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第一届全国作物杂种优势与生物育种学术大会成功召开
為加強學術交流,促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和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加快形成種業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指導下,北京科技大學聯合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黑龍江大學、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于2024年7月1-5日在新疆伊寧縣天山花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主辦第一屆全國作物雜種優勢與生物育種學術大會。
在大會開幕式上,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大會主席武貴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東升致歡迎辭。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院士,黑龍江大學校長王敬波,伊犁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蔣海軍,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副州長達列力別克·坎加汗,伊寧縣天山花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負責人尹勝,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清,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大會指導鄧小明,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主席、大會主席翟虎渠出席大會并講話。各位領導充分肯定了本次學術大會的重要意義,強調了會議對于發展種業新質生產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推進作用,并對下一步生物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張衛冬主持開幕式。
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張衛冬主持開幕式
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武貴龍致歡迎辭
大會現場
領導致辭和講話
在院士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獻龍三位院士分別以“糧食安全與藏糧于技”“農業科技創新前沿熱點”和“資源和技術創新驅動新疆棉花品種迭代升級”為題進行了精彩報告。三位院士聚焦種業新質生產力與國家糧食安全主題,共話作物雜種優勢與生物育種前沿,他們提出的農業科學的突破機遇、未來育種的目標以及種業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等內容,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深入思考和熱烈討論。
科技小院建設與“新農科”研究生教育論壇由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林林主持,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王健豪副處長和張衛冬副校長講話。隨后由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總工程師葛毅強、張衛冬、尹勝和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院長李麗,共同為北京科技大學建設的10個科技小院揭牌。5位教師代表圍繞科技小院的育人成效進行經驗交流,推動科技小院真正成為培養研究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實際問題的有力抓手,以推進農業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科技小院建設與“新農科”研究生教育論壇
大會內容豐富、報告精彩紛呈。在作物生物育種、作物關鍵基因挖掘與育種利用、作物育性與光溫調控機制、作物種業新質生產力、作物生殖發育與雜種優勢利用、作物基因組解析與育種應用等學術論壇版塊,大家深入交流了作物雜種優勢利用和生物育種領域最新進展和成果,為有效應對生物育種產業化的機遇和挑戰、推動我國種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提供支撐。其中,萬向元主持的“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作物育性與生殖發育分子調控機制”多位項目組成員匯報了工作進展,帶動本領域深入交流聯動和跨界融合創新,為未來作物育性與生殖發育領域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和聯合攻關打下良好基礎。國際知名期刊論壇、田間觀摩等版塊特色鮮明、針對性強,有效銜接了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與育種應用。
本次大會由新疆伊寧縣天山花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伊犁冠通生物集團有限公司、伊犁師范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北京中智生物農業國際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生物農業研究院、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農業分會8家單位共同承辦。由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先正達集團)、玉米等作物種質創新及分子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先正達集團)、作物生物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北京大北農集團公司)和智種網NOVOSEED(北京新銳恒豐種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贊助支持單位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本次大會初步探索構建了作物雜種優勢利用與生物育種領域協同創新長效機制,推動了具有鮮明學科交叉特色的“新農科”建設,彰顯了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運用工科思維解決農業問題的獨特優勢,以及組織優勢科研團隊服務生產一線的責任擔當,為未來作物雜種優勢利用與生物育種學術大會的高端化、品牌化、長效化打下良好基礎。
會前,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大林一行,黨委副書記于成文一行,先后蒞臨會場和田間試驗站指導會議籌備等相關工作。
于成文副書記一行指導大會籌辦和田間觀摩
北京科技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史立偉,團委書記王海波,發展規劃處處長、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胡曉軍,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兼人事處副處長、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融合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偉,研究生院院長林林,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院長兼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曉鋒,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郭志恒,幫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兼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林飛,財務處副處長兼機關黨委副書記李翰超,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曉杰等參加了會議籌備和大會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