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邦力达农甜廖国荣:经营升级,数字化转型再出发!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刘千里
2022/9/9 8:54:54
从广西农甜农资有限公司到广西邦力达农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从十几人团队到50多人的队伍,邦力达农甜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为广西优秀的省级农资服务平台。邦力达农甜是如何实现经营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的?他们的经营理念和路径有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当下,邦力达农甜又如何开启数字化经营的转型升级?近日,《农资与市场》传媒走进广西邦力达农甜公司,与副总经理廖国荣廖总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访谈交流,为大家揭秘邦力达农甜发展壮大
從廣西農甜農資有限公司到廣西邦力達農甜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從十幾人團隊到50多人的隊伍,邦力達農甜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為廣西優秀的省級農資服務平臺。邦力達農甜是如何實現經營的不斷升級和發展的?他們的經營理念和路徑有哪些是值得借鑒的?當下,邦力達農甜又如何開啟數字化經營的轉型升級?
近日,《農資與市場》傳媒走進廣西邦力達農甜公司,與副總經理廖國榮廖總進行了一次深度的訪談交流,為大家揭秘邦力達農甜發展壯大背后的經營邏輯。

為什么農甜能夠快速發展,成為廣西優秀平臺商的代表之一?關鍵在于廖總他們不斷向上拓展學習圈層,堅持與優秀同仁一路同行。廖總他們在產品選擇布局、團隊組織建設、營銷推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這與他們長期堅持與行業優秀同仁學習密不可分,廖總他們多年在農資圈積累的人脈資源和積極主動學習給農甜帶來了很多,幫助公司度過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從上游廠家業務經理乃至高管那里,他們學習到優秀同行的市場操作、組織管理和營銷策劃等方面的經驗并為自己所用。通過與全國各地優秀服務商同行交流探討,他們不斷總結復盤,為農甜制定更優的發展思路、經營模式,實現公司經營和管理的蛻變升級。通過與行業大咖、平臺大佬、媒體平臺、專家老師等交流學習,對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式研判和農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結合自身實際,未雨綢繆,準確地預判和把握市場及行業變化,梳理調整戰略定位,形成新的發展思路,最終獲得新的成長。我是誰?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得到什么?要對未來有預知。在意識上,邦力達農甜廖總不間斷的交流學習,危機意識與行業趨勢的把握。面對危機,布局選擇,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是選擇大而多還是精而強?農甜團隊尤其是廖國榮更擅長的是聚焦把一件事做好,廖總說自身的缺點是只會做一件事,優點是只能把一件事做好,這讓農甜在發展轉型的十字路口,選擇了專而精、精而強的聚焦路徑。邦力達農甜的定位:專注于高品質營養,做廣西一流農資省級服務平臺,讓種植戶輕松購買一流正品農資產品。邦力達農甜的價值觀是:品牌、品質、服務、持續、差異。在廖總看來,對于團隊每個人背后都是一個家庭,邦力達農甜有義務有擔當有責任承接起他們的收益,保障團隊每一位員工的生活。在邦力達農甜,業務員要實現三個層面:第一是賺錢;第二是持續賺錢;第三是快樂賺錢,所以廖總在團隊人員選擇和去留上都十分謹慎。每一個公司平臺,要靠團隊做大,做大之后更是靠團隊發展,邦力達農甜廖總數次強調:既然我的業務人員、我的兄弟們跟著農甜干,我們就有責任帶著他們成長和賺錢。邦力達農甜平臺與團隊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當說到產品選擇時,行業有三種情況出現:
1.為了有而有,沒有差異化;
2.引起別人注意,譬如價格特別便宜;
