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盘点 | 8000亿肥料市场迎来大变局,生物肥料会成为增长引擎吗?

作者:35斗 孟星 2022/1/25 17:17:17
几千年来,土壤肥力的管理一直困扰着农民。人们尝试过天然或有机的来源:堆肥、动物粪便、人类粪便、收获的矿物质和人类生产过程的副产品等。从19世纪开始,围绕合成肥料发展起一个农业产业,这种转变对改变全球粮食系统非常重要。在1961年到2019年间,氮肥的使用量增加了800%,为提高传统粮食系统生产力贡献了30%的力量,这也成为绿色革命的一部分。就中国市场而言,35斗根据不同口径统计数据汇总发现,目前化

幾千年來,土壤肥力的管理一直困擾著農民。人們嘗試過天然或有機的來源:堆肥、動物糞便、人類糞便、收獲的礦物質和人類生產過程的副產品等。從19世紀開始,圍繞合成肥料發展起一個農業產業,這種轉變對改變全球糧食系統非常重要。在1961年到2019年間,氮肥的使用量增加了800%,為提高傳統糧食系統生產力貢獻了30%的力量,這也成為綠色革命的一部分。

就中國市場而言,35斗根據不同口徑統計數據匯總發現,目前化學肥料市場規模在7000億左右,有機肥市場規模在1200億左右,合計超過8000億元。在化肥零增長、綠色種植等政策影響之下,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呈現出一減一增的情況,化學肥料市場逐漸釋放出份額,讓位于有機肥,有機肥料成為了行業關鍵的增長引擎。


本文中,我們將從幾個方面總結及展望肥料市場的概況與趨勢。1.技術路徑和產品細分;2.行業案例及資本動向;3.行業關鍵變量分析,有機肥緣何成為增長引擎。


一、2 大技術路徑,肥料市場的“流派”

肥料(fertilizer)是適用于土壤或植物組織的天然或合成的營養元素,通常直接用于土壤或噴灑于葉片。根據維基百科,約30%-50%的作物產量增加得益于有機或無機的商業肥料。

據全球肥料行業的非盈利組織國際肥料協會(IFA)總干事Charlotte Hebebrand,從 1961 年到 2015 年,化肥消費量增長了近六倍(從 32 到 1.84 億營養噸),以跟上同期人口從 31 億增加到 74 億的步伐。肥料養活了世界上約 50% 的人口,相當于每天約 200 億份膳食。

肥料的施用率取決于土壤肥力,通常通過土壤測試和特定作物來測量。肥料以固體和液體的形式施用于農作物,大約90%的肥料以固體形式施用,最廣泛使用的固體無機肥料是尿素、磷酸二銨和氯化鉀。
圖片
圖:肥料的技術路徑


肥料依成分可以分為無機肥料和有機肥料。根據提供的營養素不同,無機肥料又可分為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復合肥,即由兩種或多種營養成分組成的肥料,其中氮肥可以促進作物葉片生長,磷肥可以促進根、花、種子、果實的發育,鉀肥可以促進莖干生長旺盛,水分在植物體內流通,促進開花結果。


有機肥料按技術路徑可分為農家肥、水溶肥和微生物肥料。


——農家肥指在農村中收集、積制和栽種的各種有機肥料, 如人糞尿、廄肥、堆肥、綠肥、泥肥、草木灰等, 一般能供給作物多種養分和改良土壤性質 。其特點是:原料來源廣,數量大,成本低;養分全面,含量低;肥效慢,但肥勁穩而持久,須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后才能為植物所吸收利用。


——水溶肥是指能夠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鉀、鈣、鎂、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復合型肥料。從形態分有固體水溶肥和液體水溶肥兩種。可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帶肥等方式,實現了水肥一體化,它的有效吸收率高出普通化肥一倍多,達到80%-90%;而且肥效快,可解決高產作物快速生長期的營養需求。配合滴灌系統需水量僅為普通化肥的30%,而施肥作業幾乎可以不用人工,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目前,水溶肥料在農業部登記產品有1萬多種。

