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大洗牌,特肥成为必选项
海南一年四季都能進行農業生產,農資產品的消費持續旺盛,農資市場蘊含巨大商機。
但當下,海南農資市場正經歷著一場大洗牌。
傳統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持續減少,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經銷商和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這種背景下,特肥成為農資市場的新寵,成為農資經銷商和企業的必選項。
競價者多,農藥市場內卷嚴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海南農藥使用量從 2013 年開始就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2022 年減少到了1.76 萬噸,比 2013 年減少了 2.59 萬噸。減少的農藥使用量,比現在的總使用量還要多。
《海南統計年鑒 2023》數 據顯示,2022 年只有瓊海市、三亞市、樂東縣農藥使用量超過 2000 噸,澄邁縣、陵水縣、海口市農藥使用量均在 1000-2000 噸。
2023 年10月1日之前,海南全省有 8 家農藥批發企業,1638 家農藥零售經營企業,298家限制農藥經營企業。自農藥經營許可證相關政策放開之后,市場將迎來進一步的松綁,農藥經銷商數量預計會有相當可觀的增加量。就三亞而言,政策放開前后,農藥經銷商由 180家左右增加到 310 多家。
新形勢之下,海南農藥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海南諾澤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劉華表示,大批經銷商在短時間內涌入海南市場,導致海南的農資經銷市場混亂,內卷嚴重。價格競爭、電商沖擊、賒銷嚴重都是如今海南農資市場發展的難點與痛點。
另外,隨著海南的政策放開,經銷商大幅增加,但是更大的利潤正在下行到零售店。例如海南佛羅鎮,得益于當地蓬勃發展的哈密瓜種植產業,僅一個鎮上就有 120 多家農資零售店,可以說是全國農資零售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海南農藥政策放開之后,競價者多,價格競爭激烈。”海南得福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道福表示,另外,因價格逐漸透明化,海南農藥受到的網絡沖擊也較大。
由于直播、短視頻的影響力日益增大,所以越來越多的經銷商開始啟動這種推廣模式。海南正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莊禮珂表示,在未來,“線上直播 + 線下實體店”的營銷模式有可能成為主流發展方向。
競爭更加激烈是事實,但海南農藥市場也有新的機會。
譬如海南地處熱帶,病蟲害的發生一直以來都非常復雜。海南種植結構的變化,給農資市場帶來了新機會。海南植保站高級農藝師李濤表示,種植結構的變化使海南病蟲害面臨一些新情況 :一是新的作物會帶來新的病蟲害 ;二是海南一些原始的病蟲害抗性呈逐步增加的趨勢,特別是一些小蟲,譬如薊馬、粉虱等。這導致在病蟲害防治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同時也給農資市場帶來了新機會,誰能解決這些新問題,誰就能占據市場優勢。
再譬如精草胺磷和精草甘磷的時代已經到來。林道福表示,從百草枯到草銨膦,再到精草銨磷和精草甘磷,從各種層面來說,對農民都是好事,它價格親民,使用成本低,精草銨膦的銷量絕對會超過草銨膦。這也是農藥經營者必須要抓住的機會。
高價肥料產品引領市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農用化肥施用量從2017 年開始下降,2022 年農用化肥折純量減少到了 38.64 萬噸,減少了12.72 萬噸。農用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施用折純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022 年比 2017 年分別降低了5.37萬噸、0.82 萬噸、1.86 萬噸、4.66 萬噸。從區域來看,2022 年瓊海市、樂東縣、澄邁縣化肥實物使用量超過了10 萬噸,是海南肥料使用量較大的三個區域。
海南可耕地面積大概 1400 多萬畝,復合肥總體量在 30 萬 -40 萬噸。海南單一作物面積小,經作多樣,再加上各種費用以及各經銷層級溢價比其他地方高,所以,在海南高價肥料產品一直都有市場。目前,做得最好的兩家芭田、挪威雅苒合計占 10 萬 -12 萬噸,新洋豐有 4 萬噸左右的銷量,其他過萬噸肥料企業有拉多美、凱米瑞、嘉美好、史丹利等。
海南恩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輝介紹,恩卓農業主要代理獅馬、恩泰克、歐化等進口肥料,受前兩年市場影響,現在也轉型做國內肥料產品(廣東嘉美好)和特肥產品(芳甸、大井、比奧農科等)。
