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寿光:蔬菜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做山東農資市場的調研,壽光這個地方是繞不過去的。
作為中國的蔬菜之鄉,壽光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菜籃子”,它不僅能影響全國的蔬菜種植技術,也是農資產品在各類蔬菜上試驗示范的“晴雨表”,更是影響中國蔬菜市場行情和價格起伏的“風向標”。
截至2023年末,壽光擁有超過17萬個蔬菜大棚,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80萬畝,年產量450萬噸。這里生產的蔬菜供給全省、全國乃至海外鄰國,一旦出現蔬菜缺、菜價漲的新聞,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起壽光。
壽光的菜不愁賣
自1989年壽光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豐收后,這里的大棚建設就逐年擴大,蔬菜年產量也不斷增加。許多地區在技術進步、產量提升后往往會面臨供大于求、產品滯銷的情況,但是壽光的菜是個特例,從來不愁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地蔬菜的銷售渠道暢通。
壽光市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是當地主要的蔬菜集散地之一,年交易量300余萬噸,從這里銷出的菜可以輻射全國20多個省份。除規模化經營的農業產業園區外,壽光還有1600多處村級蔬菜合作社(也稱為“田頭市場”),這些田頭市場是分散經營的各大棚種植戶主要的銷售渠道。
另一方面,則是得益于當地理性、先進的種植理念。
當地政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幾乎每天發布,每月還會在官方網站上發布月評,公布市場行情和價格走勢。壽光菜農也十分關注行情變化,且種菜經驗豐富,從不跟風、扎堆種植,并且能夠迅速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從源頭遏制了賣菜難問題的出現。
說一千道一萬,產品受歡迎還要靠質量過硬,市場無論如何變動,好菜始終不愁賣。壽光主動融入國家“農綜區”建設,推動蔬菜種植高標準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工廠化種植、垂直農場、數字網絡控制技術、智慧大棚等高端技術,已經在不少試驗田中被應用。
目前,壽光蔬菜大棚已從第1代的小土棚升級迭代到第7代的智能物聯網“云棚”。第7代大棚應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裝備,包括自動溫控、智能霧化、臭氧消殺、水肥一體機等,物聯網應用率達80%以上,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農民在家用手機就可以遠程操控,蔬菜大棚成了“綠色車間”,蔬菜園區成了“綠色工廠”。
高質量、高科技含量的壽光蔬菜,也乘上了品牌化發展的“快車”,“壽光蔬菜”已經成為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出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6個,22個農產品入選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產品名錄。
品牌化后的產品價值自然也水漲船高,如“崔西一品”草莓西紅柿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大受歡迎,價格較普通西紅柿高出數倍,仍然供不應求。
壽光的用藥、用肥水平很高
高品質的作物,出自高水平的種植者。都說壽光的種植戶基本上都是技術老師,筆者在實地調研后認為,此話不虛。
在別的地方,高品質農資產品需要做好推廣、服務、售后等一系列工作,才能銷售得動。因為價格貴,大家害怕上當受騙。但是在壽光,情況就不同了。
壽光增源農資總經理張新光直言,在壽光,你只管賣高品質的農資就行,使用技術上基本不用操心。但是他也承認,壽光的農資銷售競爭很激烈,現在有3000多家農資銷售門店,如果再加上一些“游擊隊”,足有4000多家。而且,現在壽光除了一些特大型的蔬菜公司,種植結構基本上是以家庭種植為主,需求不同,農資銷售仍然需要在推廣上下功夫。
農藥方面,據了解,目前壽光主要防控的病害是病毒病和細菌性病害,蟲害是薊馬、飛虱、斑潛蠅、蚜蟲、螨蟲等,尤其是薊馬,近幾年蟲口多,防治困難,農民的用藥需求量很大。但是在減肥減藥的大政策下,不能盲目用藥,需要高效無害的產品,所以新成分、新復配的農藥產品潛力較大。
山東天一化學總經理姜濱業表示,蔬菜產區對各類病蟲害的防治方式不同,蟲害以治療為主,病害多以“預防+治療”方式,葉面噴霧為主,輔以蘸根、灌根和熏蒸等方式。
在壽光市場,肥料的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大肥減少,特肥增加。肥料企業中,在壽光地區,蘇貝爾、雅冉等做得較為突出。尤其是這兩年,農戶在用肥結構上發生著變化,氮磷鉀大化肥(包括復合肥底肥)用得少了,底肥有機肥增多,其他功能性產品增多。具體表現為生物肥、微量元素肥等用得多了,未來生物刺激物類功能肥、中微量元素會增加。此外,有機肥需求在增加,尤其是高品質產品;水溶肥整體價格有所下降,中低價位區間產品用量占比最大;土壤調理劑和生物刺激物市場開發剛剛開始,潛力巨大。
面對和別的地方截然不同的農資市場,經銷商、零售商會遇到哪些問題?
張新光總結了他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幾點問題:
1. 不正規產品的沖擊。農資游擊隊比較多,產品不正規,在產品宣傳上浮夸,產品價格低于正規產品,這給正規經營者造成很大的壓力。
2. 專業知識的匱乏。一些一線的經銷商和零售商缺乏專業知識,不能準確判斷病蟲害,很難給農戶推薦準確有效的防治藥劑。
3. 市場行情動蕩。市場比較疲軟,農產品價格比較低或者不穩定,農藥和肥料因為環保等問題價格偏高,經營利潤特別低,農資從業者過多,競爭特別激烈。
張新光表示,在新《農藥管理條例》實施以后,壽光市的農資行業開始有了一些轉變,農業局對所有農資從業人員進行新法規和技術培訓,全員持證上崗。農資銷售,還是應該以技術服務為主,從業人員應對種植技術和農資應用技術等有系統規范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在農資銷售中發揮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