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品种:与大单品共舞,竞争格局的变与不变

作者: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4/5/30 8:18:22
得品种者得″天下″。种子企业靠品种闯市场。品种表现好坏,深刻影响着市场格局,甚至决定企业发展命运。转基因被业界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就目前来说,只有底盘品种是好品种、大品种,转基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品种同质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争夺激烈,转基因产业化放开将对品种竞争带来哪些影响?老品种焕发新活力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终于落地种植。早在2006年,转基因便被列为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一同入选的

得品種者得″天下″。種子企業靠品種闖市場。品種表現好壞,深刻影響著市場格局,甚至決定企業發展命運。轉基因被業界譽為″皇冠上的明珠″。就目前來說,只有底盤品種是好品種、大品種,轉基因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品種同質化的問題仍然存在,市場爭奪激烈,轉基因產業化放開將對品種競爭帶來哪些影響?


老品種煥發新活力

轉基因玉米、大豆種子終于落地種植。

早在2006年,轉基因便被列為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一同入選的還有大型飛機、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

如今,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運營已滿一周年,在手訂單數量超過1200架,而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才剛剛″起飛″。

行業內普遍期待,結合轉基因技術,打造出新的大單品。

目前我國已審定通過兩批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包括64個轉基因玉米、17個轉基因大豆。它們幾乎全是各家公司的拳頭產品,也是行業核心品種。

″行業的發展變化,首先都是由品種推動的。″河北兆育種業集團總裁韓俊強表示,好品種在加速轉基因滲透率提升的同時,轉基因技術也在改變種業行業。

在2022年全國推廣面積前10大玉米品種中,裕豐303、鄭單958、中科玉505、京科968、登海605、東單1331等6個已成功升級為轉基因品種。

據大北農豐度高科種業蒙遼區總經理姜利靜介紹,一些大品種、老品種上市多年,在市場上漸露疲態,升級為轉基因后,推廣壽命得到延長。

例如京科968,作為內蒙古通遼地區最大的白軸玉米品種,高峰時年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占全市的一半以上。近兩年,受″蟲咬掉棒″″刮風倒伏″″推廣時間長″等因素影響,京科968在當地的市占率有明顯下滑。

″導入抗蟲性狀后,解決了蟲咬掉棒的問題,代理商們再次看好它的未來表現。″某種企負責人認為。

又如鄭單958,盡管已是行之有年的老品種,但因為在市場上長期表現優異,大北農豐度高科、河南富吉泰、山西中農賽博等企業紛紛選擇將其升級為轉基因,如今正加大力度推廣,市場占有率有望回升。

隆平高科旗下聯創種業首批過審的轉基因玉米,底盤品種均在市場上暢銷。″轉基因品種表現優異,在主推品種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市場增量。通過不斷的產品創新和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延長了玉米品種的生命周期。″該公司在近期曾公開表示。

河南技豐種業集團董事長李繼軍分析,目前下發審定證書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均為已審定品種的轉基因性狀回交導入版本,根據受體品種的審定情況,轉基因品種的試驗流程有兩種方式:

一是攜帶轉基因性狀且未審定的新品種,其試驗流程為區試一年、區試二年、生產試驗,晉級標準與普通玉米試驗一致,試驗周期為3年。

二是以通過國家審定品種為受體的轉基因品種,該類參試品種除目標基因外不含有其它轉基因成分且遺傳背景恢復率達到95%以上,試驗類型為大區對比試驗,對照品種為非轉基因的受體品種,試驗周期為1年。

目前,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試驗由行業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實施,對參試品種的數量及質量進行嚴格控制。行業頭部種企及優勢種企在轉基因資源儲備方面優勢明顯,在業內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通過審定的轉基因品種在性狀、基因上都比較理想,有望成為未來行業的主導品種。″李繼軍說。

ezgif-5-83940c95ce.jpg

品種競爭的本質不變

轉基因品種推廣,在提高單產、改善糧食品質上具有重要價值,更是解決糧食自給率下降、耕地面積和質量有限、水肥藥資源過度使用、病蟲害干旱洪澇頻發等現實難題的有效手段。

但轉基因并非神話。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達了相同觀點:品種競爭,終究是底盤品種的競爭。轉基因產業化后,短期內會改變品種競爭格局。但從根本上看,市場對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品種的需求不會改變。

