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菌肥都要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桿菌抗逆能力極強,功效作用多,因此被廣泛應用到種植、水產、環保、醫藥等領域。
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桿菌對改善土壤、提高農作物品質有以下12種作用:
其中以枯草芽孢桿菌的抗逆性最強、功能最多、適應性最廣、效果最穩定。枯草芽孢桿菌能夠產生類似細胞分裂素、植物生長激素的物質,促進植物的生長使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害。
枯草芽孢桿菌大量應用于生物肥料。當作用于作物或土壤時,能夠在作物根際或體內定殖,并起到特定肥料效應。
近年的研究表明,由于受污染影響,導致土壤中含有多環芳烴(PAHs),沉積物中PAHs主要為原油污染以及工業或民用煤不完全燃燒所致,枯草芽孢桿菌對菲與苯并芘的吸附及生物降解研究。
研究表明各質量分數處理的枯草芽孢桿菌均表現為對土壤呼吸作用的刺激效應,并且土壤中枯草芽孢桿菌質量分數越大,對土壤呼吸強度的刺激作用越大,即刺激強度和施藥質量分數呈正相關。
應用土壤酶作為監測指標,評價農藥的生態毒理效應已成為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脲酶屬于土壤中研究得比較深入的一種水解酶類,是惟一對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及尿素利用率有重大影響的酶。
研究表明所有處理用枯草芽孢桿菌處理過的土壤對土壤脲酶均表現出刺激效應。其中最高質量分數處理(3200mg/kg干土)在第28天脲酶活性上升到最高,刺激率達到101.07%。
枯草芽孢桿菌對脲酶刺激的機理,可能是由于微生物農藥的加人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碳源和營養,從而使產生該種酶的微生物數量增長,活性增強,因而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也相應增強。
土壤內鹽分積累的危害 土壤結構黏滯,通氣性差,容重高,土溫上升,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差,養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等,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進一步加劇,造成土壤冷、硬、板現象。
一般說來,當土壤表層或亞表層中的水溶性鹽類累積累超過0.1%,或土壤堿化層的堿化度超過5%,就屬于鹽漬土。
干旱季節,表土層鹽分過量積聚易傷下胚軸。在高pH值下,還會導致OH 一對植物的直接毒害。植物組織內鹽分過量積聚,會使原生質受害,蛋白質合成受阻,含氮的中間代謝產物積累,造成細胞中毒。
由于交換性Na+的競爭,使植物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減少,磷的轉移也會受到抑制,從而影響植物的營養狀況。
在高濃度鹽類作用下, 氣孔保衛細胞內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礙, 使細胞不能關閉,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選擇耐鹽的巨大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優勢菌株,生產出生物有機肥,用于植物生產,在投入成本相同的情況下,植物生長發育良好,產量增加,而且鹽堿地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數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