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技术推广者,对果农挖苹果树的几点忠告!今后果业是这样的!

作者:梁军锁三农 赵小弟 2022/1/4 14:58:07
近期,看到许多果农在挖树,心里不是个滋味!详细一问,大家都说不卖钱,还费工,不弄了,种粮(玉米)既省时省工还能卖上钱。因而许多果农一看别人都挖开了,就不问青红皂白,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纷纷加入砍树浪潮,岂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将来生活就会愈来愈苦。今天,我站在一位技术推广者,一名来自农民家庭的人给大家几点忠告:一、挖树容易栽树难     从今年开始

近期,看到許多果農在挖樹,心里不是個滋味!


詳細一問,大家都說不賣錢,還費工,不弄了,種糧(玉米)既省時省工還能賣上錢。


因而許多果農一看別人都挖開了,就不問青紅皂白,不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紛紛加入砍樹浪潮,豈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了困境,將來生活就會愈來愈苦。


今天,我站在一位技術推廣者,一名來自農民家庭的人給大家幾點忠告:


圖片


一、挖樹容易栽樹難 

    

從今年開始,國家出臺了政策——基本農田堅決不能栽樹,要發展糧食,果樹只能栽在一般農田。


而淳化縣原來栽的很多果樹95%都在基本農田,也就意味著果農將現有的果樹挖掉,就恢復了基本農田,將不能隨便再栽樹。所以很多人在挖樹之前,一定要想好,挖了果樹之后,再想栽樹給哪里栽(因為政策不允許)。


有的人說,還有一般農田,豈不知一般農田基本都在村莊溝邊鹼畔處,而且面積都很少。因而隨著果園面積不斷減少,將在不久的將來,蘋果將是奢侈品,買蘋果都要走后門呢。

二、挖樹之后靠什么生活


如今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村人放棄農業、果樹產業,將土地全部流轉進入城市,開始過上打工生活。開始前幾年,可能認為打工掙錢多,來錢快,就不斷鼓動其他人來城市打工掙錢。豈不知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升,智能化的機械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應用,農民工打工愈來愈難,機會愈來愈少。


雖然打工成功致富的例子很多,但失敗的比比皆是,到時候打工沒有賺到錢,回到農村,又沒有穩定產業,挖樹的果農朋友靠什么維持一個家庭正常的支出(據調查,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年支出費用在23萬元,有學生或者病人的則更高),因而大家要想好,挖樹之后一定要有穩定的產業收入才能動手,否則不敢挖也不能挖。

大家要明白,種糧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發家致富要靠支柱產業。淳化是世界三大蘋果優生區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生產出來的蘋果個大色艷、味美甘甜,唯有蘋果才是果農朋友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大家要堅信不疑。


三、蘋果為什么不賣錢


任何一個產業都要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過程。


記得2000年是我們果農朋友經歷最難忘的時候,一袋30斤蘋果賣46元,每一百袋子蘋果還要贈送幾袋的慘痛經歷。那時候出現很多人挖樹,尤其以涇陽、三原、禮泉、興平等不適宜蘋果種植的地方最多,隨著果園面積大幅度減少,2015年蘋果價格最高,果農收益也最好。


但從這以后,蘋果價格一路下滑,果商收購嚴格,客商少,走貨慢,果農收益大幅度降低。很多果農看到蘋果價低不賣錢,就放松了對果園管理,投資減少,致使病蟲害嚴重,果實商品率下降,蘋果愈是不賣錢,果農就越不投資,形成惡性循環。


圖片


另外大家都能看到,雖然蘋果數量減少,但為什么價格上不去,歸根到底,還是市場發生了變化,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


如今消費者需要的蘋果要口感脆甜、香氣濃郁、果高樁、無公害的果品,大家如果不改變目前這種經營方式,就會出現蘋果難以銷售的局面。


大家明顯的能感覺到,前多年的果品市場和現在無法比,如今果品市場,種類繁多,品質好的果品不下數十種。消費者可以隨時買到自己喜愛的果品,因而大家不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種植技術,沿用老辦法生產的蘋果能賣出去嗎?市場上消費者會吃嗎?


所以大家要想一想,自己蘋果不賣錢,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是果實品質還是管理技術,要對癥下藥,才能正道,而不是一味的挖樹毀園。


今年據我們調查,在秦河、固賢、胡家廟等地,就有果農將自家φ70以上富士蘋果2.22.5/斤賣給客商,每畝果園收入在1萬元左右。

這些能賣高價的蘋果園,九月份90%以上蘋果樹葉都在樹上綠油油的,而賣低價的果園,70%的蘋果樹葉落在樹下,樹上僅剩果個小的碎蛋蛋蘋果,大家說,客商能給這些蘋果出高價嗎?


因此我想給果農朋友說,要找到蘋果不賣錢的真正原因,每一家的情況不一樣,有可能是品種著色不好、或者品種過時,還是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大家要針對問題,對癥下藥,不要一味的跟風,那到頭來受傷的只是自己。

 

四、今后果業發展去向


如今農村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越來越多的果園或者土地無人耕種。面對這一問題,要發展果業,單家獨戶經營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規律,就必須走規?;?、標準化、統一化、市場化,讓果農抱團發展果業。


不管更新換代栽植新品種矮化密植果園,還是對現有品種不好的果園進行高接換優,或者對現有果園加大投入,不斷提升果實品質,目前果農只能通過這幾種途徑實現產業致富。


圖片


今后果業發展將逐步向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小企業等為主過渡,因而建議果農朋友要順應時代發展規律,成立家庭農場,告別單家獨戶經營,新建或改造集中連片的果園(3050畝),這樣抗風險能力增強,也有利于得到國家支持。


作者:陜西省淳化縣果業中心 趙小弟,來源:梁軍鎖三農;文章僅供參考交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