李繼軍表示,作為農業生產前端,種子收獲的產量、品質、功效是最終的追求。但無論如何,核心的底盤品種不會變,品種是″雪中送炭″,其他則是″錦上添花″。

″綜合性狀已通過市場檢驗,具備較大的推廣面積的好品種、大品種,應盡快完成轉基因性狀導入和審定工作。″李繼軍建議。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指出,高質量的轉育,需要結合傳統回交轉育與分子輔助育種,在性狀轉育的同時,確保原有底盤品種的優良性狀能夠完全保持,不要走樣變形。

韓俊強則認為,目前的轉基因品種以老品種居多,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品種換代進程,他建議政策性加大對轉基因新品種的支持力度。

市場競爭終將回歸常態。可以預見,在未來,轉基因品種數量將不斷增加,直至成為一個品種育成的必備步驟。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轉基因產品和品種,尚未能滿足市場需求。

在大豆上,相關的生物育種產品、品種還比較缺乏。在玉米上,面向西南、西北主產區的品種還比較缺乏,針對草地貪夜蛾防治需要更多相應的產品。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上,為了更好地發揮玉米和大豆雙抗除草劑的優勢,也需研發出更多配套產品。

針對轉基因玉米品種選育,李繼軍建議以母本為受體開展性狀回交轉育工作,因為轉父本后會散粉不好控制隔離區、父本轉基因的知識產權也不好控制(因為父本可以配很多組合)。

還有專家認為,為了縮短育種周期,要鼓勵直接選育轉基因新品種,以便更好地迎合市場需求。不限于回交轉育,而是在育種時選取產量性狀有超高表現的育種材料,直接轉入轉化體,育成轉基因新品種。

打造真正的″超級品種″

記者在走訪各大產區時發現,部分農戶對轉基因種子的效果持懷疑態度。

有農戶反映,轉基因玉米的種子成本增加了,但效益提升不明顯,抗蟲或耐除草劑的優勢不突出。以西北地區為例,當地夏季干旱少雨,玉米蟲害主要為紅蜘蛛、蚜蟲等,目前的轉基因抗蟲品種,通常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好品種是育出來的,大品種是推出來的。但有少數農資經銷商和種子企業業務員在推廣轉基因種子時夸大宣傳,″單抗″變″雙抗″,″雙抗″變″啥都抗″,造成轉基因品種″無所不能″的假象。

產業界和科技界在生物育種科普宣傳上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這種不切實際的推廣,不僅有損企業和轉基因種子的聲譽,還有可能引發玉米生產安全問題。

目前,我國投入市場的轉基因性狀產品仍局限于玉米、大豆的抗蟲和耐除草劑,分別具有抗鱗翅目害蟲性狀、耐草甘(銨)膦性狀,或兼具兩種性狀。

但早在多年前,孟山都、杜邦等國際種業巨頭便已研發出兼具抗鱗翅目、鞘翅目害蟲、耐草甘膦和草銨膦性狀的轉化體,甚至有些轉化體還具有耐旱、耐多種除草劑性狀。

此外,我國地理氣候類型多樣,具有各種不同的種植生態區,市場對于品種的需求更加多元,玉米、大豆品種的區域性競爭特點比較突出。

″盡快研發一批具有多種害蟲抗性、耐多種除草劑、高品質、抗旱的重大品種。″有業內專家呼吁,面向國家宏觀布局和市場需求變化,針對″原創少、改造多″的現狀,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挖掘新基因、開發新產品,推進轉基因產品更新換代。

″優秀的轉基因性狀公司和常規種子公司共舞,勢必引發行業格局的巨變。″韓俊強期待,有最好的品種疊加最優秀的轉基因性狀,產生″超級大品種″。

值得注意的還有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水稻等口糧的產業化。后者仍飽受爭議,短期內或看不到應用前景。目前,由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兩個轉基因抗蟲水稻性狀,已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并仍在有效期內。

但對于基因編輯作物的產業化,產業界顯然抱有更多期待。

近些年來,基因編輯技術蓬勃發展。相較于傳統育種,基因編輯更精確、速度更快、成效更有預見性,且其簡化的安全評價程序和較低的研發成本,使育種家們對其更加青睞。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此前曾公開表示,基因編輯可以實現對特定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改變基因功能,讓農作物高效精準育種成為可能。

我國的基因編輯作物產業化正持續加速。2023年,我國發放了基因編輯(高油酸)大豆的生物安全證書。不久前,又有一個基因編輯玉米(產量性狀改良)、一個基因編輯小麥(抗白粉病)獲批生物安全證書。

業界都在期待,基因編輯作物實現產業化的那一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