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部常见病害有哪些?高清图谱,一看就明白!(附防治技术)

作者:网络 2022/7/16 13:56:25
01玉米大斑病最明显特征为在叶片上形成梭状病斑,病斑先是在下部叶片出现,而后向上逐渐扩展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后期病斑纵裂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形状较大的不规则枯斑,某些抗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属于中温高湿型病害,连续阴雨时多发,防治药剂可选择苯甲溴菌腈、嘧菌酯·丙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多·锰锌、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02玉米小斑病感病品种的病斑较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褐色

01

玉米大斑病


圖片
圖片
最明顯特征為在葉片上形成梭狀病斑,病斑先是在下部葉片出現,而后向上逐漸擴展為灰褐色或黃褐色斑點,后期病斑縱裂或幾個病斑連接成形狀較大的不規則枯斑,某些抗病品種上的病斑縱向擴展表現為褐色壞死條紋。

屬于中溫高濕型病害,連續陰雨時多發,防治藥劑可選擇苯甲溴菌腈、嘧菌酯·丙環唑、氟硅唑咪鮮胺、多·錳鋅、75%肟菌·戊唑醇干懸浮劑)等。


02

玉米小斑病


圖片
圖片
感病品種的病斑較大,呈橢圓形或紡錘形,黃褐色,不受葉脈限制,病健交界不太明顯,后期有輪紋;抗性品種病斑較小,邊緣有黃暈,壞死狀。

該病在水分充足或高溫條件下,病情迅速擴展,常與大斑病等混發,防治藥劑可選擇75%肟菌·戊唑醇干懸浮劑)、百菌清、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等。


03

玉米圓斑病


圖片
危害初期,葉片出現水漬狀淡綠色小斑,后擴大圓形微具輪紋,病斑中部淺褐色,邊緣褐色,外圍生黃綠色暈圈,病斑表面生黑色霉層。

最適發病溫度為25~30℃,7~8月田間多雨時,易造成該病的發生和流行,防治藥劑可選擇氟硅唑、代森錳鋅、三唑酮等。


04

玉米灰斑病


圖片
發病早期,壞死的病斑較小,呈淡褐色,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后期多呈矩形或長條狀;濕度大時,病斑兩面生灰色霉層,并以葉背居多。

降雨量大、相對濕度高、氣溫較低的環境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防治藥劑可選擇丙環唑、異菌脲、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05

玉米彎孢葉斑病


圖片
初期葉片呈現淡黃色褪綠狀的半透明小斑點,后擴展為橢圓形、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的黃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間為黃白色,邊緣為暗褐色,最外層有明顯的褪綠暈圈,高濕田間下可生黑色霉狀物。

該病屬于高溫高濕型病害,玉米拔節、抽雄期時發病較重,藥劑可選擇代森錳鋅、氟硅唑、腐霉利等。


06

玉米褐斑病


圖片
感病葉片上出現黃褐色圓形或橢圓形斑點,病斑連片生,并沿葉脈成條狀分布,主脈上伴生黑斑。

高溫、陰雨天多、空氣濕度大時,有利于發病,藥劑可選擇苯醚甲環唑、烯唑醇、三唑酮等,重點打中下部葉片和葉鞘。


07

銹病


圖片
圖片
葉片兩面散生淺黃色長形至卵形褐色小膿疤,后小皰破裂散出鐵銹色粉狀物,嚴重時葉片干枯,植株早衰。

田間高溫多濕、連陰雨、多霧或陽光不足時易發此病,藥劑可選擇已唑醇、氟環唑、嘧菌酯、苯醚甲環唑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