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50余家单位的150余个品种参加试验;高产竞赛测产活动覆盖内蒙古、山东、黑龙江、辽宁、新疆等地;多个品种产量超过1000公斤/亩……近日,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布了2023年玉米高产竞赛结果,包括了玉米高产科技贡献奖、高产品种筛选和大面积高产竞赛奖。为真正助力提升玉米单产,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启动玉米高产竞赛。竞赛面向全行业,贯穿
來自50余家單位的150余個品種參加試驗;高產競賽測產活動覆蓋內蒙古、山東、黑龍江、遼寧、新疆等地;多個品種產量超過1000公斤/畝……
近日,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公布了2023年玉米高產競賽結果,包括了玉米高產科技貢獻獎、高產品種篩選和大面積高產競賽獎。
為真正助力提升玉米單產,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于2023年啟動玉米高產競賽。競賽面向全行業,貫穿高產理論、高產基因、高產品種及其綜合解決方案的全種植鏈成果挖掘、篩選、展示、推廣。目標是集成聚合高產基因,篩選高產品種,創建高產種植模式,大幅提升東北和黃淮海區域攻關示范區的玉米單產,力爭在2035年攻關示范區玉米單產率先達到全球一流水平。
據了解,玉米高產科技貢獻獎旨在獎勵近三年在我國玉米種業創新領域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在基礎研究、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等方面提升玉米高產能力的關鍵領域,具有顯著影響、重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競賽設置玉米高產科技突破獎、玉米高產科技進步獎和青年科學家獎。經兩輪評選,最終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研究員等3名獲獎者獲得玉米高產科技突破獎、中國農業大學賴錦盛教授等4名獲得玉米高產科技進步獎、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王寶寶等6名獲獎者獲得了青年科學家獎。2023年3月,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和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文,開展玉米高產競賽品種的征集和報名,總計征集了來自50余家單位的150余個品種,布置在主產區的8個點開展試驗,測試點次近500個,包含了初級篩選和高級篩選試驗。初級篩選試驗旨在進行耐密多抗高產品種篩選,試驗面積為150平方米,實驗密度4500株/畝,試驗品種為通過2年區域試驗,且未商業化品種。結果顯示,登海1953、LPG1143、SGC70202等30余個品種的產量超過1000公斤/畝。高級篩選試驗旨在探索玉米高產潛力,創建高產綜合解決方案,試驗面積為3畝,密度為5000株/畝,試驗品種為已審定的玉米新品種。應用密植精播+種子二次包衣+水肥精準管理+病蟲害精準防控的綜合解決方案開展潛力探索試驗,瑞普9013、迪卡698、SGC6201等20余個品種產量超過1000公斤/畝。作為本次高產競賽的又一重頭戲,大面積高產競賽在內蒙古、山東、黑龍江、遼寧、新疆等地開展了高產競賽測產活動,產量比周邊農戶增產15-20%,其中迪卡159、郁青763、華西812等5個品種的產量超過了1000公斤/畝。競賽按照不同生態區劃分組別,分為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東北)、山東和西北五個組別。每個組別分別設置一項最高產量獎、投入產出比最優獎和綠色環保獎,以及若干參與獎。先玉1483、郁青392、迪卡159、迪卡9256、華西948等品種獲得最高產量獎,其中產量最高的為華西948,在西北產量達1352.33kg/畝;和育187、裕豐303、郁青763等獲得投入產出比最優獎。未來,中種集團將持續助力提升玉米單產水平,推動種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和提質增效,為種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