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化集团参加新闻发布会:牢记“国之大者” 明确“四个定位”
8月16日-18日,云南省召開“云南這十年”——云南省國資委社會責任專場新聞發布會、云南省屬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
云天化集團參加了8月16日下午的發布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學對集團十八大以來履行社會責任情況進行了發布。
在發布會上
張文學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
云天化集團堅持
“兩個一以貫之”總體要求
牢記國企屬性
堅持黨建引領匯聚紅色動能
積極探索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踐行好社會責任
云天化集團始終牢記國之大者
把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
和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云天化集團以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為重
將政治責任、社會責任
和經濟責任有機統一
提出了“四個定位”
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國家隊
云南省先進制造業的標桿企業
現代農業的龍頭骨干企業
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排頭兵
找準踐行社會責任的著力點
在發布會上
張文學從云天化集團的
國企擔當、國企情懷
國企價值、國企形象
等四個方面
詳細介紹了云天化集團十年來
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和成效
以國家糧食安全為己任,持續帶頭踐行穩價承諾,做好化肥的“保供穩價”,確保每年向市場提供1200萬噸化肥供應,服務全國5億畝耕地,得到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行業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持續推動肥料綠色轉型,推廣科學施肥、精準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面源污染、保障土壤健康,解決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用肥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
以工業化思維,高起點、高標準打造現代農業項目,助推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高水平發展,做出示范引領。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探索面源污染治理,積極參與到云南省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中。
依托磷氟等資源稟賦和全產業鏈優勢,打造精細磷化工、氟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以商招商”引入下游頭部企業進行合資合作,快速推動一批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在云南落地,云天化的50萬噸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前驅體及配套項目正全速推進,其中一期10萬噸已建成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帶動就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助推我省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發展。
構建全球供應鏈平臺,以貨貿、加貿、境外種植和農化服務等經貿往來,進一步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民間互聯互通,踐行排頭兵的國家戰略。連續多年保持云南省外貿發展綜合貢獻百強第一。
秉承“因農而生,為農而興”理念,云天化集團通過帶動、示范、引領,打造現代農業產業、農技服務、培育三農隊伍等,切實解決農業生產“種好、賣好”兩大關鍵難題,幫助農戶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云花項目已幫助周邊2000余人就業,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帶動周邊1.2萬種植戶,戶均將增收1.6萬元;云米項目已累計同2200多家農戶合作完成12.1萬畝優質水稻訂單種植,戶均增收約1.5萬元;云菜項目建成云南首家大灣區“菜籃子”展示交易中心,訂單輻射2.8萬畝;全國25個云天化科技小院服務當地農戶的作物種植。
集團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常規幫扶項目每年投入超380萬元,累計投入超7000萬元,在當地進行養殖、種植等產業培育,投資開展“鎮雄縣雨河鎮高原特色現代設施農業”等項目建設,幫助當地農戶整體脫貧脫困,獲得穩定收入。
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堅守制造業本質,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從2012年資產854億元、營收599億元、利潤總額1.29億元,到2021年資產近1000億元、營收820億元、利潤總額53.45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2年的人均15萬元提升到2021年的67萬元,累計上繳稅費超過221億元,各項指標不斷優化,企業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社會貢獻的能力持續提升。
以雙百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縱深推進各項改革,集團總部職能部門壓減42%,下屬主要單位組織機構數精簡51%,全面激發了企業的整體活力和效率;下屬云天化股份入選全國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為國企改革貢獻了云南經驗。
通過數字化賦能向智能制造、先進制造升級;實施“三新戰略”,持續推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科研投入逐年增加,2021年科研技術投入11.8億元。目前,肥料板塊新型肥占比已提升至26%,非肥業務占比已提升至35%,非肥板塊利潤占比已超過50%,精細磷氟化工向高端化發展,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集團搭建員工健康成長的職業通道和平臺,打造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團隊和學習型班組,讓2萬余名員工及其家庭安居樂業。
近年來,集團推進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和職業經理人改革,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面向全體員工構建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差異化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了員工的潛力和創造力,形成了管理人員“跑起來”、全體員工“動起來”、各級組織“轉起來”的良好局面,全體員工干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空前高漲。
集團構建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注重產業鏈上各個合作相關方的價值創造,攜手產業鏈、價值鏈上的合作伙伴,構建健康的產業鏈生態,實現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十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投入超過52億元,大力開展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產品“三綠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節能降耗、治污減排和資源利用。
這些年來,累計礦山復墾植被超過6萬畝,可復墾植被率超9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累計獲評7座綠色礦山、15個綠色工廠、91個綠色產品。
我們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群眾零距離感受綠色工廠、綠色礦山的環境,構建新形勢下社會、民眾與企業的和諧共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