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及联推产品

作者: 江苏植保 2022/8/1 10:27:13
根据7月25~26日全省秋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预计水稻中后期以“三病三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为主的病虫害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病虫发生不平衡性大。各地务必强化监测预警,科学制订防治对策,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适时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有效控制危害。 1  趋势分析  &

根據7月25~26日全省秋熟作物重大病蟲發生趨勢會商分析,預計水稻中后期以“三病三蟲”(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及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為主的病蟲害總體將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程度與去年相近,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方式病蟲發生不平衡性大。各地務必強化監測預警,科學制訂防治對策,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適時打好病蟲防治總體戰,確保有效控制危害。 

1  趨勢分析

       預計全省水稻中后期病蟲總體呈中等至偏重發生態勢,發生程度與上年相近。其中,一類病蟲中,“兩遷”害蟲中等、局部偏重發生,二化螟偏輕發生,稻瘟病中等至偏重發生;二類病蟲中,紋枯病偏重發生,大螟偏輕發生;其他病蟲中,稻曲病偏輕、局部偏重發生,細菌性病害在局部老病區中等發生。

1.1  預報結果

1.1.1  一類病蟲

       (1)褐飛虱。總體中等,其中五(2)代偏輕發生,六(3)代蘇南、沿江、沿海等地中等至偏重發生,如果后期補充遷入,將加重七(4)代發生程度,預計總體重于上年。

       (2)白背飛虱。總體中等,蘇南、沿江、沿海局部五(2)代偏重發生,發生程度略重于上年。

       (3)稻縱卷葉螟。總體中等,五(3)代、六(4)代在沿太湖、沿江局部地區偏重發生,輕于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自南向北陸續進入本地蟲源羽化峰,如果期間出現外來補充遷入,與本地蟲源疊加,將加重發生程度;8月上中旬進入五(3)代卵孵化及低齡幼蟲高峰;9月上旬如果出現回遷峰,將對遲熟水稻影響較大。

       (4)二化螟。總體偏輕,二代在沿江、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發生,與去年相近。發生期長且不整齊,卵孵主高峰南部在8月上旬,北部在8月上中旬,與上年相近略早。

       (5)稻瘟病。總體中等至偏重,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區感病品種上穗稻瘟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與去年相近;若破口抽穗期遇多陰雨天氣,發生程度將加重。

1.1.2  二類病蟲

       (1)紋枯病。總體偏重,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至大流行,發生程度較去年略重;大面積8月上中旬進入發病盛期,較常年相近。

       (2)大螟。總體偏輕,三代在蘇南、沿江及沿海局部中等發生,較去年略重。卵孵高峰在8月中下旬,早于上年。

1.1.3  其他病蟲

       (1)稻曲病。總體偏輕,蘇南、沿江、沿海粗桿大穗型品種以及丘陵、淮北雜交稻局部偏重,重于去年;若破口期遇多陰雨天氣,將加重發生程度。

       (2)細菌性病害。總體偏輕,白葉枯病在沿淮及淮北局部中等發生,細菌性基腐病在沿江、沿海及里下河局部中等發生,略重于上年。

1.2  預報依據

1.2.1  病蟲發生基數

       (1)褐飛虱。始見期正常、遷入量低。燈下宜興5月18日始見,較去年推遲11天,較常年相當,蘇南、沿江等地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燈下開始零星見蟲。遷入期正常略早,但遷入量低,6月18~20日宜興燈下出現小的遷入峰,較常年提前7~9天,峰期蟲量為23頭,低于去年及常年;6月24~30日沿江、沿海局部地區燈下出現小規模遷入,單燈累計遷入蟲量5~16頭;7月上中旬蘇南、沿江、沿海局部地區燈下零星見蟲,但未見明顯遷入峰。截止7月21日,全省32%地區燈下見蟲,單燈累計誘蟲量普遍在10頭以內。宜興、張家港等地7月上旬田間始見,遲于去年。7月20日前后系統調查及大田普查,蘇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區百穴蟲量1~3頭,低于去年,蟲量列2005年以來同期第10~15位;田間以低齡若蟲為主,江淮北部及淮北大部未查見。