邦力達農甜尤其注重產品的選擇,選擇了差異化的產品:效果既要突出又要引起客戶的注意,選擇小而專、專而精,把小而專變成大而強,這就是邦力達農甜存在的價值。目前邦力達農甜的核心經營品牌有:以色列化工、以色列海法、美國富美實、UPL、浙江新安化工等等,都是極具差異化的市場品牌。在營銷推廣上,廖總認為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分錢,團隊和客戶的利潤分配,要有利他精神,懂得財散人聚的道理,要有格局,堅決不虧待供應商、客戶和團隊;其次,推廣回歸本質,應用效果必須好。同時滿足四個要求:作物長得好、農民買得起、廠家要銷量、客戶有錢賺,回歸本質,把每一環節的需求都搞清楚,實現協同共生,共生共贏。第三,在品牌選擇時是因為相信才選擇,但在推廣上是做到讓自己、團隊、農戶看見才相信。譬如農甜在2015年選擇代理海法這個品牌的時候,因為相信海法所以選擇海法,相信海法一定能夠成就農甜的發展,但是在選擇之后,兩個月一包肥料都沒有去銷售,團隊所有人去做產品效果試驗,自己先看到并相信海法的效果,然后通過照片、視頻和觀摩會給客戶和農民去看,讓終端客戶相信,讓農戶相信。關注作物、行情等科學分析,順勢而為,踩對窗口期,這是邦力達農甜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第一,2015年對高端水溶肥的選擇,是一個機會點。當時廣西市場從大田到經作,從產量轉向質量時,一定需要品質,高品質只有通過關鍵產品才能實現。尤其是選擇了以色列海法和以色列化工這些品牌合作。2016年百草枯退市,而在此之前百草枯的銷售占了農甜60%的銷量,所以就面臨一個新的選擇和轉型。2015年,廖總分析做大肥,當時資本和實力不具備,而做農藥不可復制,于是就選擇了大平臺看不上,小平臺夠不著的頂端關鍵特肥資源,對未來市場去賭一把。當時海法對平臺商的需求是:第一平臺有支付能力,第二有團隊推廣能力,第三公司領導高管有推廣意識。農甜具備這個條件,后來的結果是這一次賭對了。從農民的投入方式和投入的資金來踩點,2018年農甜開始經營顆粒肥,從葉面轉到根部,做葉面肥只是圍繞作物頂端葉噴10%-20%的板塊,還有80%多的量在哪里?在根部,經過幾年發展,很多小的果樹變成了大果樹,就需要去培土養根。2018年以來,農甜運作以色列化工集團差異化特種肥料“蓋聚美”品牌,打破行業鉀鈣不能同補的現狀,實現鉀鈣同補的新高度。第三,2015年-2022年,柑橘作物踩點,并做客戶篩選優化;未來5年非柑橘重點市場踩點。在2015年的時候,整個柑橘行情大家沒有經歷過,一片大好,在沒有成本意識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很多產品的銷售。但是在經過三年以后,2018年柑橘種植戶開始轉向對成本的需求,那我們就需要在成本和效果上下功夫。在2020年之后種植戶不僅需要成本和技術,更關注能不能可持續的種植與發展,這時候就需要找到更精準的目標客戶和用戶。到了2022年,柑橘市場持續低迷疲軟情況下,就需要走出來,在未來5年關注甘蔗、水稻以及桉樹等非柑橘重點市場。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邦力達農甜從原來十幾人的團隊發展到50多人的隊伍,從一個倉庫到五個倉庫的規模,聚焦五個區域市場,那么如何更好的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2022年2月25日飛企鏈團隊走訪邦力達農甜,與廖國榮廖總合影留念(自左至右,飛企鏈產品運營總監李宗林、資深技術經理鄭禮舜、邦力達農甜廖總,飛企鏈產品經理鄧永嫻)廖總談到,當平臺做得小的時候,可以一對一的管理,但是當團隊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必須要一對多的時候,時間、精力、效率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而且還經常會出很多流程管理上的問題,漏洞很多,這時候就需要運用數字化來管理,讓業務管理、倉庫管理、訂單管理、賬期管理實現數據化、流程化、可視化。第一、達到訂單、賬期、庫存等的風險規避,讓經營更安全;第四、通過數字化應用,更清晰地掌握團隊銷售及客戶經營的基礎情況,更好地找尋市場機會,更好地為內部外部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客戶和用戶提供更精準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廖總認為,從各行各業層面,數字化運營是大勢所趨。我們是選擇三年后再推倒重來,還是現在提前布局,率先進行數字化轉型。邦力達農甜選擇了當下就干,減少試錯成本。基于此,廖總通過對市場上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的了解和對比,最終選擇與飛企鏈(深圳時代農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飛企鏈深耕農資行業多年,是農資產業數字化服務商,通過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提供新一代SAAS服務,為農資企業(目前以生產銷售型企業和流通服務商)提供整套數字化解決方案。飛企鏈,為合作客戶提供農資行業專屬的營銷、管理、運營一體化的集成方案,賦能農資企業向數字化管理、精細化運營轉變,實現與下游客戶的營銷互動和深度連接。廣西邦力達農甜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目前是全省布局、規模化經營,希望借助此次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平臺經營的降本增效,邁向發展新臺階。