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物菌肥行业常见骗局
經常看到一些朋友曬圖,炫耀其微生物肥料發毛。有些還煞有介事地提示“會發毛的肥料”,這是迎合無知老百姓對微生物肥料的認識。
每個人應該這樣想一想:我們在家里發面蒸饅頭,看見發面發毛了嗎?自己釀酒、釀醋看見發毛了嗎?而且發現發毛你一定是清除發毛的部分的,對不對?為什么?因為他們是雜菌有害菌,發面、釀酒、釀醋都是有益菌在發揮作用卻沒有看見“毛”啊!
植物的枯萎病、角斑病、潰瘍病,你看見發毛了嗎?而各種植物的銹病、白粉病、灰霉病都看見黃斑點、白毛或者黑毛了。你能說你沒有看見,就是沒有菌的活動?
菌發不發毛是菌本身的屬性和環境決定的。
其次,真菌更適應于酸性環境生存,目前的微生物肥料載體都是動植物殘體發酵而成的,均為酸性,所以真菌性肥料和真菌雜菌含量高的容易看到發毛。
第三,發毛的肥料一般濕度大、水分大,菌才會萌發生存,這類肥料干重比干顆粒肥料重量一袋少5公斤左右。除了及其個別的放線菌產品,常見生物菌肥在正常存儲過程中并不“長毛”,常見“長毛”的產品是沒有發酵徹底的有機肥,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產生了大量的有害真菌!另外,常見的微生物菌劑添加的是“芽孢類細菌”,大量繁殖會形成“菌落”,做成肥料是不會長毛的!不會長毛的!不會長毛的!
所以,微生物肥料發毛沒什么了不起,也不能作為肥料好壞的判斷依據。只是菌種的不同、菌所處的環境不同、雜菌真菌含量多少的不同、肥料含水多少的不同罷了!
再者,我們要的是肥料菌在土壤中萌發,不是在肥料袋中萌發。在肥料袋中看到的白毛不一定是活菌,完全可能是菌死亡后留下的殘體,即死菌絲體,尤其是干顆粒的。
有農民反映,有些生物菌肥廠家進村講課時講到:凡是粉劑的生物菌肥都是真的,凡是顆粒的生物菌肥都是假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他們這樣向農民解釋:肥料在造粒過程中會經過高溫,高溫會將微生物殺死。這樣的理由很具有迷惑性,令不明就里的農民信以為真,給經銷顆粒生物菌肥的廠家造成不良影響。
這樣的觀點純粹是不負責任的錯誤觀點。
因為這樣講的人,他們的產品是粉狀的,誤導老百姓的目的就是中傷他人,損人利己。
有機肥存在粉劑和顆粒之分,生產顆粒有機肥有的也的確要經過高溫,但是請注意:高溫生產顆粒生物有機肥的工藝,并不是把菌種添加放在高溫環節之前,而是放在高溫環節之后。也就是在經過高溫成粒之后,再將微生物菌劑噴在顆粒表面,這樣做就保證了顆粒生物菌肥既成粒,又保持了菌種的存活率。
另外,顆粒菌肥有的生產工藝并不都需要經過高溫,例如擠壓造粒或其它方式造粒后低溫干燥等工藝,雖然將菌加在粉末有機物料中,由于不進行干燥或低溫干燥,顆粒中的有益微生物活性也不會被破壞。
造粒后再加菌、加菌后不經過高溫進行物理造粒,都是完全可行的、成熟的工藝,不存在顆粒狀微生物菌劑是假的,粉狀微生物菌劑是真的這樣的說法。
《生物有機肥》執行標準中規定:
粉劑產品應松散、無惡臭味;顆粒產品應無明顯機械雜質、大小均勻、無腐敗味。
《復合微生物肥料》執行標準中規定:
產品按劑型分為液體、粉劑、顆粒型。粉劑產品應松散;顆粒產品應無明顯機械雜質、大小均勻、具有吸水性。
《農用微生物菌劑》執行標準中規定:
產品按劑型可分為液體、粉劑、顆粒型。由以上國家規定來看,說粉劑微生物肥料是真,顆粒微生物肥料是假,純屬子虛烏有。
然后,我們再說說生物肥的保質期問題:生物肥里的菌種活性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菌肥標準規定包裝袋上應該標準菌種的有效期,一般正常儲存條件下有效期最多兩年。
該圖是從某菌肥產品上截取的,大家可以看到顯示有效期為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那么超過一年半,就不能用了,失效了!所以大家選肥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另外,還有用有機肥冒充生物肥的現象:執行NY525-2012有機肥標準都標出含有有益菌,標稱生物肥銷售,假的生物肥很多用的有機肥證號——這點大家稍稍留意就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