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植物源和动物源哪种效果更好?

作者:鼎天济农 2024/3/1 8:49:24
在农资行业有一个长久的话题:“植物源氨基酸和动物源氨基酸哪种效果更好?”传统“矿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中的有机氮需经微生物降解为铵态氮或硝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在体内重新合成有机氮。而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我国从1960年起),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态氮,并且能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关于氨基酸对作物的应用功效,早期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氨基酸对作物的营养供应。吴良欢等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甘氨酸对

在農資行業有一個長久的話題:“植物源氨基酸和動物源氨基酸哪種效果更好?”


圖片


傳統“礦質營養學說”認為,土壤中的有機氮需經微生物降解為銨態氮或硝態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在體內重新合成有機氮。而近年來,有研究證明(我國從1960年起),植物能夠直接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態氮,并且能獲得更好的生長效果。


圖片

關于氨基酸對作物的應用功效,早期研究重點主要體現在氨基酸對作物的營養供應。吳良歡等通過同位素標記發現,甘氨酸對水稻干物重和吸氮量的促進作用大于銨態氮;張政等研究不同氨基酸對黃瓜的營養效應發現,賴氨酸和亮氨酸對黃瓜的營養效應最差,甘氨酸對黃瓜的營養效應最優;劉偉等在以番茄、小白菜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從營養效果看: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且不同氨基酸對果蔬的功能效果不盡相同。

圖片

隨著對氨基酸的深入研究發現,每種氨基酸都有其獨特的生理作用。例如:脯氨酸可以調節作物滲透勢,提高作物在干旱、鹽漬、低溫等脅迫條件下的抵抗力;苯丙氨酸可以促進花青苷合成,在果實轉色方面效果明顯;甘氨酸可以顯著提高作物養分吸收率,促進幼苗生長等。通過研究發現,氨基酸在作物體內的生理功能主要與氨基酸種類相關,而與其來源(植物源或動物源)沒有關聯。例如,同為甘氨酸,植物源甘氨酸、動物源甘氨酸在作物體內的轉化、分配、代謝無明顯區別。因此,當前行業共識是“植物源氨基酸與動物源氨基酸并無好壞之分,只有不同種類氨基酸的功能之分”。


圖片


而在實際應用中,植物源、動物源氨基酸應用效果的差異,主要源于他們的氨基酸組成比例不同。比如,水解動物毛發中含胱氨酸、絲氨酸較高;水解動物皮骨中含甘氨酸、脯氨酸較高;動物血液里則是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較高;玉米、小麥中的谷氨酸含量較高。因此以玉米、小麥為原料的植物源氨基酸,它的促生效果會更顯著;以動物皮骨為原料的動物源氨基酸會有不錯的抗逆效果;以動物血液為原料的動物源氨基酸在果實轉色方面效果更突出。因此,“動物源”、“植物源”氨基酸的作物表現差異源于本身氨基酸種類(功能)的不同。


圖片

我們在選擇氨基酸時,也要突破動物源與植物源的差異,去觀察產品中各類氨基酸的組成比例,根據預期效果選擇合適的氨基酸肥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