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混战落下帷幕,回归市场常态
前段時間,甚至在更早之前,農資行業就開始了價格戰的混打。線下不斷壓低價格、壓縮利潤,侵占市場;線上也不斷打破底價,爭搶資源和賽道。
狀況激烈的時候,線上和線下也開始互掐。隨著農資市場銷售形態的轉變,銷售渠道也在悄然變化。所以如今的農資行業也不再只有線下渠道支撐,也開始向線上渠道擴展。
此時傳統渠道與新渠道產生碰撞,農資產品在不同渠道勢必會引起價格變化和競爭。
隨著市場變化及時進行價格調整,是商家在市場贏得機會的永久策略,價格戰作為一種原始的市場競爭手段,其實在什么時候都奏效。因為無論哪一價格梯度的農資產品,都有相應的種植群體購買,但是為了搶占市場將價格戰作為唯一的營銷手段,只會造成農資市場的越發混亂。

當農資產品的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產生價格競爭,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
當然,一定會提高農資行業的市場活躍度,增加農資產品的流通力。也不可避免造成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循規蹈矩的企業不好做。
線上與線下渠道水火不容
線下渠道為了與線上渠道爭奪市場份額,會盡可能的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進貨成本從而形成低價,以低價產品建立與種植戶的關系來增加高價產品的可交易性;線上零售想要打破傳統農資產品的銷售現狀,則利用低價農資產品吸引種植戶建立基礎,獲得更多流量后實現流量變現。
線上與線下在低價格競爭端具有相似的優勢,都是以低價為噱頭,經過比拼后并不能為農資用戶增加其他的吸引力,甚至不能保證所銷售農資產品的品質。但是這一價格戰的開啟為農資產品的流通模式和市場格局帶來了相當大的改變,線上與線下的價格戰也轉向了高附加方向,使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雙方都使出渾身解數
目前,線下農資產品銷售在價格固定的情況下增加對種植戶的服務性,讓種植戶享受該價格帶來的產品技術價值。例如種植戶買到該農資產品后,銷售方會對種植戶所使用的環境情況,作物狀態考察后提供一套相應的種植方案和施肥方案貫穿全程,在此方案的基礎上除了原本所銷售的農資產品,還會有其他符合種植建議的農資產品添加其中引導種植戶購買,進行適當的銷售升級。
線上銷售在于受區域或者距離的限制并不能為種植戶更好的提供技術服務,所以就需要通過“滿即送”,薄利多銷的方式,提高雙方的交互性從而增加影響力,例如抖音、快手上的農資電商達人在進行農資產品銷售的時候有的是通過廠家授權后利用低于線下價格的優勢薄利多銷進行農資產品的大量銷售;有的會在產品與線下價格相同的情況下贈送部分商品,贈送的這部分商品一定是種植戶在日常生活或者種植過程中能用到的,這樣就抓住了種植戶在了解該農資產品的情況下“同樣的商品同樣的價格得到了比線下更多更實惠的東西”這一心理,進而促成銷售。
或許并軌發展才是終點
這樣的話線上與線下的價格戰就轉變成了服務戰,誰能夠更好的服務種植戶,種植戶就會選擇誰。未來農資產品的銷售一定是線上與線下各自優勢進行融合,諸如線上購買線下提貨,實現農資產品的次日達這些。
有農資從業人士曾表示,線上和線下其實也不是非要水火不容,但是前提是線上遵守市場秩序,與線下相互配合。未來一定是線下與線上價格達成一致,挽回線下渠道的頹勢,兩者實現并軌發展。

沸沸揚揚的價格戰經過了幾個月的征討,終于在2024年的上半年暫時偃旗息鼓。
這期間,不斷地有企業在會議上、活動交流時公開表示,對價格戰不抱有看好的態度,也堅決反對惡意低價競爭。
價格戰傷人又傷己
其實不難理解,隨著農資產品原材料等價格的不斷透明,各環節的利潤已經被壓縮到極致,尤其是一層一層分攤下來,整個農資產品鏈都賺不到多少錢,這個時候再遇上惡意降價,直接造成的經濟虧損不能估量。
絕大多數農資企業是沒辦法把價格降到很低的,因為成本在那放著,降價就賠錢,還折損企業的研發心血。
線上雖然沒有線下那么繁瑣的渠道、門店、推廣人員等這些額外費用,但是線上打開市場優勢是極為局限的。肥料、農藥不同于普通商品,存在潛在危險性,安全隱患,也存在產品魚龍混雜的情況,所以線上只能靠打破市場價格的低價吸引種植戶。并且,線上渠道的相關制度也并不完善,管理起來也比較困難,但凡有點問題就會殃及整個線上板塊。
市場還需良幣驅逐劣幣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價格戰都不是最好的打法。
所以,農資企業更傾向于以品質和技術打一場憑實力說話的仗。比如產品效果好,既對作物有用,又對作物生長的環境友好;既內含較高的科技含量,又具備復雜的工藝。誰更有優勢誰就占據市場。
之前參加一場行業會議時,某企業負責人就表示,現在的市場是需要標準來約束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是堅決不打價格戰的,因為這對我們沒有好處。我們也不需要打價格戰,產品所具備的特異性,不需要用低價吸引種植戶。市場上現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太不好了,對堅持做好產品的企業傷害很大。
不過,如今看來,相比于2023年,2024年的市場儼然已經表現出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度。
農資產品的價格一如混戰之前挺立,但是產品的科技能量卻在不斷提高。譬如生物農藥、生物肥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和財力,并且還可能運用到最先進的合成生物技術。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隨著價格戰這一頓操作,企業也變得更加愛惜羽毛。
不會再一味的為了爭奪市場而將價格一壓再壓,也不會再為了討好市場而沒苦硬吃,更多的是堅持原則,保持理性,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