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种转基因作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柯炳生一语点破

作者:柯炳生的主页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4/8/19 9:53:11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中,最主要的是大豆和玉米。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性状比较简单,就是可以抗一种除草剂,除草剂的名称叫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转基因性状通常是双价的,也就是说,既能抗除草剂,又能抗虫。转基因食品与同类的非转基因食品,同等安全。为什么要种转基因作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柯炳生从转基因种植的必要性、安全性、标识制度等方面进行解析。他分析进口数据显示,进口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进口的玉米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中,最主要的是大豆和玉米。

  • 轉基因大豆的轉基因性狀比較簡單,就是可以抗一種除草劑,除草劑的名稱叫草甘膦。


  • 轉基因玉米的轉基因性狀通常是雙價的,也就是說,既能抗除草劑,又能抗蟲。


  • 轉基因食品與同類的非轉基因食品,同等安全。


為什么要種轉基因作物?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柯炳生從轉基因種植的必要性、安全性、標識制度等方面進行解析。他分析進口數據顯示,進口的大豆都是轉基因的;進口的玉米,大部分也是轉基因的,“既然可以大量進口別的國家生產的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為什么不能允許我國的農民自己進行生產!”

01 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原因

2022年,全球有耕地210億畝,其中,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有30億畝,占14%。

30億畝轉基因種植面積中,美國為11.2億畝,巴西為9.5億畝,阿根廷為3.5億畝,加拿大和印度各約2億畝,這5個國家合計占92%。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其他國家還有巴拉圭、南非、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我國種了4000萬畝左右的轉基因棉花,占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的1%多點。

30億畝轉基因作物中,面積最大的是大豆,占49%,其次是玉米,占33%;其余的為棉花、油菜等。重復強調一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中,最主要的是大豆和玉米。大豆占一半左右,玉米占三分之一左右。

世界大豆出口中,96%來自南美和北美,主要是巴西、美國、阿根廷和加拿大,全部是轉基因的;世界玉米出口中,三分之二來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也都是轉基因的。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大豆和玉米,是因為,這兩種產品,正是我國進口最多的農產品。去年我國農產品凈進口額為1352億美元,其中的52%,是用于大豆、豆粕和玉米進口。我國進口的大豆都是轉基因的;進口的玉米中,大部分也是轉基因的。

我國為什么要進口這么多的大豆和玉米?主要是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對肉禽蛋奶水產品的消費需求大幅度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數據,2013年到2022年,我國人均動物源食品消費,即肉禽蛋奶水產品消費,從63公斤,增加到86公斤,增加幅度為36%。這極大地拉動了對飼料的需求,主要就是對大豆和玉米的需求。國內大豆和玉米生產盡管也在增加,但是卻趕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

這是現狀。未來,人們還要吃更多的肉禽蛋奶和水產品,對玉米和大豆的飼料需求還要繼續增加。而要增加我國玉米和大豆產量,增加面積的可能性很小,只能靠提高單產。

那么,問題來了:通過轉基因技術,能否提高大豆和玉米的單產?回答是,能,在美國,都做到了。因為,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都能夠大大減少草害和蟲害損失,從而增加產量。我國的大豆單產和玉米單產,都不到美國的60%。盡管這個差距不全是轉基因造成的,但肯定有密切關系。

我國從2021年開始,啟動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產業化試點工作。試點情況表明,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的單產水平,顯著高于非轉基因對照組的單產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2023年年底,首批26家企業獲得了許可證,可以生產和銷售轉基因玉米與轉基因大豆的種子。這意味著,我國的農民也可以正式種植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了。

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既然可以大量進口別的國家生產的轉基因玉米和轉基因大豆,為什么不能允許我國的農民自己進行生產!

實際上,早就應該這樣做。

02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轉基因,是一項技術,本身沒有安全不安全的問題。大家關心的,實際上是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對此的回答很簡單:安全。如果要更嚴謹一點,應該說,轉基因食品與同類的非轉基因食品,同等安全。

具體說,這些年來我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以及國內已經批準進行產業化生產的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同非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玉米比較,安全性是一樣的。這些轉基因食品能夠公開上市銷售,都是經過政府批準的,而政府的批準,是因為經過了嚴格的科學審定,確定了其安全性。

世界上所有的權威機構,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各國的科學家組織等,均對已經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沒有爭議。

我們來具體說說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這是現在最主要的兩種轉基因作物。我前面說過,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中,一半左右是大豆,三分之一是玉米,兩者合計占80%以上。

轉基因大豆的轉基因性狀比較簡單,就是可以抗一種除草劑,除草劑的名稱叫草甘膦。也就是說,在轉基因大豆地里撒上草甘膦除草劑,其他雜草都被殺死了,只有大豆不受影響,還好好地活著。沒有了雜草,大豆自然就會增產。轉基因大豆是安全的,從直接影響看,轉入的基因,來自于一種叫矮牽牛的植物,是安全的;從間接影響看,與轉基因大豆配套使用的草甘膦,也不影響大豆的安全性。對于草甘膦可能致癌的說法,歐美的有關機構進行了嚴格的評估,認定草甘膦不致癌,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后也認為“草甘膦不大可能致癌”。況且,大豆籽粒還有豆莢的嚴密保護。

轉基因玉米的轉基因性狀通常是雙價的,也就是說,既能抗除草劑,又能抗蟲。抗除草劑的原理,與大豆相同。抗蟲的原理,是轉入了Bt基因,這種基因來自于一種微生物,可以產生Bt蛋白,害蟲吃了有Bt蛋白的玉米植株莖葉后,腸胃會受到破壞而死亡。Bt蛋白可以殺蟲,而對人畜無害,是因為Bt蛋白本身無毒,與昆蟲體內的一種酶發生作用后,才會產生毒性。人畜的消化道里邊沒有這種酶,所以Bt蛋白對人畜無害。