       (2)白背飛虱。遷入期正常、遷入量正常、田間蟲量較高。宜興燈下5月19日始見,較去年推遲15天,與近年相當;蘇南、沿江、沿海于5月下旬及6月上中旬燈下陸續始見。蘇南、沿江、沿海局部于6月23日~7月4日、7月10~18日燈下分別出現2個遷入峰,峰期較去年推遲5~10天,與常年相當,峰期單燈累計誘蟲量分別150~1,500頭、100~700頭,高于去年,與常年相近。至7月21日止,全省四(1)代平均單燈累計誘蟲196頭,是去年的96%,是2005年以來均值的22%,列2005年來第14位。7月20日前后系統田調查及大田調查,百穴蟲量大多150~300頭,卵量50~200粒,高于去年同期,列2005年來第5~10位,田間以低齡若蟲為主;蘇南、沿江、沿海局部百穴蟲量400~900頭,卵量300~500粒。

       (3)稻縱卷葉螟。成蟲始見期正常,但遷入峰較遲,遷入量低。靖江于5月27日首次燈下見蟲3頭,較去年推遲19天,與常年相當;宜興于6月16日田間趕蛾始見,與去年一致,與常年相當;沿太湖、沿江等地于6月1日智能性誘監測零星始見。遷入峰推遲,遷入蛾量低,7月8~15日沿太湖、沿江局部地區田間出現蛾峰,峰期較去年推遲5天左右,較常年推遲10天左右,峰期逐日畝蛾量10~100頭,低于常年;7月21日以來智能性誘監測蛾量明顯上升,全省平均單個設備逐日誘蛾量0.7~1.4頭,沿太湖、沿江局部地區達10~60頭。四(2)代系統田累計畝趕蛾量,蘇南、沿江地區平均137頭,是去年的55%,是2008年以來均值的5%,列2008年以來第15位。田間蟲卵量較低,7月20日前后,蘇南、沿江系統調查及大田普查,百穴蟲量2~10頭,卵量1-5粒,總體輕于上年;田間卷葉率普遍在0.2%以內,發生總體列2005年以來同期15~18位。

       (4)二化螟。一代誘集蟲量、殘蟲量及田間為害率總體與去年相近。全省丘陵、沿江及淮北地區一代平均單燈累計誘蛾338頭,與去年相近,為近8年均值的1.2倍;全省一代平均單個性誘捕器累計誘蟲200頭,是去年的1.04倍。全省32個典型地區平均一代螟害株率0.3%,部分防治不及時秈稻田塊螟害株率0.5%~3%。39個地區剝查,一代平均畝殘留蟲量109頭,是上年的1.1倍,其中沿江、丘陵及淮北高的500~1,000頭,總體列2001年來第15~18位。7月初以來平均單燈累計誘蛾35頭,是上年的1.1倍;平均單個性誘捕器累計誘蛾35頭,是上年的95%。

       (5)稻瘟病。苗葉瘟在不同品種、不同生態區發生程度差異大,總體偏輕發生,輕于去年,丘陵、沿江、沿海局部感病品種上發生相對普遍。7月20日前后大面積普查,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區病株率0.01%~0.2%、病葉率0.01%~0.05%,輕于上年。秸稈連年全量還田,利于田間菌源積累,尤其葉稻瘟發生普遍的感病品種種植區,為穗稻瘟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菌源。

       (6)紋枯病。6月底至7月初始見,較常年相近。7月中下旬,雨量增多,溫度偏高,田間郁閉度加大,利于紋枯病擴展蔓延,7月中下旬系統調查,丘陵、沿海及淮北病穴率10%~20%、病株率1%~6%;大田普查,早栽田重于遲栽田,移栽田重于直播田,丘陵、沿海及淮北病穴率2%~10%、病株率0.1%~1.5%。病情總體略重于去年同期。

       (7)大螟。前期誘集成蟲量高于上年、殘蟲量及為害程度輕于上年。全省一代單燈平均累計誘蛾187頭,是去年的1.4倍,為2005年來均值的68%;一代單個性誘捕器平均累計誘蛾139頭,是去年的2.2倍,沿江、沿海高的地區達300~700頭。二代單燈平均累計誘蛾48頭,是去年的1.2倍;單個性誘捕器平均累計誘蛾14頭,是上年的74%。7月20日前后24個典型地區調查,二代螟害株率0.01%~0.1%;剝查26個典型地區加權平均畝殘留活蟲9頭,是去年的53%,列2001年來第15~20位;此外,田外玉米、茭白、蒲等寄主仍有一定的蟲源。

       (8)其他病蟲。稻曲病,近年在沿淮、淮北雜交稻及丘陵、沿江粗桿大穗型品種上發生較重,田間菌源充足。細菌性病害,沿淮、淮北、沿海局部地區雜交稻品種易感細菌性病害,且近年這些地區發生普遍,田間菌源充足,臺風、暴雨等天氣多,將加重發生程度。

