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常见问题大汇总,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了!
無論是春播玉米,還是夏播玉米,從玉米播種到玉米拔節,總會遇到許多的問題,但只要認真總結,便會發現,玉米苗期所謂的問題,多數是由農事操作不當引起的,如,播種質量差,肥料及除草劑施用不當等;但也不完全排除天氣原因,如,播后連續陰雨等。解決問題的前提便是認識問題,借此機會,對玉米苗期常見問題進行簡單匯總和分析。
一、播種質量差,導致出苗差和苗不齊
“有錢買種,沒錢買苗”,播種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玉米苗期長勢及后期產量。我國玉米作物栽培專家李少昆研究員更是指出,在耐密、宜機收玉米的快速推廣的大背景下,前期播種質量對最終產量的影響可在10%以上。
播種質量涉及環節較多,如,田間整地的好壞,播種時土壤所處的狀態(濕潤或干旱),播種深度的深淺,以及機播手業務能力的高低等等,且各個環節在操作上相互獨立,但對最終結果的影響又相對統一,其中一個環節把握不好,都會對出苗和最終產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如:
1.整地水平差,導致出苗不齊。如,東華北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大,整地粗放,地勢高低不平影響播種機作業降低了播種質量,土塊多、大,土壤通風跑墑,播下的種子不能與土壤密切接觸,影響出苗,導致出苗不齊。
2.田間墑情不足,種子無法萌發或萌發后干枯死亡。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對于干旱地塊,種子無法吸水膨脹、萌發,或種子吸脹、萌發后,無充足的水分供其繼續生長,導致出芽后干死,且出芽后干枯死亡造成的為害遠大于無法萌發。干旱無法萌發的種子,在灌溉或降雨后,往往可正常萌發。
干旱導致田間出苗差
3.播種深度不適宜,造成苗弱、苗差、出苗晚及大小苗嚴重。如,播種過淺,種子會因表層土壤干旱缺水而無法萌發,或即使萌發,種苗也因扎根困難而不能成活(先是苗弱、苗黃,之后干枯死亡);播種太深,種子出土時間推遲,且出苗率降低;同一地塊深淺不一,則苗期大小苗嚴重。
玉米播種過淺(左)和過深時田間表現(中、右)
4.機播手業務能力低,播種過程中速度忽快忽慢,且行距把握不好,造成田間重播或漏播。
播種是玉米田間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播種質量。簡單概括就為,精細整地、提高地溫、足墑、適時、適深播種,及時查看苗情,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播后雨水大,造成內澇,影響出苗
播后雨水大,如果排水不及時,會造成內澇,并影響出苗。主要表現為:種子膨脹、腐爛、變形,掰開爛種的種子后,可發現有濃漿狀液體。對于破土植株,長勢較弱,葉片淺黃,有時表現“畸形”。一般情況下,低洼地有積水的地方,情況比較嚴重,地勢高的或者是平整的地塊,相對較輕。
內澇導致出苗較差
對于內澇導致“爛種”的原因除連續降雨,土壤中的濕度過大,土壤氧氣含量降低,種子無法進行有氧呼吸外,也不排除存在其他原因,例如:
a. 土壤雨后板結嚴重(粘度較大的土壤),種子無法破土,導致爛種。
b. 播種深度過深或播后踩壓過實等。
減少田間“爛種”,最主要的還是及時排澇。若內澇造成缺苗率在10%~30%,及時補種;缺苗率在60%以上的地塊,要及時毀種、重新播種。對于雨后苗弱的區域,及時噴施葉面肥。
三、播種時,種肥過近,導致燒苗
播種時,若種肥過近,會引起“燒苗”。主要表現為:種子不發芽或發芽后不能正常出土,植株弱小,生長緩慢。整行不出面或零星出苗,初生根和次生根短粗,根毛少或無根毛,根端出現黑色壞死。較少的降雨加劇此現象,對于干旱或降水較多的區域,此癥狀會有所減緩。
造成“玉米燒苗”的主要原因便是播種時,種肥隔離不當(種子與施肥一般有2-3厘米的土層隔離),導致種子與肥料距離較近,進而引起燒苗。另外玉米苗期持續降雨,土壤含水量大,肥料快速融化,使根系大面積的接觸高濃度化肥溶液也可能造成燒苗。
圖4.燒苗導致出苗異常
如何避免“玉米燒苗”?首先要改進播種機械,變種下施肥為測深施肥;另外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復合肥;最后,對于燒苗較重的地塊和區域,及時進行大水漫灌。
四、除草劑藥害,導致玉米出苗后死亡或長勢異常
除草劑藥害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前茬作物除草劑殘留引起的玉米藥害,一種是玉米苗后除草劑噴施不當造成的藥害。除草劑殘留藥害多發生在夏播玉米上,由麥田除草劑殘留引起,而苗后除草劑噴施藥害在春、夏播玉米上均可發生。在為害癥狀和發生時期上也略有不同。
1.前茬作物除草劑殘留
除草劑殘留藥害主要表現為玉米不出苗或前期出苗正常,但在玉米3-4葉期時,葉片呈現紫紅色和紫色,植株逐漸干枯、死亡,且雨后的低洼處較嚴重。
圖5.除草劑殘留田間幼苗表現
其主要原因為:前茬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藥害,如,苯磺隆、氯磺隆和氯嘧磺隆。分析如下:
a. 苯磺隆使用不當。苯磺隆通過阻礙ALS(乙酰乳酸合成酶),使纈氨酸、異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受抑制,阻止細胞分裂,致使雜草死亡。苯磺隆在土壤中能較快降解,主要通過水解和微生物降解,但水解受土壤酸堿度影響,且有研究表明,苯磺隆施用不當對后茬玉米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b. 其他化學試劑以次充好。氯磺隆是麥田除草效果很好的除草劑,但殘留期長,容易對后茬作物產生藥害,現已禁用,但目前市場上仍存在大量的以甲磺隆、氯磺隆等冒充芐嘧磺隆、苯磺隆的產品。
c. 前茬作物,除草劑噴施時期過晚。生產上對后茬是玉米等敏感作物的麥田,應在冬前施用苯磺隆,盡量不在春季施用苯磺隆,且不要盲目增加苯磺隆除草劑的用量。
d. 降雨或低洼積水處,藥液殘留層下移,而從導致雨后或低洼積水處植株藥害加劇。由于淋溶作用,土壤中殘留的除草劑隨雨水下滲,進而與田間種子接觸,造成玉米根系生長異常,藥害加劇。
如何避免或減少除草劑殘留藥害,首先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除草劑,然后按照噴施濃度進行冬前噴施;如果藥害嚴重,缺苗較重,應及時補種。
2.苗后除草劑噴施不當
前茬作物除草劑殘留可引起玉米藥害,但如果玉米苗后除草劑噴施不當,同樣可以引起玉米藥害。前茬作物除草劑殘留藥害主要變現在夏播玉米的3-4葉期,而玉米苗后除草劑藥害只發生在玉米苗后除草劑噴施之后,且噴施不同除草劑,藥害顯現時間也略有差異。
玉米苗后除草劑藥害主要由除草劑過量使用和除草劑噴施時間過晚(玉米6葉期后)等原因引起。不同除草劑藥害,其為害癥狀也略有差異。如:
a. 煙嘧磺隆藥害:玉米3-5期葉噴施煙嘧磺隆后5-10天玉米心葉褪綠、變黃,或葉片出現不規則的褪綠斑。有的葉片卷縮成筒狀,葉緣皺縮,心葉牛尾狀,不能正常抽出。
b. 2甲4氯鈉鹽藥害:主要表現為葉片扭曲,心部葉片形成蔥葉狀卷曲,并呈現不正常的拉長,莖基部腫脹,氣生根長不出來,非人工剝離雄穗不能抽出。
c. 酰胺類除草劑藥害:用量過大時將引起玉米植株矮化;有的種子不能出土,生長受抑制,葉片變形,心葉卷曲不能伸展,有時呈鞭狀,其余葉片皺縮,根莖節腫大。土壤粘重、冷濕地塊則能促使藥害形成。
d. 莠去津除草劑藥害:玉米苗后5葉期使用,在低溫多雨條件下對玉米也會產生藥害。表現為玉米葉片發黃,一般10-15天后葉色可轉綠,恢復正常生長。
圖6.玉米常見苗后除草劑藥害
如何避免苗后除草劑藥害?方法其實很簡單,在合適天氣(噴后6小時內無降雨),適時、適量的均勻噴施即可。對于已發藥害的地塊,應加強田間管理,促使苗早發快長或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解毒劑(針對不同藥害,選擇相應的解毒劑),若藥害較重且比例較高,及時改種、補種。
五、使用劣質包衣劑或劑量使用不足,造成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主要表現為:根系變褐,腐爛,胚軸縊縮,干枯,根毛減少,植株矮小,葉片發黃,從下部葉片的葉尖部位開始干枯,嚴重時幼苗死亡,雨后須根生長,癥狀稍微緩解。
近年,隨著種衣劑的推廣,玉米苗枯病的發生已經得到巨大改善,但為什么個別地方還會爆發苗枯病呢?主要原因為某些公司產品使用的種衣劑質量不合格或劑量使用不足,另外,種子自身攜帶病毒也可能使其發生苗枯病。
如何減少苗枯病的發生呢?首先,苗枯病以預防為主,通過有效的種衣劑處理,可有效防控苗枯病的發生;另外,對于病害較重區域或地塊,及時的補種,或噴施葉面肥和殺菌劑(代森錳鋅等)。
六、病蟲害高發,影響苗期發育
玉米苗期是玉米病蟲害的高發期,其中病害以根腐病、粗縮病為主,蟲害以蠐螬、金針蟲、二點委夜蛾、玉米螟和粘蟲等為主。
玉米苗期病蟲害高發主要與自身條件和外界環境有關。如,玉米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會遭受土壤或種子攜帶的真菌侵染,對于病毒攜帶量大的種子,苗期易發病害。另外,對于小麥-玉米輪作區域,玉米在苗期生長在麥茬之中,外界環境(如,風等)會使玉米葉片發生機械損傷,增加病菌侵染機率,促使苗期病害高發。
玉米苗期是2代二點委夜蛾幼蟲的高發時期,主要為害夏播玉米。二點委夜蛾在黃淮海地區一年發生4代。越冬代成蟲和1代幼蟲會在小麥田間完成發育;1代成蟲盛發期與小麥收獲和玉米播種期相遇,2代幼蟲是主害代,且正值麥茬夏玉米苗期。
圖7.二點委夜蛾發生規律(二代幼蟲為害玉米苗期)
如何減少玉米苗期病蟲害?首先,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包衣,減少玉米苗期病害的發生;其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麥收后及時滅茬;最后,玉米出苗后,及時查看田間蟲害發生情況,及時的進行苗期病蟲害化學防控。
七、其他
除上述常見播種質量差、肥料及除草劑使用不當、“倒春寒”及苗期病蟲害高發外,還有鹽堿地、鳥害和鼠害、冰雹災害等。
總之,玉米苗期問題復雜、多樣,而且多種問題可同時發生,但只要我們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應對,就能避免和減少眾多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