其他類型的轉基因食品,也各有各的科學道理。能夠被政府批準生產上市,也都經過了嚴格的科學審定程序,沒有安全性問題。

現在,在網絡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有害的謠言,包括致癌、使人不育等,都是聳人聽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和事實。

某反轉人士在美國拍攝的視頻中,有反轉分子對著鏡頭控訴轉基因對她造成的種種傷害。對此,我的質疑是,她為什么不去法院起訴呢?美國的麥當勞曾經因為咖啡太燙,給顧客造成燙傷,顧客起訴,最后獲賠了200多萬美元。

反轉分子不去起訴,應該是他們很清楚,打不贏官司——他們提不出任何站得住腳的科學證據。

03 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

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已經成為各國的普遍做法了。

歐盟是最早實行轉基因標識規定的,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臺了有關法規。美國本來不進行標識,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標識是個負擔,不需要。后來,有個別州,自己先行通過決定,要進行標識。為了避免各州實行不同的標識制度,引起混亂,美國國會通過了法案,決定實行統一的標識制度,從2022年起全國實行。

標識,并不是意味著轉基因食品不安全,而是消費者要求有知情權,政府對民意的妥協。其實,在美國,對于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轉基因食品標識不標識,沒有啥意義,普通民眾根本不在意。今年年初,我特地在微信群中,就有關轉基因食品標識問題,求問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大學同學;他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有認真的同學,立刻在網上查詢一番,才弄清楚了。

我國是從2002年開始實行轉基因生物標識制度的。

在怎樣進行標識方面,最主要的是標識的閾值,即食物中轉基因原料含量達到多少時,才必須進行轉基因標識。歐盟的閾值是0.9%,日本和美國的閾值都是5%。

我國開始時沒有規定閾值,即,只要含有轉基因成分,無論多少,都需要進行標識;并且,那些用轉基因原料生產加工出來的產品,無論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都要進行標識。

2023年10月,《農業農村部關于修改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在農業農村部官網上公布。根據修改后的規定,標識的閾值確定為3%,即,如果加工食品中所含的轉基因產品成分低于3%,則不需要進行標識。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新規定是,對于我國“未批準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生物”,不得標注“非轉基因”字樣。例如,可以標注“非轉基因大豆”,因為現在已經有轉基因大豆上市了;但是不能搞“非轉基因花生”標識,因為,現在市場上根本就沒有轉基因花生。同理,也不得標注“非轉基因西紅柿”、“非轉基因辣椒”等。

實施標識管理有一個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其中包括了六類轉基因產品:大豆及大豆油等衍生產品,玉米及玉米油等衍生產品,油菜籽及其衍生產品,棉籽油和棉籽粕,苜蓿草,以及番木瓜,也就是我們吃的水果木瓜。

這意味著,我國批準上市的轉基因產品,就這些。說小西紅柿、彩椒等是轉基因的,都是謠言。

04 美國人吃多少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問題,本來是個科學問題,但在我國卻成了敏感話題。很多媒體不敢碰,很多人不敢談,生怕引火燒身。倒是那些懷疑的人,反對的人 ,卻不太顧忌,不管場合,頻頻發聲。普通人這樣做,表達疑慮,可以理解;但那些有專家身份的人,甚至有些官員,也這樣做,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會助長謠言,更加誤導公眾。

涉及到轉基因的怪論很多,謠言很多。第一個就是:美國發明了轉基因食品,但他們自己不吃,專門賣給中國,用來毒害中國人。

很多人對此已經反復做過辟謠,有的反對轉基因的人開始也這么說,后來到美國轉一圈回來后,也不再說了。但是,從網絡言論中,可以看到,這個謠言仍然還有市場:仍然還有人在說,仍然還有人相信。

的確,美國生產轉基因產品最早,從1996年就開始了;種植面積也最大,現在超過11億畝,占全球轉基因種植總面積的比例為37%。其中主要是大豆和玉米,這兩種產品合計占美國轉基因種植總面積的90%。其他10%為棉花、油菜、甜菜等。美國生產的大豆和玉米,95%左右都是轉基因的。

2022年,美國大豆總產量為1.16億噸,其中,出口量為5700萬噸,國內消費量為5900 萬噸;玉米總產量為3.49億噸,其中,出口量為5900萬噸,國內消費量為2.9億噸。

也就是說,美國的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盡管出口數量不少,但主要部分還是留在國內消費。2022年,美國國內消費的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合計數量為3.5億噸,攤到美國3.3億人口的頭上,平均每人1噸多。無論是按照總量,還是人均數量,美國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的消費數量,都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這3.5億噸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最終的用途無非是三個方面:一是人的直接消費,主要是加工食品;二是做畜禽飼料;三是各種工業用途。

至于其中有多少被人吃掉了,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不過,在美國的美國人和外國人,從總統到平民,都要到超市中去買吃的。超市的食品中,只要原料成分中含有大豆和玉米,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的,除了明確標明是有機食品。美國的有機食品比例很小,不到1%,其中即便有有機大豆和有機玉米,數量也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計。

據各個方面的報道估計,美國超市的加工食品中,有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比例,含有轉基因原料成分。主要是大豆和玉米。我在今年年初,就這個問題,向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大學同學求證,他們居然從來沒有人注意過和在意過這件事。不過,很快,就有熱心的同學,把他們在網上查詢到的英文資料,截圖發了過來。上邊的表述是:據估計,美國超市的加工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超過75%。

所以,美國不僅吃轉基因食品,并且是世界上吃得最早、吃得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