——微生物肥料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為核心,使農作物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的一類肥料制品。微生物資源豐富,種類和功能繁多,可以開發成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經過人工選育并不斷純化、復壯以提高其活力,特別是隨著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獲得所需的菌株已成為可能。
 
二、資本動向與行業案例,百花齊放競爭春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肥料行業共發生8次融資。

圖片

圖:2021年肥料行業融資事件(如有遺漏,歡迎聯系本文作者)

數據來源:烯牛數據(35斗整理)


目前肥料行業創新主要體現在水溶肥、微生物肥料等方面,以及水肥一體化的灌溉施肥系統,以下是2021年進行過融資的相關企業介紹。

漢和生物:漢和生物是專業致力于高端植物營養的研發商、生產商和服務商,為全球農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植物營養解決方案在復合微生物菌應用、海藻中間體生物提取技術、復合糖醇螯合技術等領域不斷創新,依托強大的技術實力,針對各類作物不同生長期提供營養解決方案。有效激發作物生長潛能,持續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態。提供的產品包括復合微生物菌劑,海藻酸型植物營養調控劑,大量、中量、微量元素液體水溶肥,葉面肥,懸浮肥等。

錦泰鉀肥:錦泰鉀肥是一家鉀鹽鉀肥生產商,公司業務以鉀鹽、鉀肥的開采、生產、銷售為主,主要經營“錦泰牌”氯化鉀、硫酸鉀、硫酸鉀鎂肥、顆粒氯化鉀、顆粒硫酸鉀的開發、生產、銷售。

甕福集團: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集磷礦采選、磷復肥、磷煤化工、氟碘化工生產、科研、貿易和國際工程總承包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磷化工企業。公司擁有優質磷礦資源地質儲量8.2億噸、工業儲量5.8億噸。站在國際市場前端和甕福集團發展前沿,致力于磷復肥、磷化工、多種經營三大核心領域打造集資源整合、資本營運、產業拓展、國際貿易于一體,全球化運作的較為完整的產業價值鏈。

黎河肥業:承德黎河肥業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隆化城南工業園),前身為遵化市化肥廠,有四十多年肥料生產經驗,是一家集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肥料生產企業。公司廠區占地350畝,擁有職工200名,高級工程師5名,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及技師40名。產品覆蓋磷酸二銨、粒狀磷酸一銨、粉狀磷酸一銨、工業級磷酸一銨等多個品種。公司擁有噴漿造粒粒狀磷銨生產線,噴霧干燥粉狀磷酸一銨生產線,稀酸法工藝工業級磷酸一銨生產線。工藝以磷精粉、工業硫酸及液氨為原料。可以根據市場狀況、用戶需求,生產磷酸一銨或磷酸二銨,產品可以是粒狀,也可以是粉狀。既可以生產底肥,又可以為復合肥廠家生產原料肥,產品品種(養分、粒度、顏色)可按用戶要求生產,貼近市場需求,滿足用戶需要。

云天化: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以磷產業為核心的大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證券代碼:600096),是具有資源優勢的磷肥、氮肥、共聚甲醛制造商,主營化肥及現代農業、磷礦采選及磷化工、有機新材料、商貿及制造服務等產業,致力于為全球農業、工業、食品領域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及增值服務。目前旗下擁有40余家分子公司,員工總數超過1萬人,在云南、重慶、內蒙等10余個省市設立了銷售公司,銷售網點分布于世界各地。截至2018年,公司總資產超過640萬億,營業收入超過530億元。

當然,除了這些有融資的企業之外,還有一些企業也值得關注。
 

  • 1  河北萌幫


河北萌幫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河北萌幫”)源于1995年所從事的農業植保技術服務,2009年成立,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全球專業的水溶肥料制造商和服務商。公司坐落于河北省趙縣新寨店工業園區,占地41000平方米,是全球專業的水溶肥料制造商和服務商。目前已經發展為一家擁有300多名員工、建有年產10萬噸水溶性肥料生產線,并和其他廠家合資、合建、合作生產磷酸二氫鉀3萬噸、硝酸銨鈣6萬噸、工業磷酸一銨6萬噸。


