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肥这三种补法,第二种方法最好,1~2次就能补够!
鈣是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16種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土壤中的含鈣量一般來說均能滿足植物需要,由于鈣很容易與土壤中的各種陰離子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鹽,因此根系并不能吸收利用,又加上植物需要大量的鈣,因此在生產上很容易出現缺鈣癥狀,尤其是辣椒、番茄等蔬菜,對鈣更加敏感,一旦缺鈣,常常引起臍腐病的發生,大量果實失去食用價值,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何補鈣效果最顯著呢?
鈣對植物主要作用
鈣是所有綠色植物生長發育的所需的營養元素,鈣有“植物細胞代謝的總調節者”之稱,它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鈣是細胞壁的主要組成部分,鈣與果膠酸結合形成果膠酸鈣被固定于相鄰兩個細胞壁之間,即中膠層處,維持細胞壁的結構和功能。其次,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鈣還具有生理調節作用,鈣能中和植物新陳代謝生成的有機酸,形成草酸鈣、檸檬酸鈣、蘋果酸鈣等不溶性有機鈣,調節細胞液的pH值,穩定細胞內環境。第三鈣起第二信使的作用,鈣能與作為胞內信使的鈣調蛋白結合,調節植物體的許多生理代謝過程,尤其在環境脅迫下,鈣和鈣調素參與脅迫信號的感受、傳遞、響應與表達,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缺鈣的原因
(1)需求量大:早在19世紀,科研人員就發現,植物生長發育除了需要氮磷鉀以外,還需要大量的鈣元素,因此將氮磷鉀鈣列為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四大元素。由于不同的作物,對鈣需求量有所不同,后來科學家將氮磷鉀列為大量元素,將鈣劃分為中量元素,需求量僅次于鉀,花生、番茄等個別作物對鈣的需求量甚至與鉀一樣多。
(2)補充少:在生產過程中,農民朋友都知道追施氮、磷、鉀,卻忽視了鈣的補充,而作物對鈣的需求量卻很多,因此,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在生產上很容易引起缺鈣。
(3)吸收少:土壤中雖然含有大量的鈣,但是鈣容易與土壤中的硫酸根、碳酸根等陰離子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鹽,并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根系吸收的鈣遠遠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因此農作物常常出現缺鈣現象。
(4)移動性差:鈣在植物體內幾乎只能通過木質部運輸,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主要靠水分蒸騰作用的拉力向上移動,不但移動速度慢,而且在植物體內也容易與草酸、檸檬酸、蘋果酸等各種酸形成鈣鹽被固定下來,這就是為什么缺鈣現象首先表現在嫩葉上和果實上。
補充鈣的方法
(1)底肥補充:在整地時施肥是施鈣肥最主要的施肥方式,不僅能補充鈣,還能改良土壤。在南方酸性土壤或保護地栽培下的酸化土壤,一般需施生石灰50-100千克/畝;在北方堿性土壤,每畝可施石膏100~200千克。基本上可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
(2)隨水沖施:在植株開花結果期,對鈣需求量較大,可結合澆水,每畝每次追施含鈣的大量元素水溶肥6~10公斤/畝,由于水溶肥中的鈣是以螯合態存在,很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是補鈣最有效的方法。
(3)葉面噴施:葉面噴施是快速補充鈣肥的方法,但是葉面噴施補充的量較少,很難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葉面噴施一定要提前,而且要選擇容易被作物吸收的糖醇鈣或螯合態鈣,一般在開花結果前開始使用,每畝每次可用糖醇鈣20~30克,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每10~15天噴一次,定期噴霧。
使用作物
這三種補鈣方法,以第二種吸收利用率最高,可廣泛用于番茄、茄子、辣椒、西瓜、蘋果、梨、桃等多種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