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 技术迭代,促价值链升级
火龍果,與荔枝、龍眼、香蕉、芒果一起,并列為我國南方五大特色水果。
由于經濟價值高,收益好,口感好,火龍果市場的不斷走俏,近幾年在國內的種植面積和種植品種也在不斷擴大。
火龍果的“高光時刻”
當前,世界火龍果種植面積以越南種植面積最大,年產銷量超過200萬噸(白心品種為主)。而國內火龍果種植適宜區為北回歸線附近及以南地區,以海南、廣西、廣東為主。
數據顯示,2018年底我國共種植火龍果約為67.5萬畝,其中廣東種植面積為16.5萬畝、廣西種植面積為24萬畝、云南種植面積為6萬畝、貴州種植面積為12萬畝、海南種植面積為6萬畝、福建種植面積為3萬畝。
也有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種植面積已超過80萬畝,未來一年內預計年產量超過260萬噸。
廣西佳年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鐘林表示,“在廣西的最適宜種植區,火龍果畝產普遍達2.5噸,高的達3.5噸以上,畝產值可達2.5萬-3.5萬元,是少數高效而易管的特色水果品種之一。”
產量高,受益大,易管理,所以火龍果成了競相追捧的“香餑餑”。
“2014年廣西開始小規模種植,2017-2019年開始瘋狂擴張,甚至發展到海南、廣東、云南,2020年新擴種越來越趨于理性。”廣西蘇貝爾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周永強介紹。
從2016年起,廣西的火龍果已經開始成規模了。據廣西水果辦數據,2016年廣西已經有16萬畝的種植面積;2017年,廣西種植火龍果面積22.9萬畝,產量將近20萬噸,種植面積全國排名第一;2018年,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2019年27萬畝;預計2020年達到30萬畝。
廣西火龍果種植主要分布在南寧、百色、崇左、欽州、防城港、玉林、北海等地。
僅南寧市,2018年火龍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20萬噸;到了2019年種植面積增長到14.5萬畝,占廣西火龍果種植面積的一半,占全國火龍果面積的五分之一。
所以,有人戲稱,全國每五個火龍果,就有一個產自南寧。
短短數年,火龍果面積從小到大,品種從劣到優,種植技術也在不斷迭代……在廣西迅速成為全國火龍果第一大省區的背后,就是這些品種更替與技術創新在源源不斷地強力支撐出來的!
“水大魚大”的產業
火龍果,是大投入大產出的水果品種。
優質的投資項目,使火龍果產業一時大潮涌起,大魚進出。
火龍果投資最大的主要是設施,當年種植可以當年就有收成,第三年就進入了盛產期。一次投入就可以多年有受益。
可觀的利潤,是這個行業爆發的內在動力。
投資這個行業的目前大致有兩種人:一是跨行業的人或者資本市場進來的投資者,二是小規模種植者。
海南諾澤農董事長王占山認為,外行業資本進駐火龍果市場,對產業很有利。第一,資本方都是外行業的成功者,對風險對行業有敏銳的預判能力;第二,他們相信科技的力量,有利于產業技術的不斷迭代。
其實,目前國內很多種植基地的技術和管理果園水平,不亞于國外先進水平。
那么,火龍果的投入有多少呢?
一般來說,火龍果第一年的種植成本主要包括:苗木成本、水泥柱、PVC圈或者廢舊輪胎及固定鋼筋、補光設施、蓄水池和灌溉用管道、農藥化肥和人工費用等。
據王占山的講述,海南火龍果的投入是6萬元。
廣西蘇貝爾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周永強介紹,在廣西,第一年的投入大概2.3-2.5萬元,第二年以后每年的投入大概1.3萬元,三年共計5.1萬的投入。
君子紅生態農業技術有限公司黎海漁也表示,廣西的火龍果畝總投入在25000左右(包括補光設備)。
那么,收益情況如何?