海南裕豐源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智介紹,裕豐源現在主推廣東嘉美好、拉多美、湖北迪斯科等企業的肥料產品,以傳統的渠道模式為主,產品結構以偏高端的復合肥為主,在經作區的影響力比較大,基本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戶,另外渠道保護得好,客戶黏性也強。
但目前海南市場復合肥經營者多,門檻低,競爭激烈,利潤被壓縮。利潤降低就會倒逼企業走向利潤更高的特肥,這也就是近幾年非常明顯的趨勢—大肥功能化,或者說是大肥特肥化。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陳偉智配合廠家推廣多款新產品,用新產品替代老產品,持續保持競爭力。在推廣宣傳上,加大力度,產品示范有效果就馬上宣傳,加強客戶的信心。做好自己擅長的領域,把大肥的市場占有率穩固,并逐步向功能性產品、特肥產品發展。
利潤、需求驅動,特肥成為必選項
海南幾乎所有主要農產品產量都在增長。那么,如何在農藥、肥料使用量都減少的情況下,達到增產目的呢?答案就是加入特肥。
海南特肥市場發展還是比較早的,但海南市場其實很小,遠不及廣西、云南。
海南市場的特點就是經作多樣但規模小,種植戶對特肥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效果好的產品。
海南綠生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楠輝表示,水溶肥、葉面肥、生物刺激素等都被囊括進特肥,保守估計海南特肥市場規模有 50 億元左右,甚至有可能達到 100 億元。
因此,特肥在海南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物高產量、高品質,需特肥加持
特肥在海南發展起來,主要得益于海南有著特定的作物優勢,以前是反季節蔬菜,現在是熱帶水果,如哈密瓜、芒果、西瓜、榴蓮、百香果等。
“特肥就要投入到有高附加值的作物上,高投入,高回報,農戶才會愿意投入更多,形成正向循環。”海南綠生農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福文表示,海南氣候高溫高濕,作物生長周期短,尤其是瓜類,需要短時間內(一般 75-90 天),提升產量,提高品質,見效快,所以就會去選擇特肥。云南、廣西特肥也做得好,他們有自己的需求市場,而海南市場一是得益于作物,二是作物生長周期短。
特肥在作物上的應用效果表現比較好,哈密瓜、芒果、百香果、菠蘿等作物要保持高產量、高品質都離不開特肥的加持。譬如在芒果上使用硝酸鉀 + 氨基酸,菠蘿使用微生物菌劑等等,都已經成了種植戶已經習慣的用法。
種植端新問題需特肥解決
近幾年特肥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導致增長缺乏動力。因此,近兩年特肥產品開始從作物的需求著手,解決作物黃化、生根等問題,效果不錯。
圍繞市場需求的方向是對的。就如海南嘉禾兄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鐘興來所說:“如果我們賣的東西不能解決客戶的需求,客戶就不會買單。”
“老辦法已經解決不了新問題了。”劉華表示,種植端很多問題大肥和農藥已經解決不了了。譬如菠蘿根腐病,唯一的辦法就是農藥和微生物菌劑結合,培養土壤有益菌,才能徹底解決。再譬如哈密瓜病毒病,用傳統的辦法治不好,但是前期可以預防,用特肥才能預防。土傳病害現在在海南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傳統農藥根治不了,目前主要解決方案就是用特肥調理土壤酸堿度 ,提高有機質含量。另外,海南不會出現凍害,但是會出現低溫,農藥肥料也解決不了低溫這種抗逆問題,必須有特肥參與。
莊福文也表示,海南長期存在土壤調理問題、線蟲病、哈密瓜萎蔫問題和土壤根系問題,且海南氣候高溫高濕,作物生長周期短,需要產量大、高品質、見效快的產品,這些一直存在的市場需求,也不斷推動海南特肥市場越來越火熱。
利潤驅動向著特肥發展
傳統農藥和化肥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經銷商和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特肥的興起正是迎合了這種市場需求。
特肥的利潤相對更高一些,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專門成立了特肥部。未來,農資企業、經銷商會越來越向特肥傾斜。很多企業都在加大特肥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力度,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劉華介紹,以前很多企業都農藥為主,因為傳統農資利潤在壓縮,后來才慢慢開始轉向特肥,包括很多農資批發商、經銷商,也開始轉向特肥。
林道福也表示,特肥價格不透明,不方便在網上購買,受到網絡的沖擊較小。所以,特肥是經銷商一定要抓住的商機。
“利潤才是支撐一個企業走下去的關鍵因素。”莊禮珂也表示,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農藥企業由于利潤率的問題,開始逐漸布局利潤更高的特肥行業。
現下,特肥已經成了海南經營者的必選項,企業必須通過特肥來拉高企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