1.2.2  品種布局與苗情

       (1)主栽品種抗性不強。優質食味水稻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這類品種大多較感稻瘟病,加之同一品種連續多年種植,導致品種抗性退化,據統計,全省稻瘟病感病品種面積占比60%以上,利于稻瘟病的流行。

       (2)在田水稻栽培方式多樣,生育期差異大,橋梁田多,利于遷飛性害蟲遷移和螟蟲輾轉為害。下階段水稻拔節后,田間郁閉度增大,田間小氣候將利于紋枯病的擴展蔓延和“兩遷”害蟲的發生危害。

       (3)全省地區間、同地區田塊間水稻生育進程差異較大,加上稻田綜合種養田塊苗情差異大,破口抽穗期遇陰雨天氣概率大,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的流行,生育期遲的田塊也利于“兩遷”害蟲的滯留危害。

1.2.3  氣候因素

       據省氣候中心預報,8月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區接近常年同期,全省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2℃,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預計8月我省有4次降水過程,出現時段為8月上旬后期、8月中旬前期、8月中旬中期和8月下旬中前期。預計8月影響江蘇的臺風個數為1~2個,可能有1個影響較重預計。9月降水量全省大部地區較常年偏多0~2成,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2℃。

       氣候因素總體對“兩遷”害蟲的遷入及繁殖危害無明顯不利影響,利于紋枯病及早播田塊稻瘟病與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流行,也有利于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發生。

2  防治意見

       針對今年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發生態勢,各地要圍繞農業綠色發展要求,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強化監測預報和防治指導,科學分類打好中后期重大病蟲防治總體戰,有效控制病蟲危害損失,為水稻豐產豐收、提質增效打下堅實基礎。

       一要強化監測調查,提升測報準確率。針對今年前期病蟲發生相對偏輕、病蟲情不平衡性較大的特點,各地要緊扣“面廣、量足、質高”要求,突出“三個結合”,即系統監測與大面積普查相結合、測報工具監測與人工田間調查相結合、查蟲與查卵相結合,增強調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要充分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病蟲監測設備,尤其是加大稻縱卷葉螟自動性誘監測設備的“聚點成網”力度,織牢織密監測網絡,提升監測預警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強與栽培、氣象等方面專家的聯系,充分發揮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綠色防控創新團隊及專家協作組作用,定期開展趨勢會商,不斷校正預報結果,及時向社會和基層發布,按要求做好信息公開。

       二要緊扣重大病蟲,打好防治總體戰。緊扣一類、二類病蟲,兼顧三類病蟲,在做好生態調控和理化誘控措施的基礎上,對達標病蟲,明確主攻對象和兼治對象,統籌兼顧,科學開展化學防治,打好防治總體戰。下階段重點打好3次防治總體戰,第一次在7月底至8月上旬,蘇南、沿江、沿海地區以稻飛虱、紋枯病為主,其他地區以紋枯病為主攻對象,兼顧稻縱卷葉螟;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結合水稻破口抽穗,主攻穗稻瘟、稻曲病、紋枯病及“兩遷”害蟲、螟蟲;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水稻穗期,防控好穗稻瘟及褐飛虱。白葉枯病、細菌性基腐病等細菌性病害重發區需單獨開展針對性用藥。水稻生長后期,要重點關注褐飛虱發生情況,因地制宜打好收關戰,確保控制危害。

       三要推進綠色防控,強化統防統治。堅持“前防、中控、后保”的全程綠色防控策略,充分發揮綠色防控措施的作用,切實做到農藥減量增效。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綠色防控,減量控害”的原則,做到合理用藥、科學防控,尤其要注意抗性褐飛虱、稻縱卷葉螟和穗期稻瘟病等病蟲防治的科學用藥;要加強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推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與園藝作物標準園、綜合種養、“三品一標”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等建設結合,以綠色防控技術和產品為主,輻射帶動大面積綠色防控水平提高。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種植香根草、釋放天敵赤眼蜂、安裝害蟲性誘劑食誘劑、使用生物藥劑等生態控害措施,對可能暴發的重大病蟲害,要做好防控預案,及早準備應急防控物資,積極引導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示范區內實施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技術融合,全面提高病蟲防控效率和效果。