據王占山講述,火龍果利潤不錯,只要不瞎干就能賺錢。
黎海漁介紹,在廣西,每畝種植枝數1800-2200,每年10批花,畝產在4500-8000斤不等(管理水平決定產量)。
周永強則提醒未入行者,火龍果大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理性看待種植和收益。火龍果由最初種植的2-3年回本到目前的4-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回本。
周永強給記者算了一下賬:第一年按照2500斤的收成,平均4元/斤的收購價,能收入1萬;第二年按照5500斤的收成,4元/斤,收入2萬;第三年,按照收獲7000斤火龍果,能夠賣3萬。這三年的收益差不多就是6萬。也就是說,前三年總投入和收益基本持平。
基地種植者劉新元則表示,種植者關注投入收益的關系,肯定是要實實在在從土地里拿錢的,如何能拿到錢?一是抓產量,二是密植。目前他們畝產1400顆,每年畝產20批次,綜合算下來畝產綜合凈利潤也比較可觀。
廣西佳年總經理鐘林介紹,按照廣西佳年推廣的“軟枝大紅”品種、高密度種植模式及標準化生產管控,基地在一個種植年產出火龍果約為6000斤-8000斤/畝,如當年平均果價為5元/斤,則當年每畝產值約為3-4萬元。
新品種不斷崛起
火龍果原產于中美洲熱帶,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纖維。
火龍果后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臺灣省。再由臺灣改良引進海南省及大陸南部廣西、廣東等地栽培。
按目前市場培育和流通的火龍果品類,國內火龍果主要按果實形態分為三個品類,即:“紅皮白肉、紅皮紅肉、黃皮白肉”三種。
最初引進廣西種植的火龍果,大多是紅皮白肉的品種。隨著市場的變化,紅肉品種幾乎代替了白肉品種,廣西規模果園中80%以上都是紅皮紅肉且自花授粉品種。據介紹,最近三年新擴種的果園,都是大果的紅皮紅肉品種。
其中廣西比較著名的自研品種有:引種臺灣的“軟枝大紅”(廣西佳年引種品種)“桂紅龍1號”“金都1號”等。
口感、價格、營養價值都比白肉要好得多。
近年開始上市的燕窩果(又名“黃金火龍果”)以其超高價位又引發新一輪的熱潮。
廣西佳年總經理鐘林介紹,品種對于農業從業者來說非常重要,每個品種都有一定市場周期。以前以白心為主,白心火龍果相較于紅心火龍果而言甜度不夠,果型偏長;紅心火龍果則由于甜度高,果型較圓,果皮鮮紅,上市后一度得到國內批發商、消費者的熱捧;燕窩果目前是火龍果種植的新風向。
燕窩果是“黃皮白肉”品種,目前是所有火龍果品種中價格最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新品種,種植面積較紅心火龍果少;二是產量低,果實成熟時間長,一年可采收批次較紅心少,且平均果重較低;三是感病率較高,廣西地區種植難度較大。
因為廣西地區為熱帶氣候及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高濕,燕窩果容易感病,且生長速度較慢,所以大基地、專業化公司當前對于其本地適應性種植工作正在探索與開展。
技術不斷迭代
火龍果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和跨行業、外來資本分不開。
大基地進入以后,改變了原始的傳統種植方式。大的公司,專業化企業的到來,把全球的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快速地推到現在的種植過程中去。
因為在技術進步的持續推動下,更加浩蕩的火龍果種植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柱式種植到排式種植
大約在五、六年前,從臺灣引進第一批火龍果進入海南島。
