。
(六) 適時收獲
在80%以上的豆莢變黑成熟時,早晨趁潮濕一次性收獲。若采用機械化收獲,可在成熟后收獲前一周噴施“落葉劑”。
(一) 品種選擇
選用適合豆芽生產用的中小粒品種,要求品種直立、早熟、結莢集中、熟期一致,籽粒飽滿整齊,明綠豆或毛綠豆,出芽率高,百粒重5.0-6.0克。種植模式包括單作和與玉米間套作兩種。與玉米間作采用2:2模式,玉米采用寬窄行種植,窄行30厘米,寬行120厘米,寬行間套種兩行綠豆。
前茬小麥收獲后,6月20日左右機械或人工貼茬穴播,播種后及時澆水。河北及山西南部和陜西中部地區早熟品種播期最晚不遲于7月5日,河南、山東、安徽早熟品種最晚不遲于7月20日播種,播深3-5厘米。種植密度根據品種、降水量、土壤肥力、灌溉條件等確定。一般地力每畝1.2-1.4萬株,中等地力每畝1.0-1.2萬株。
苗期一般不澆水,開花結莢期根據墑情澆水1次。在施足底肥或地力較好的地塊,無需追肥。田間長勢較弱或地力較差的地塊,建議在花莢期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枯萎病、葉斑病和病毒病等。應在發病初期、每隔7-10天、連續噴施2-3次加以防治。主要蟲害有苗期的蚜蟲、紅蜘蛛、棉鈴蟲,花莢期的豆莢螟、薊馬、綠豆象等。防治蟲害原則是早期防治,在初花期選用對口藥劑噴霧防治豆莢螟和薊馬。播后苗前和出苗后封壟前及時防治草害。
采用人工或機械采收綠豆,建議在清晨收獲,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減少炸莢落粒。具體收獲方法參照東北春播綠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