       四要做好分類指導,抓牢安全管控。針對水稻田間苗情復雜、病蟲情發生差異大的特點,要強化分類指導。防治關鍵時期,及時組織各級專家和農技人員,廣泛深入病蟲重發區和技術力量薄弱區,掛鉤服務、分類指導,因病、因蟲、因苗、因天開展病蟲防控。今年夏季高溫天氣多,要強化安全用藥意識,落實防護措施,避免中毒中暑事故的發生。要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科學選擇、交替使用、減量控害。糧桑混栽區要協調好農田用藥與養蠶之間的矛盾,注意保護家蠶安全。要抓牢稻米質量安全風險管控,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尤其是加大齊穗后科學用藥和農藥安全間隔期的宣傳培訓力度,最大力度減少稻米農殘超標風險,保障稻米品質安全。

3  聯推產品介紹

       【三氟苯嘧啶】三氟苯嘧啶WG,其中三氟苯嘧啶是一款新型介離子嘧啶酮類殺蟲劑,為煙堿乙酰膽堿受體抑制劑,能有效防治鱗翅目和同翅目害蟲。主要用于水稻,也可用于棉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具有良好的內吸傳導性、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既可用于葉面噴霧、拌種、送嫁藥,也可用于土壤處理。田間試驗證實,能高效防治各種稻飛虱(包括褐飛虱、灰飛虱和白背飛虱等)、葉蟬等,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長。此外,三氟苯嘧啶能促進水稻生長,具有良好的提質增產效果。

       【四唑蟲酰胺】四唑蟲酰胺SC,其中四唑蟲酰胺是拜耳公司最新研發的雙酰胺類殺蟲劑,能夠結合并激活魚尼丁受體,引起鈣離子無節制釋放,導致害蟲死亡。對作物安全性好,從作物早期到后期均可施用;具有胃毒作用,兼具弱觸殺活性,能夠快速停止害蟲取食,持效期長;對初孵幼蟲活性高;殺蟲譜廣,可用于鱗翅目、鞘翅目及部分雙翅目害蟲防治。

       【四氯蟲酰胺】四氯蟲酰胺SC,其中四氯蟲酰胺是揚農股份旗下沈陽化工研究院(現沈陽中化農藥化工研發有限公司)研發的殺蟲劑,是以氯蟲苯甲酰胺為先導創制的新型鄰氨基苯甲酰胺類全新化合物,也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酰胺類殺蟲劑。它通過誘導昆蟲魚尼丁受體活化使內源鈣離子庫鈣離子過度釋放,導致昆蟲肌肉持續收縮,無法正常取食,最終昆蟲癱瘓死亡。該產品以胃毒為主,兼具觸殺作用,同時具有一定的殺卵活性。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長、殺蟲譜廣、內吸傳導性好、劑型適合飛防等特點,能有效防治稻縱卷葉螟等害蟲、提升種植收益,實現農藥減量噴施。

       【甲氧·茚蟲威】甲氧·茚蟲威SC,配方獨特,速效且持效長,施藥適期寬,用量低,高效廣譜,省工節本。江蘇邦盛公司產品經加配研發的專用助劑,不但懸浮性高,且可混性好,使大戶配藥飛防更省心、藥效更穩定,大大提高了農藥利用率。該產品殺蟲廣譜,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等多種鉆蛀性和食葉害蟲均有特效。

       【春雷霉素】春雷霉素AS,其中江門植保公司生產的春雷霉素是春日鏈霉素菌代謝產物(其他國產春雷霉素是小金色放線菌代謝產物),是低毒低風險的農用抗菌素,具有較強的內吸傳導活性。其通過干擾病原菌的氨基酸代謝酯酶系統,從殺死病原菌。該產品具有預防和治療雙重作用,對水稻稻瘟病、番茄葉霉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全球水稻和果蔬上應用幾十年,防效穩定可靠,與化學農藥混用或輪用,能緩解化學農藥的抗性和殘留風險。有適合飛防和對水生生物毒性低等特性。

       【稻瘟酰胺·三環唑】稻瘟酰胺·三環唑SC,用于稻瘟病的防治,具有保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病菌侵入水稻植株,并通過減少孢子的產生抑制病菌的繁殖,防治效果好。該產品對稻瘟病病原菌有2個作用位點,可有效地延緩病原菌對藥劑產生抗性,防治效果穩定可靠。有良好的內吸活性,藥劑的有效成分可以向水稻植株的新生部位轉移,持續保護新生葉片和稻穗,持效期長。懸浮劑劑型,適用于無人機飛防。

信息來源:江蘇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綠色防控創新團隊、江蘇省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專家指導團隊、江蘇省植物 

作者:江蘇植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