據王占山介紹,最開始火龍果的種植株數只有每畝270株,后來在跨行企業的不斷嘗試和創新理念的觸動下,逐漸發展到600株、800株、1000株、1500株,到目前的2200株,甚至更多。
譬如,廣西佳年就將工業化的經營思想、管理手段、組織形式、營銷手段引入農業生產領域,用于指導農業生產發展。
鐘林介紹,目前廣西火龍果種植技術比較成熟,從以前的“柱式種植”發展到現在的“排式種植”,提高了密度與畝產。
從種植方式,到除草劑的使用,再到抑草膜、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系統、立體式防寒抗凍棚覆膜、機械化施工、物理防蟲燈、補光系統等,各個專業企業都在不斷迭代、升級,且朝著生態、節能方向發展。
一些大的專業公司,因其種植水平高、設施完善、產量高的火龍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具有一定的市場導向性。所以能讓整個種植產業得到快速的發展和提升。
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多
譬如采用滴灌的方式進行精準施肥;還有火龍果夜間補光,等等。
減少中間環節帶來的成本,譬如農資的直接上游采購。對接農資的應用、試驗、示范,這都是大農場所帶來的精細化管理經驗。
土地種養結合,尋求產業的長期發展。
中小基地可能由于周期短、資金少的原因,普遍存在掠奪式種植的現象。大型農場尋求的則是長期產業的發展。所以說土地的發展是根本,所以非常重視土地的養護。規模化種植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所以大家在養土方面越來越重視。
火龍果剛開始在國內種植時,每畝地施用一噸的有機肥,現在國內大型基地,有機肥普遍施到5噸到8噸;有的不缺少資金的公司則增加到了10噸。
由于火龍果種植在溫度上需要大于15攝氏度(15攝氏度以下只開花不會結果),這樣有些地區就會有幾個月的“空窗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廣西采用了燈照技術,夜間給火龍果補光,拉長產期,延長農民銷售期。
為了保障火龍果品質、健康和口感,一般會用高品質肥料施肥以及滴灌技術,施用大量的有機肥。
火龍果科技種植示范園辦公室主任王愷介紹,火龍果的市場售賣價格隨季節變化比較大,而催花補光技術的投入使用,能夠調節花期,“叫醒”休眠的火龍果,讓它提前開花、結果,達到錯峰產果的目的。
根結線蟲是痛點
種植技術在提升,但是也有隱憂存在。譬如,火龍果的種植痛點就是根結線蟲為害影響較大。因為養根不易,根系生長正常與否對植株生長及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常規用藥如啶蟲脒、蟲螨腈、吡蟲啉之類的廣譜性殺蟲藥及苯醚甲環唑、甲基托布津、咪鮮胺等廣譜性殺菌劑。
另外,由于火龍果一年可采收多批,一棵植株上常出現準備采摘的紅果和未能采摘的青果,且天氣無常,所以火龍果用藥的特殊性體現在打藥及時性與安全性上,為了避免農藥殘留,采收期原則上不允許打藥,如急需打藥防治病蟲害,紅果則需待藥物安全間隔期(≧7天)后才能采摘。
正如鐘林所言,經過多年的實踐,很多公司或基地都探討出了合適自己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如導致花皮果的薊馬的藥物防治配方及防治時機等,有效提高了火龍果的商品價值。
面對行業的高收益和痛點,服務商也都在往熱門作物和痛點問題上轉移。
廣西華成植保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孟英表示,“我覺得,這個時候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我們是根據作物來調整產品結構的。我們一向專注于果樹的養根、護根,目前我們正在更新火龍果的促根、養根、護根解決方案。”
超級火龍果時代能否繼續?
