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八大怪”,直接影响蔬菜产量和大棚使用寿命
作者:微生物肥料圈
2024/9/11 11:06:09
近几年,棚室土壤问题频发,不仅蔬菜难以获得高产,棚室使用寿命也受影响。有专家用八个字总结了当前土壤面临的主要问题,看看您的大棚有没有中招。土壤问题八大怪板、馋、贫、浅、酸、咸、脏、杂即:土壤板结、矿质营养比例失衡、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重茬障碍。板:土壤板结,越种越板土壤 “板结”,就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主要原
近幾年,棚室土壤問題頻發,不僅蔬菜難以獲得高產,棚室使用壽命也受影響。有專家用八個字總結了當前土壤面臨的主要問題,看看您的大棚有沒有中招。即:土壤板結、礦質營養比例失衡、有機質含量低、耕作層變淺、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土壤污染、重茬障礙。土壤 “板結”,就是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耕作層變硬,透氣透水不良,嚴重影響作物根系正常生長。- 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
- 長期過量偏施化肥。長期過量施用大化肥,破壞了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不能得到及時地補充,引起土壤板結和龜裂。

- 根系能力下降。土壤板結的情況下,缺氧而導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發育,呼吸減弱,影響養分的吸收。
作物生長需要16種必需營養元素,而在日常管理中只重視施氮、磷、鉀肥,忽視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大量元素富集。主要表現:肥料投入越來越多,果蔬產量、品質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呈現下降趨勢。土壤的有機質是土壤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主要問題:當前作物復種次數增加,過量地施用化肥,而有機肥施用嚴重不足或者使用方法不合理。主要危害:土壤有機質損失嚴重,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及緩沖性能降低,嚴重影響著作物的產量和種棚的經濟效益。由于長期使用旋耕機耕作,導致大部分土壤耕層變淺,有效活土層僅有15-20公分。“犁底層”的形成,阻礙了土壤水分、養分和空氣的上下流通,阻礙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來越差,抗旱性能不斷下降。- 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因為目前多數化肥都是酸性肥料。
- 改變土壤微生物環境:當土壤酸化以后,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種群數量就會增多,有益微生物種群數量會大幅減少,從而增加根部病害的發病率。
- 土壤結構被破壞:當土壤中的微生物環境破壞以后,土壤的團粒結構也就相應的破壞了。
- 土壤養分一般在中性或者偏酸性的土壤中吸收率最高,當酸堿度顯著升高或者降低時,土壤養分的吸收率就會下降。
- 根結線蟲:根結線蟲喜酸性土壤環境,當土壤變酸以后,根結線蟲的數量就會變多,從而引起根結線蟲病發生。
簡單說,就是土壤里邊含有太多鹽分。就像大家吃飯時鹽放多了,人吃了會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也影響植物正常生長。說的再現實一些,青霜、紅霜、白霜,這些現象都見過吧?這就是土壤鹽漬化的直觀表現。- 設施環境封閉:設施栽培下,作物對土壤水分需求量大,會使土壤深層的鹽分隨水分蒸發時上移集聚到表層。
- 施肥不合理:過度使用大化肥,以及使用未腐熟發酵的糞肥,這是主要原因。
- 耕作方式不合理:耕作層變淺,犁底層形成,鹽分容易聚積在耕作層難以下滲,使土壤表層鹽分逐年增高。
- 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猶如腌咸菜一般,作物需水要求難以得到滿足。
- 影響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土壤鹽分過多,根系生理功能嚴重受損,嚴重影響養分吸收。
- 土壤功能下降。土壤中含鹽量過高時,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影響土壤功能。
主要原因:化肥、農藥、農膜的殘留,未經發酵腐熟處理的有機肥,以及連作和病蟲害病原物,這些污染物長期殘留土壤之中,一旦超出土壤自身凈化能力后就會造成土壤的污染。主要危害:土壤生態平衡會被破壞,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理化、生物性狀惡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變差。一個典型現象,新棚作物根部病害發生較少,老棚不但病害重,而且產量及品質都不理想。
主要原因:新建棚室的土壤生物性狀比較好,有害菌群(雜菌)和有益菌群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而當我們不斷種植,不斷施入化學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即有害菌群(雜菌)的數量越積累越多,有益菌群的數量越來越少。土壤調理劑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顆粒粘成一個個的小團粒,即恢復土壤團粒結構。具體應用起來比較方便,菜農在翻地之前或者翻地之后,直接撒在地面上,然后再澆水,土壤調理劑在水的作用下會變得特別粘,一個個的小團粒會形成土壤膠體,這種膠體就形成了土壤團粒結構,保證土壤透氣、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尤其是針對7-10年的棚室,秸稈的效果非常好,比單獨使用有機肥效果更好。現在很多菜農還在使用未腐熟的糞肥作為有機肥,危害比較大。不管是雞糞、牛糞,使用時可以通過加入秸稈腐熟發酵。以雞糞為例,里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及氮磷鉀,一層雞糞加一層秸稈,堆在一起腐熟發酵,既能把雞糞里的鹽分降下來,還能把更多的有機質腐熟出來,同時高溫發酵可以消滅一大部分病原雜菌。土壤鹽漬化嚴重的地塊,可以大量使用秸稈,秸稈腐熟的過程能吸收一部分鹽分,降低土壤的鹽漬化。2、土壤化學性狀的改良
有些菜農選擇水泥、生石灰作為調理劑改良土壤化學性狀。如果土壤嚴重酸化,使用水泥、生石灰后,當時pH值肯定會升高,表面上土壤酸化已經得到解決。這種做法的弊端是無法解決鹽漬化,同時嚴重破壞土壤結構,形成沉淀,導致土壤惡化加重。(2)減少化肥用量,可以使用一些堿性化肥,例如氫氧化鎂,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土壤pH值,同時不會形成沉淀。土壤化學性狀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關。目前很多老棚室復合肥利用率極低,某些老棚室單獨使用復合肥的話,利用率連15%都達不到,也就是說施用100斤復合肥用到地里,能夠被作物吸收的只有15斤左右,其余85斤都白白浪費掉,這部分被浪費的肥料反而會加重土壤鹽漬化或酸化。建議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復合肥只作為底肥使用,追肥盡可能選水溶肥。對于很多菜田來說,土壤里都不會缺肥料,氮磷鉀只多不少,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土壤中殘存的氮磷鉀,或者說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鉀,一點兒一點兒地活化出來,讓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說過多追施化學肥料。追肥原則:追肥不在多、吸收是關鍵。追的再多,土壤吸收不了也沒用,追的量合適,保證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到80%,對土壤的破壞會越來越少,土壤本身也有一個緩沖的能力,這樣的土壤就會越種越好。
改良土壤生物性狀,一定要從根本上入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菌治菌。要想提高作物產量,需要向土壤內添加生物菌劑(生物菌肥)。國內應用最成熟的就是芽孢桿菌。芽孢桿菌屬于細菌,種類比較多,它針對緩解土壤重茬是一個特別好的菌群,能夠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這是一個治本的方法。國外應用的生物菌劑主要是真菌,例如菌根菌、木霉菌里面的深綠木霉等。真菌的生物菌劑相對細菌來說,生產的工藝更復雜,提純難度更高。國外的廠家還會有一些土壤菌群調理劑,利用生物刺激素的原理,沖施到地里之后,能夠刺激土壤,形成適合本土壤的菌群,增加有益菌含量,緩解作物減產和土傳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