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政策下,农化行业如何发展?
2021年中國農化行業發展中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關鍵詞,即“能耗雙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中國向世界鄭重承諾: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能耗雙控政策為農化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2021中農立華原藥峰會就行業痛點,進行了深入探討。
參加論壇討論環節的嘉賓有: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原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周普國;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鐘華;山東綠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焱;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兆云;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蘇毅;青島清原農冠抗性雜草防治有限公司總經理莊潤青;天津市漢邦植物保護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葉進剛。
在能耗雙控的大背景下,農化企業該如何應對?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鐘華女士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國家對世界的承諾。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對全球影響都非常大。發改委提出的能耗雙控也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指引前提下出臺的具體措施。2021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體發展較快,包括出口的拉動效應。7月份發改委從總量和強度兩個方面進行檢查,很多省份到7月份已經用掉了全年的能耗指標,發改委就是針對這一現象,提出預警,分級管理。
對整個行業發展來看,能耗雙控倒逼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并解決根本性問題。李鐘華女士回想起前些年在浙江參加的一個兩院院士大會,討論石化行業發展問題,她當時就在思考:石化行業是大行業,連續化生產程度高,那么農化行業,生產屬于單幅反應,管控政策的出臺也就是在倒逼農化行業產業升級,倒逼行業從源頭優化工藝,減少三廢的排放。從另一方面來看,能耗雙控帶來原材料短缺,價格飆升,但是她希望企業能夠認識到影響是短暫的,大家應該共同期待未來農化行業發展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在能耗雙控的大背景下,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藝會逐步喪失競爭力,山東綠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吡啶產業鏈具備技術優勢,如毒死蜱原藥,無疑四氯吡啶路線將是未來毒死蜱原藥合成工藝的主流,而高耗能的三氯乙酰氯合成路線將逐步被取代。
說到清潔合成工藝,山東綠霸董事長趙焱先生與大家分享了一些心得。他說世界并不太看好毒死蜱產品,因為毒死蜱產品合成工藝也是雙高路線。趙焱先生還提到大家都很關注的氯蟲苯甲酰胺,這個產品全國計劃上馬產能也近三十家企業,2,3-二氯吡啶路線合成主要有兩個路線,一個是吡啶路線,另外是三甲基路線,以他的觀點來看,2,3-二氯吡啶路線更清潔一些,如果用3甲基路線,客觀講污染會更重一些。他認為將來的產品都會呈現出激烈競爭的態勢,只有更清潔的生產路線才會更具備競爭優勢,時間會告訴大家答案。
能耗與產業鏈的關系密切相關,那么能耗雙控會不會成為未來產業鏈發展的阻礙?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兆云有自己的看法。他承認能耗雙控對產業鏈的暫時影響,但他認為并不會成為產業鏈未來發展的阻礙。他認為能耗雙控是在倒逼企業做工藝改革,降低單元產品反應的能耗,這也確實是企業需要去改進的。如果企業能耗在行業中都處于合理甚至優勢區間的話,他覺得完全可以堅持全產業鏈發展。因為全產業鏈發展給企業帶來的不止是供應的穩定,更重要的是帶來效益的穩定。揚農發展這么多年沒有大起大落且始終保持相對穩定,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是揚農發展歷程中很重要的保證之一。
當然根據各個地區對碳排放量的考核標準,以及中農立華“打造行業命運共同體”提供的平臺優勢選項,也為揚農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選擇。能耗雙控實際上是給企業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那么企業如何去解答,從自身管理找答案,從工藝、技術上找答案,或許農化行業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