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拟定增募资不超12亿!中信集团全额认购(持股比例增至25.93%)
中國種業龍頭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平高科″,000998.SZ)8月6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擬向中信集團下屬中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農業″)發行A股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億元。本次發行完成后,中信農業及中信興業合計持有隆平高科的持股比例將由17.36%提升至25.93%。
隆平高科稱,通過本次發行,中信農業將為上市公司發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進一步夯實隆平高科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有助于上市公司加大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種業產業整合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在全球種業行業中的地位。
隆平高科于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是由袁隆平院士作為主要發起人設立的現代種業高科技集團,目前第一大股東為中信集團。該公司成立時以水稻、辣椒業務起步,由湖南省農科院作為第一大股東發起成立并實現上市。
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盈公告,隆平高科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0億元至1.20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不過,公司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90億元至-2.20億元。
中信集團8年前邁出進軍種業第一步:服務種業振興國家戰略
從隆平高科的發展歷程來看,該公司成立時以水稻、辣椒業務起步,由湖南省農科院作為第一大股東發起成立并于2000年實現上市。在2004年至2015年期間,新大新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也在這一期間成長為中國種業龍頭企業。2016年至今,中信集團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最終控制人為財政部。
此次公告中也提到,2016年,中信集團入股隆平高科成為第一大股東,邁出了進軍種業的第一步。此后,中信集團從各方面堅定地支持隆平高科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將隆平高科打造成世界一流種業集團。中信農業正是中信集團在農業領域的戰略規劃者和實施者,專注于農作物育種、良種推廣和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戰略規劃、資本支持、運營管理等方式發揮國有資本運營作用,致力打造中國農業的″種業芯片″。
隆平高科已逐步成長為一家綜合性跨國種業集團,進入全球種業企業前八強:雜交水稻種子業務全球領先,國內市場占有率近20%,在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布局,尤其在菲律賓、巴基斯坦市場份額領先;國內雜交玉米種子推廣面積6000萬畝,市場份額約10%;巴西玉米種子業務市場份額20%以上,穩居前三,并躍居冬季玉米種子市場第二;雜交谷子、食葵、辣椒、黃瓜等專精特新種子業務在全國各區域市場均保持領先;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45%,達到92.23億元,較2016年中信集團入股時營業收入22.99億元翻兩番。
隆平高科稱,公司與中信農業簽訂附生效條件的股份認購協議,本次發行的發行價格為定價基準日前(不含定價基準日當天)20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的80%與本次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末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值的較高者,發行價格保留兩位小數并向上取整,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120000萬元。根據本次定價原則,本次發行的發行價格為7.87元/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 152477763股(含本數)。
本次發行前,中信農業及其一致行動人中信興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興業″)合計持有隆平高科228601512 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7.36%,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本次發行完成后,中信農業及其一致行動人中信興業合計持有的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381079275股(含本數),占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5.93%,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本次發行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就此次發行的目的,隆平高科具體提及多個方面。第一,踐行央企責任擔當、服務種業振興國家戰略,中信農業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助力隆平高科繼續向世界一流種業企業邁進;第二,增強上市公司資金實力,提升上市公司服務種業振興國家戰略的能力,為國家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做出新貢獻;第三,目前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財務費用支出金額較大,財務負擔較重,本次發行有利于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保障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尤其在資產負債率方面,隆平高科披露,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近一年來維持在較高水平,2024年3月末的資產負債率62.80%,高于行業平均值34.19%。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負債總額168.93億元,其中短期負債金額65.16億元。
隆平高科提到,本次募集資金用于公司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有利于降低公司負債規模,節省利息支出,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經模擬測算,本次發行完成后,公司2024年3月末的資產負債率由62.80%降至58.34%,資本結構及負債結構將得到優化。
隆平高科同時認為,大股東以自有資金增持公司股票,可增強公司股權結構穩定性,并為公司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夯實公司穩健經營發展基礎;同時,可體現大股東對公司發展的信心,有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實現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加大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種業產業整合等方面投入
就此次發行的背景,隆平高科提到其中一點為,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種業行業整合持續深化,對種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資金要求,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有助于上市公司加大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種業產業整合等方面的投入。
此前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頒發了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這被認為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市場的開放邁出重要一步。2024年則更是被業內視作是″農作物轉基因產業化元年″。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完成三年試點的種基因玉米、大豆產業化在2024年進入了示范階段,種植省份和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
隆平高科稱,公司作為中國種業龍頭企業,近年來積極布局國內轉基因玉米研發和產業化,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內,2023年國家首批轉基因玉米過審品種數量和示范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國際上,巴西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家,隆平巴西擁有在巴西20多年轉基因玉米育種、繁育和推廣服務經驗,對國內轉基因育種創新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此次公告中提到,通過本次發行獲得資金支持后,將優化公司資本的結構,為上市公司在生物育種技術領域的深入研發提供動力,從而增強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不過,近年來業績不利的隆平高科今年上半年仍然在經受業績考驗。在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初步測算情況時,隆平高科提到相關因素,報告期內,公司自主研發能力持續提升,高產優質的品種深受市場歡迎,在夯實存量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增量市場,使得公司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水稻產業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20%,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加約0.65億元。
然而,報告期內,受美聯儲持續加息周期影響,境外匯率波動較大,隆平高科境外子公司中長期外幣貸款產生的匯兌損失同比增加約2.8億元,使得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隆平高科在近日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也進一步解釋了上述問題。其強調,公司已于2023年度將本部的外匯(美元)貸款全部置換成人民幣貸款,不存在因外幣貸款而產生匯兌損失的情形。半年報所產生的匯兌損失主要因境外子公司采用人民幣貸款置換境外高利率的雷亞爾貸款,加之人民幣對雷亞爾的匯率從期初0.68升值至期末0.78,導致報告期期末待償還貸款余額增加。
隆平高科認為,盡管短期外匯市場的波動對財務報表盈利情況產生一定影響,但考慮到外匯波動具有雙向性,降低波動亦需要綜合權衡成本和風險。鑒于目前在巴西金融市場直接進行風險對沖的成本較高,公司采取了更為審慎的策略。
因此,短期內隆平高科一方面將減少巴西業務資本支出,同時通過增加經營性現金流入適度降低雷亞爾負債頭寸,以自然對沖手段來減少對外部風險對沖工具的依賴;另一方面,其提到,公司目前已利用人民幣跨境直貸和NRA賬戶放款機制幫助境外子公司進行貸款置換。
隆平高科今年受外界關注的另一項事則為,繼去年7月完成董監高換屆后,該公司在今年7月初宣布進一步創新公司治理制度,借鑒優秀科技型企業實踐經驗,并結合種業行業及公司實際情況,制定《輪值總裁管理制度(試行)》。
隆平高科最新表示,通過推行輪值總裁制度,可充分發揮具有不同經驗背景的高管團隊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團隊活力及創造性,通過以賽帶練方式加快公司高管干部培養,并在輪值總裁領導下充分發揮集體決策智慧。同時,公司董事會還授權桑瑜董事督導推進重點專項工作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