河北萌幫與國內外多所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及著名專家建立了良好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建有國內先進的產品研發實驗室,現已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與保密技術。萌幫的產品除銷往國內經濟作物區外,還出口美國、以色列、日本、韓國、約旦、印度、巴基斯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穩定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廣泛好評。


河北萌幫是一家以水溶肥料注冊的公司,也是一家被報刊雜志報道的國內水溶肥料生產企業,并且參與了水溶肥料國家行業標準制訂,是中國十大新型肥料企業之一,是水溶肥料行業排頭兵企業。
 

  • 2  嘉農生物


山東嘉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嘉農生物”)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高端作物營養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實體性企業,公司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最大程度地優化資源技術與營養成本配置,使產品更具競爭力。產品分為海藻肥、水溶肥、腐植酸肥、氨基酸肥、葉面肥、生物有機肥等。公司位于山東青島,青島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與便捷的港口優勢,為公司的海藻、蝦殼素、魚蛋白肥料的生產與腐植酸、氨基酸、水溶肥的進出口提供了強大動力與操作平臺。


圖片

圖:嘉農生物產品圖
圖源:嘉農生物官網


其中,生物肥料產品含氮磷鉀、有機質外特別添加氨基酸、多肽大豆彈力免疫蛋白、海藻提取單一成分后的母粉及富含有益多孢菌+TE,在生物肥料中采用三重螯合技術分別添加大豆彈力蛋白、海藻提取物,屬于國內首創。


水溶肥料產品采用聚能碳微分子與EAOP酶法多肽技術,更易于作物吸收,添加純天然海藻生物刺激劑,實施雙核動力營養補充與誘導免疫快速吸收雙結合,光合作用增強,肥效突出。


  • 3  思威博


江蘇思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思威博,Sweeper)成立于2015年5月,總部位于南京國家農創園,是一家高科技、綠色的專業從事生物環保、種養殖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利用,生產有機肥料的集團化公司。現有四大業務板塊:生物有機肥料投資生產銷售,農業環保設備生產銷售,農業環保服務(固廢環保處理,液廢環保處理),“農業環保+肥料”整體解決服務。


2021年,思威博全年銷售突破1.27億元,銷售收入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119%。2021年,思威博有機肥產品銷售首次突破20萬噸,其全年土壤生態事業部、小田網絡科技合計發貨超過22萬噸,有機肥銷售量相比2020年增加116.5%。2021年,思威博生物科技類產品(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劑)首次上市,6個月實現銷售過萬噸。思威博科技創新主體——思農研究院,聚焦微生物產品研發,獲得沈其榮院士團隊全力加持。


在此前的采訪中,創始人華懷峰告訴35斗,之所以創立思威博,是因為看到當時有機肥市場的普遍性“痛點”,在與35斗的一次對談中,他向我們分析了當時行業發展不順暢的三個原因:一是中國有機肥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原料和成品質量參差不齊,而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客戶,很難直觀分辨好壞;二是相關企業的設備普遍粗糙落后,且前期投入成本高昂;三是投資有機肥的回報期慢,普通的農戶不愿投入精力。


思威博獨創了一種全新的堆肥發酵技術——“生物+分子膜”靜態堆肥高溫好氧發酵,這是思威博通過多年的堆肥經驗和技術積累,結合當前前沿技術,創新開發的一種先進的發酵技術。通過“生物”和“分子膜”材料有機結合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發酵過程使用特殊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分子膜覆蓋,為堆肥物料創造了一個優良的“氣候箱”,不受外界天氣影響。分子膜使用的高性能膜材料具有分子過濾微孔結構,可以有效控制異味,徹底消滅細菌,同時堆體內空氣分子和水蒸汽分子可以正常通過,外界水分子則無法進入,膜內部形成可使生物菌在短時間內將廢棄物轉化成高品質堆肥所需要的發酵條件。除了技術上具備核心競爭力,這套設備還解決了前期基礎設施固定投入高、建設周期長、靈活性差的問題。經過開發,團隊從設備搭建到開始生產,最短只需要3天時間。


圖片
圖:思威博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烯牛數據(35斗整理)


