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根死苗猝倒青枯?土传病害的发生是这样造成的
一、什么是土傳病害?常見的土傳病害有哪些?
根據植物病害的傳播來源和方式,土傳病害是指由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體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也就說那些初次侵染來自土壤,其傳播體一般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有害病原菌,如真菌、卵菌、細菌、線蟲等,在適宜的條件下就會發作為害作物。常見的土傳病害有:辣椒、茄子、黃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黃)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軟腐病、油菜、萵苣的菌核病,小麥全蝕病、棉花立枯病、紅腐病、黃萎病及線蟲等。
土傳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莖,作物生長前期一旦發生病害,幼苗根腐爛或是莖腐爛猝倒,幼苗很快就會死亡,嚴重影響作物生產。作物生長后期發生病害,一般年份減產20-30%,嚴重年份減產50-60%,甚至絕收。土傳病害發病后,比較難以防治,病菌藏在土壤中越冬,很難被殺死,來年繼續侵害作物,如此循環,病害越來越嚴重。
二、土傳病害是如何生活的?
在一般情況下,土壤病菌能產生大量菌體,只要條件對病菌生長發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這些病菌就可以進入持續的致病期,隨著作物的連作而大量繁殖擴散,但之后養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條件如溫度、濕度等對病菌不利時,病菌又可以進入休眠期,等到條件適宜就再度發病。
三、土傳病害是怎樣引起的?
01連作
連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連續種植一類作物,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形成病土,年年發病。
如茄科蔬菜連作,疫病、枯萎病等發生嚴重;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姜連作,可導致嚴重的姜瘟;草莓連作2年以上則死苗30%~50%。
02施肥不當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生。自1993年我國棉花黃萎病大爆發以來,幾乎連年大發生,與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機物質大量減少有關。
03線蟲侵害
土壤線蟲與病害有密切關系。土壤線蟲可造成植物根系的傷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線蟲與真菌病害同時發生,如棉花枯萎病與土壤線蟲密不可分,通常稱為枯萎—線蟲復合病害;花生根結線蟲的為害也能明顯加重黑腐病的發生。
四、如何避免土傳病害的發生?
1、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種,可大大地減輕土傳病害的危害程度。
2、 輪作:
是防治土傳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合理進行作物間的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輪作的年限不一樣,一定要掌握好輪作的時間才能有效。
主要根病菌屬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3、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①.深溝高畦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
②.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
③.清潔田園,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內撒施石灰。
④.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抗病性。最好增施生物有機肥。
⑤.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換根,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土壤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態環境,它含有很多病菌和大量有益微生物,這些有益微生物和病菌在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下相互競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有益微生物可以打敗并鎮壓有害病菌,使病害得不到發生。
所以我們在防治土傳病害時,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要創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條件,達到保護有益微生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