有業內人士說,想要種出高品質火龍果,上靠天,下靠地,中間靠科技,種出來還要看市場供求關系。
的確是這樣,種出來好的火龍果之后,要好的價格賣出去才算是結束,但是這“臨門一腳”并不容易。
周永強表示,集中上市會引起行情不穩定。
鐘林也認為,行業發展總體向上,但發展速度緩于往年。受疫情及經濟大環境影響,今年火龍果行情低迷,預計長期價格波動較小,短期小幅波動。
消費動力不足
進入六月,各地火龍果陸續進入上市期。廣西已有少量火龍果開始上市,均為采用燈光催花的反季節火龍果。也就是說,海南、廣東、云南、廣西四大火龍果產區均已有火龍果開始出貨。
據農產品期貨網消息,有果商表示,由于當前市場出貨價太低,當前暫停收果。該果商介紹,當前火龍果統果價格在3—5元/公斤,單果重0.4—0.6斤、0.6—0.8斤、0.8—1斤、1斤以上火龍果報價為3元/公斤、5元/公斤、7元/公斤、9元/公斤。對于當前地頭價下滑的現象,該果商認為主要是疫情影響導致的后遺癥。當前市場上果量尚不足正季火龍果大量上市時的冰山一角,越南進口的火龍果也不算多,但除了一線城市消費水平逐步回升外,其他地區的火龍果需求量相比去年同期仍減少許多。
對比超市價格。白心紅心火龍果十元錢三個。不過,白心火龍果基本上每年此時,在鄭州本地超市的價格都是10元/3個。今年也是如此。紅心火龍果價格仍在13元/公斤以上,但是品相一般,可能是消費需求不旺,擺上堆頭時間久了,火龍果明顯發蔫。
從消費者層面看,今年逛商超的次數明顯降低,而多網上消費。
反觀2019年6月份價格行情比今年要高得多,廣東,金都一號一級果、二級果、三級果、四級果平均地頭收購價格分別為11.88、10.88、9.38、7.88元/kg;木蘭品種統貨平均地頭收購價為7元/kg。
廣西產區金都一號一級果、二級果、三級果、四級果平均地頭收購價格分別為15.15、13.15、11.15、9.15元/kg。
海南產區一級果、二級果、三級果、四級果平均地頭收購價格為16、14.5、12.5、10.7元/kg,收購品種主要為大紅、金都一號、蜜寶、臨家紅韻、富貴紅。
云南產區金都一號一級果、二級果、三級果、四級果平均地頭收購價格為16、14、12、10元/公斤;普紅一級果、二級果、三級果、四級果平均地頭收購價格為10.25、10.25、8.25、6.25元/公斤。
對于火龍果價格的漲跌,消費力不足是一方面,其它還有什么影響因類在?
氣象條件等導致產量不確定性增強;供給結構不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價格分化和優質優價更加明顯;線性發展正在成為過去。農業農村部水果市場分析首席分析師、中國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曄對火龍果行業的判斷。
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消費量若沒有明顯成長,一旦大盛產,就會造成產銷失衡。
華成植保時孟英判斷,火龍果不會出現大面積跟風和增長現象,因為一般往火龍果里面投錢的老板需要很有實力才敢成行,投資大,回本時間較長。并且,火龍果儲藏期長,口感好,也是新進幾年才推出來的水果,生命力比砂糖橘、沃柑會要長一些。
幾乎調研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種植者還是服務商,還是行業觀察者,基本上都持對火龍果看好的態度。
趙俊曄也表示,目前火龍果種植還存在許多問題,如生產經驗組織化程度弱,品牌影響力弱,產業鏈條不夠完善,種植效益降低等。但可以確定的是,當前火龍果的量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品牌培育產品追溯、產地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發布共享平臺、拓寬線上線下渠道是接下來火龍果發展的重點。
針對目前狀況,鐘林表示,他們也通過各種措施來抵抗市場風險。如:用技術手段提高大果率及改善果型和果實外觀,提高火龍果商品價值;拓寬銷售渠道,降低市場風險;完善市場聯動機制,基地與市場加強聯系,優化火龍果流通渠道。
為了火龍果產業更好地發展,鐘林也建議,產業大融合,龍頭企業帶領散戶;制定地區乃至國家層面的種植標準;制定地區乃至國家層面的火龍果商品標準;政府層面需將火龍果規劃發展,多給予政策及資金扶持。
面對價格下降的不利形勢,南寧市一些火龍果生產企業組建產業聯盟(如,隆安縣的金福、龍穗等7家火龍果龍頭企業采取聯盟方式,組建廣西桂族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打隆安“那之鄉”火龍果品牌),通過統一質量,協商定價,批零電商同步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