2021年,思威博完成A+輪融資,該輪融資后,思威博生物科技估值4億元。
 
三、1300萬噸需求有機肥市場,或將成為肥料行業轉型的鑰匙

有機肥的推廣面臨很多挑戰。一方面,推廣難度高,中國小農經濟呈比較分散的狀態,制約著有機肥的推廣,農戶缺乏使用有機肥的動力,且有機肥產品價格高、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中國有機肥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原料和成品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好的產品就沒有好的市場。

未來有機肥產業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新興有機肥主導市場,隨著國家政策對有機肥料企業的支持以及創新企業不斷入局,生物有機肥正迎來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二是巨頭操持,有機肥產業延續了傳統化肥企業的某些基因,仍然是一個比較重的行業,涉及技術、市場、供應鏈、品牌等多方面的投入,有機肥產業剛剛興起的時候,中小型企業比重比較大,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具有技術和供應鏈優勢的大型企業將會占據優勢。三是與新商業結合,未來有機肥不再會作為一個產品存在,或許會成為農資供應鏈中的一個連接器,提升農業服務的價值。


目前化肥使用情況和農業廢棄物利用現狀啟示我們,積極尋求高效環保的化肥替代品,探索農業廢棄物可持續利用方式,已經成為創新熱點。而生物有機肥為農業廢棄物和作物生長搭起了一座橋梁,開辟了一條以“農業廢棄物-生物有機肥-作物”為循環模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生物有機肥是在堆肥的基礎上,向熟物料中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劑進行二次發酵而制成的含有大量功能性微生物的有機肥料。與化肥相比,生物有機肥的營養元素更為齊全,長期使用可有效改良土壤及作物根部生態平衡,提高作物抗病蟲害能力。


此外,將施肥和灌溉結合起來的水肥一體化技術也值得關注。所謂水肥一體化,也叫做灌溉施肥技術,是借助灌溉系統施肥,將作物生長期所必須的兩個必要因素“水分、養分”相結合建立的灌溉和施肥同步的技術系統。一般是借助壓力系統(或地形自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配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過管道和滴頭輸送到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區域。同時根據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點,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需肥規律情況進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設計,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


化肥的過量使用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氮磷鉀過度投入,超過40%的耕地中微量元素不足,如鈣、鎂、硫等,而廣大的農業種植者依然沒有意識到平衡施肥的重要性。當前世界農作物化肥施用量為120 kg/hm2, 中國農作物化肥施用量為328.5 kg/hm2,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針對化肥過量施用,各國在政府層面推行了一些政策。英國政府鼓勵農民在“集水區敏感型農業”中更可持續地管理他們的土地;美國一些州推出肥料登記計劃,并提供肥料化學分析的在線數據庫。中國政府自2008年以來開始取消化肥補貼,導致化肥價格上漲,促使化肥使用量減少,企業和農場主開始尋求優化現有肥料體系,提高糧食產量和利潤。近年來,中國也愈發重視化肥濫用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下為2021年化肥行業相關政策的匯總。

圖片
圖:化肥行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35斗整理)

預計未來5年中國特種肥料將以9%以上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其中生物有機肥類是增速較快的之一,預計增長率將達到13%。截止目前,我國有機肥市場總需求量約為1300萬噸,而基于我國目前有機肥生產總量來看,未來尚有900萬噸有機肥的增長潛力。據資料統計,目前國內從事生物肥料生產的企業已超1400家,總產值達500億元,截止到2019年底,生物肥料登記證產品超過4000個,累計應用面積達3億畝以上。

參考文獻:

1. 頭豹:《2019年中國化肥行業概覽》

2. 農業環境科學:《中國生物有機肥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3. 農業行業觀察:《有機肥產業即將大爆發,未來必將呈現這3大趨勢》


相關推薦
国际特肥企业在华名录(一)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4/25 13:59:02

国内特肥主流企业名录(一)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4/25 15:07:38

国内特肥主流企业名录(五)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4/25 16:54:31

国际特肥企业在华名录(五)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4/25 15:03:14

国际特肥企业在华名录(四)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4/25 14: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