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来者”如何服务大户
平南縣,廣西水稻主產區之一,水稻種植面積達40多萬畝。
受地形和種植傳統影響,廣西的土地流轉率并不高,50畝以上便是少見的種植大戶,但這在平南卻稀松平常。
服務大戶,無疑是一件高難度的事,但是平南萬翠農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翠農資”)的創始人陳景輝卻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憑借優質產品和先進技術征服了這塊土地。
勤下地: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7月初的廣西平南,悶熱潮濕。早上7點,陳景輝就已經踏上了去稻田觀摩指導的路程,“一年365天,基本除了過年過節,都會去地里。”
此時平南的水稻已接近成熟,可以明顯看出試驗田中的水稻較對照田更加挺拔飽滿。但是為了更直觀地展示出差別,陳景輝下田,各拔了兩株水稻苗,進行現場測量觀察,使用住商肥料的水稻的分蘗數、穗長、長勢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田,讓農戶從數字上看到了住商肥料的增產效果。
這樣的觀摩會、測產會,陳景輝已經駕輕就熟,也得到了當地農戶的信任和認可。
其實作為外來者,陳景輝在平南的農資之路一開始走得并不順暢。
陳景輝家在廣東,父親是廣東的農資零售商。他很早就開始接觸農資行業,雖然沒有系統學習過農業相關的知識,但他對很多作物的種植技術都了如指掌,用陳景輝的話來說:“農民就是我的老師。”
2014年,22歲的陳景輝來到平南考察。他發現這里的柑橘種植技術落后,發展空間很大,是一個能夠大展拳腳的地方。
但作為一個外來的年輕人,農戶不愿意和他交流,甚至把他趕出果園。
面對窘境,陳景輝心里很不服氣,“你說我不會,那我跟著你學習。在學習中發現他的問題,都記錄下來,給出我自己的方案,慢慢地,他們就對我沒那么排斥了。”
可以說,平南萬翠最初的根基,都是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打下的。
談到在這個行業堅持的理由,陳景輝只有兩個字:熱愛。對于他來說,沒有比腳踏實地走在農田上更安心的事情了。
強服務:離農戶越近,離競爭越遠
談到平南農資市場,陳景輝表示,近些年經銷商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價格“卷”得厲害。但同時,陳景輝也很驕傲,因為這些競爭基本上影響不到他。
品牌力帶來生命力
被問及萬翠農資發展的秘訣時,陳景輝毫不猶豫給出了兩個關鍵詞—技術、品牌,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技術會產生不穩定因素,零售商今年賣這個、明年賣那個,頻繁更換品牌,會導致客戶流失,效果不穩定。
所以萬翠農資選擇與一個品牌保持合作,共同成長,這個品牌就是住商肥料。
陳景輝最初了解住商肥料是受家里的影響,參加工作后也一直關注著這個品牌,直到自己創業后主動尋求合作,開始了10年的共同成長。
被問到和住商肥料合作的收獲時,陳景輝表示,最重要的是收獲了好產品—住商肥料的優秀品質,讓萬翠農資得以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去年我們測產的水稻田,每畝多投入20元,產量卻可以增加15%—20%,增收200多元,同時肥料用量也減少了,節省了人工等額外費用,農戶只要用了,就不想再換。”陳景輝如是說。
同時,陳景輝也因為住商肥料收獲了許多其他的財富:以品牌為橋梁,結識了許多優秀經銷商。在這些人身上,他學習到了更多經驗,農資之路也越走越順。
可以說,住商肥料的品牌力,也是陳景輝農資生涯的生命力。
不斷學習,就不懼變化
善于學習和思考,是陳景輝身上最大的標簽。
陳景輝來到平南,是帶著柑橘種植技術來的,但是2017年前后,他發現平南柑橘開始大規模跟風種植,出現了極大的風險。
因此,一個在柑橘種植技術上擁有“舒適區”的人,毅然決定走出來,將關注重點轉移到水稻上。2018年,陳景輝還特意到湖南向當地的住商經銷商學習水稻種植技術。
這份觀察力和學習力,為之后萬翠農資轉型和住商肥料水稻肥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湖南學習歸來之后,陳景輝開始了四年的蟄伏期,直到2022年下半年,他才正式開始進行大規模推廣。
被問及中間四年在猶豫什么時,陳景輝坦言,他在思考一個辦法,一個可以讓這個產品“一炮而紅”的辦法。“住商肥料的水稻肥是個很好的產品,我真的想把它推出去,不溫不火的效果是浪費了這個產品。”
中間的四年,陳景輝一直在各種水稻田上做實驗、找方案,學習各種技術,有自信能夠應對種植中的各種難題了,他才開始真正下手做推廣 。
現在的平南,枸杞、蔥花等特色經濟作物也在崛起,陳景輝也在不斷摸索,完善方案。
陳景輝認為,市場不會淘汰一個愛學習的人,所以他也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
與同路人一起前行
陳景輝是一個對自己認知非常明確也十分謙虛的人。
面對未來,他有著明確的目標:“短期目標是住商肥料水稻肥銷售能達到預期,長期就是堅持和住商肥料合作,穩步前行。”
被問到有沒有別的合作品牌,他坦言,平南和桂平的市場就這么大,住商肥料的產品足夠滿足需求,再增加品牌只是自己和自己打架,而且自己沒有那么多精力,也沒有自信能做好這么多品牌。
“服務好一兩個廠家,上量,這是適合小市場的做法。”陳景輝表示。
在合作零售商和農戶方面,陳景輝也有自己的原則,選擇住商肥料是看中它的品質和品牌,客戶也要選擇人品過關、能吃苦的“行商”,大家志同道合,才能一同成長。
陳景輝下一個要“攻克”的作物是桉樹,10月份開始做推廣工作。相信在住商產品的加持下,這個“年輕的老農人”,也可以在桉樹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