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火到智慧农业圈了!成为助力农业自动化利器

作者:智能制造网 2024/5/22 15:03:49
近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以下简称《指南2.0》)。《指南2.0》主要对《指南1.0》进行了5个方面的优化完善,其中包括将“智慧农业”单独成章,更好指导各地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也称为智能农业,是指结合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传感器技术和无人机等先

近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數據局綜合司聯合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以下簡稱《指南2.0》)。

《指南2.0》主要對《指南1.0》進行了5個方面的優化完善,其中包括將“智慧農業”單獨成章,更好指導各地智慧農業發展。

智慧農業也稱為智能農業,是指結合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能(AI)、傳感器技術和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和數據驅動的運營方式來優化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智能制造網梳理《指南2.0》發現,AI技術已在各地區智慧農業發展中實現成熟化應用。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經濟開發區“數字化讓水稻更‘慧’種”案例中提到:在收獲方面,利用AI收獲機實時分析調整割臺高度、行駛速度、風機功率等,有效降低稻谷損失率。

山西省隰縣“推動產業服務平臺與‘農旅商’協同發展”案例中提到:利用AI電子識別秤及智能監管設備,自動識別商品價格、重量等信息,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效率。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數字技術助力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案例中提到:嘉興市南湖區實現AI精密智控,全面優化基層工作模式,引進AI智能評審技術,提升農戶桶內分類情況核驗準確率,日處理分類照片約4.3萬張等。

AI輔助農業種植,其實并不新鮮!

五月中旬,在茫茫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新疆和田市拉斯奎鎮的村民們首次實現水稻無人機精量播種。據了解,今年和田地區計劃種植水稻7.5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播種面積2.62萬畝,預計5月底全部播種完畢。

4月28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和中國農業大學發布首個種業大語言模型“豐登”(SeedLLM),希望借此降低育種學習門檻,提升從業者的研究和實踐效率。據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介紹,相較于國內外主流大語言模型,“豐登”專注于生物育種。

目前,傳統農業逐漸向科技農業轉型,通過物聯網、AI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讓種植有“大腦”、生產有“智慧”。未來,相信會有更多新技術、新裝備在農業領域廣泛運用,大幅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精準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